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工程审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浅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工程审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浅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工程审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浅议

摘要:高校工程审计作为高校控制建设和修缮资金的最后一道关口,关乎学校的切身利益,为了实现高校工程审计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前期高校工程审计现状调研结果,分析目前高校工程审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完善和改进的几条建议。

关键词:高校;工程审计;可持续发展;建议

高校工程审计作为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控制高校建设和修缮资金,促进高校工程领域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起步较晚,高校内部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其工作开展的合理有效性以及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等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想实现新时代高校工程审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仍然需要在很多方面做出努力。

1前期调研成果

为了摸清我国高校工程审计现状,笔者于2019年对全国64所高等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就内审机构设置、工程审计队伍建设、工程审计工作开展3大方面的包括工程审计人员配备、工程审计人员结构、工程审计制度建设、修缮工程审计模式选择、委托审计协审单位数量、内审人员对委托审计的管理和监督、委托审计质量满意度、工程审计结果公示及运用等9个关键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这些调查内容进行分析。调研结果显示:(1)所有高校均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并在正常开展审计工作,但其独立性不尽相同,本科院校独立性较好,高职院校合署办公现象较为普遍;(2)在工程审计队伍建设方面,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差异较为明显,本科院校基本配备了专职工程审计人员且大部分院校配备2名及以上,人员的学历及年龄结构较为合理,而被调研的近2/3高职院校尚未配备专职工程审计人员,由财务审计人员兼顾工程审计相关的日常性事务;(3)内审机构独立性以及专职工程审计人员配备对工程审计制度建设、修缮工程审计模式、委托审计的管理监督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内审机构独立性强,专职工程审计人员配备齐全的高校其内部工程审计开展较为顺利,审计质量也相对较高;(4)对于委托审计协审单位的满意度方面各高校普遍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且以基本满意为主,说明委托审计质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5)半数以上高校未进行工程审计信息公示,其中开展工程审计信息公示的高校其公示形式单一,内容大同小异,主要关注点在审计核减金额和和核减率上,而非高校内控管理、风险防范以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上。

2新时代高校工程审计现存的问题

高校工程审计作为内部审计工作扩展衍生的审计内容,因其起步较晚,涉及资金较多,专业性较强,其发展未能像高校财经审计一样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各大高校也是在日常工程审计工作的持续推进中不断探索发展新思路,开拓发展新局面。根据调研结果,目前高校工程审计现存的制约我们其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够,审计地位有待提高

独立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是否设置了内审机构;二是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均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其独立性以及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本科院校由于审计业务量较大,任务较为繁重,基本独立设置内审机构,而高职院校可能存在领导对内部审计定位不够准确,重视程度不高,合署办公仍较普遍;对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上,有的高校是校长直管,有的则是纪委书记或其他校领导分管。由于审计工作的对象为学校的各个部门以及主要领导,因此高校内审独立性与直属领导的层次直接相关,直属领导层次越高,重视程度越高,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越高,审计工作实施过程受到的干预越少,工作开展就越顺利,审计成效相对来说就越高。高校内部对审计的职能认识欠缺,职责定位不够清晰,审计地位不够高。很多高校先入为主地认为审计即监督,且仅片面地将其归为经济监督范畴。这种对审计职能、审计范畴理解和认识上的偏颇以及合署办公等带来的审计独立性欠缺会严重制约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影响审计工作质量。

2.2工程审计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素养亟待提升

调研结果显示,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在工程审计人员配备上呈现较大的差异性。本科院校基本配备相应的专职工程审计人员且年龄和学历结构较为合理,但其人员数量相较工程审计业务量来说仍然呈现不足态势,而高职院校情况则更加不容乐观,大部分尚未配备专职工程审计人员,由财务审计人员兼顾工程审计日常委托和管理工作。高校专职工程审计人员配备不足带来的一个连锁效应就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的欠缺。工程审计人员疲于应对繁重的基建、修缮工程审计事务,委托审计的监督、管理事务以及与审计相关的部门沟通、协调等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主动学习法律法规和参加专业培训,从而导致专业素养和业务胜任能力的欠缺。

2.3工程审计制度建设不完善,审计模式需创新

通过调研了解到,现阶段除个别尚未配备专职工程审计人员的高校工程审计制度建设呈现空白外,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相应的工程审计制度,但在制度建设的完善性、制度修订的及时性以及制度的可执行性上,仍然有所不足。有的高校工程审计制度覆盖面较为狭窄,制度内容不够细致,仅限于建立了制度,并未涵盖所有日常工程审计事务;有的高校制度更新修订不及时,有些制度已延用多年未修订,个别条款内容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工程审计的现实需求。在审计方式上,各高校根据内部工程审计力量的实际普遍采用自审+委托审计和全委托审计两种模式;在审计模式上,小型基建和修缮工程审计普遍采用以结算审核为主的事后审计,大中型基建项目按照现有规定要求基本采用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小型基建和修缮工程审计事务在日常高校工程审计工作中占了很大比重,如果一味地采用以经济效益为主的事后结算审计,且以委托的第三方审计为主导,缺乏明确分工和相互制衡的话,其审计效果和审计准确性难以有效把控。

2.4委托审计质量参差不齐,有效约束需加强

社会审计力量作为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审计的重要补充,其特有的专业技术优势及“独立审计人”属性,使其在高校工程审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的高校在不同程度上将一定的工程审计事务委托社会审计力量来实施,但是通过调研发现,委托审计质量参差不齐,未能完全达到高校对委托审计质量的预期。委托审计满意度调研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在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这五档中,近95%的高校选择了满意和基本满意这两档且以基本满意为主,说明委托审计质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客观上分析,主要有两个关键因素:(1)社会审计具有独立经济人属性,其在提供审计服务的时候,追求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仍是其关注的重点内容;(2)社会审计执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差异明显。从主观上分析,目前高校对委托审计的过程监督和管理以及委托审计质量评价仅停留在内部工程审计人员的自主把控上,对其的研究和探讨也仅限于定性研究,尚未形成体系,建立相对完善的量化评价指标,对委托审计质量加以合理有效地评价和约束。

2.5审计信息公示不到位,审计结果运用待强化

公示是接受群众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审计结果校内公示除了接受监督也能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促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工程审计结果公示是指,在工程审计管辖范围内,将审计内容、审计结果等在审计结束后予以公开。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高校尚未对工程审计相关信息进行公示,已经开展工程审计信息公示的高校其公示内容单一,公示范围狭小,公示重点在于审计核减金额和核减率等经济指标上,无法有效发挥外部监督效力。审计信息公示的不充分,公示范围的不广泛,也直接制约了审计结果运用效力,使得公示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审计的制度效应、约束效应以及示范效应等“溢出效应”,这对高校内控制度管理、风险防控等不利。

3高校工程审计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高校自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开展内部工程审计工作以来,在保障高校基建、修缮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加强基建、修缮工程内部管理,促进高校工程领域廉政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的不断深入和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的全面展开,高校基建和修缮资金总量也急剧增大,这给高校工程审计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高校工程审计如何提高政治站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值得高校领导和内部工程审计人员深思的问题。根据上述调研结果,分析高校工程审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后,提出以下几条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3.1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提高内部审计地位

审计署11号令《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是指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这一定义完整诠释了内部审计的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要求、审计职责以及审计所要达到的目标。从该定义中可以明显看出,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本质特征,是内审工作的基础和灵魂,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根本前提,且内部审计具有监督、评价和建议职能,其涉及的范围较广,除经济活动以外,还有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范畴。为了能够有效加强高校内部管理,促进廉政建设,规范教育资金使用效益,防范风险,科学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切实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势在必行,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改进:(1)独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建立由校长直管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提升内部审计权威性,独立行使审计职能,减少审计实施过程中的不必要干预;(2)优化审计环境,加大审计宣传力度,明确内部审计职责定位,通过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或相关培训等宣贯审计法律法规、审计内涵定义等,强化高校内部对审计工作的理解和认可。

3.2加强工程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工程审计人员综合素养

首先,高校要合理配备专职工程审计人员。随着高校扩招以及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工程资金的投入也日益增长,这势必导致工程审计业务量逐年增长,审计人员的工作任务繁重与审计队伍力量不足这一对矛盾也日渐凸显。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很多高职院校尚未配备专职工程审计人员,由财务审计人员兼做常规事务性工作,专业审计工作完全借助外部审计力量,本科院校虽然大部分配备了专职工程审计人员,但是仍与其审计业务量不匹配,这些势必会影响工程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因此,高校加强工程审计队伍建设,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工程审计人员,并优化工程审计队伍的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是有效开展高校工程审计工作的内在需求。其次,强化工程审计人员的培训学习,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工程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日常审计工作涉及的专业也非常多,包括建筑、结构、安装、市政、绿化、园林等,同时还会涉及法律、招投标、财务等知识,另外跟工程审计相关的规范、制度、章程以及工程定额等时常更新,因此为了提高工程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必须加强工程审计人员后续的教育培训学习工作。

3.3完善高校内控制度建设,创新修缮工程审计模式

高校应该建立健全工程审计制度,并不断与时俱进地更新完善相应制度,来适应现阶段发展的新要求。高校内控制度与工程审计效率之间呈相辅相成的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高校工程审计效率的提高,能够促进整个高校尤其是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反过来,高校工程审计效率的提高,又需要内部控制进行约束,并受其影响。通过内外优势互补,合理分工,采用以内部审计为主导,自审+委托审计相结合方式,同时切实厘清审价和审计概念,以审价为基础,以审计为目的的管理审计模式。小型基建和修缮工程审计作为高校日常工程审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如果完全依靠内部审计力量开来展显然目前对于绝大多数高校是不现实的;而日常工程审计工作如果完全借助外部审计力量来实施又会使得内部工程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综合素养逐渐削弱,因此采用自审+委托审计相结合方式最为合适。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明确分工,坚持内部审计的主导地位,创新审计思路,不能以惯有的审价思维和事后审计模式贯穿始终,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更注重对重要环节的必要监督和对内部控制管理的合理把控,实现以审价为切入点,审计为目的的管理审计效果。

3.4加强委托审计质量体系建设,促进高校工程审计可持续发展

建立流程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委托审计管理机制。为了提高高校工程审计质量和效率,实现高校工程审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合理有效的委托审计管理机制。从委托审计单位的选聘,委托审计人员的委派,委托审计过程的监督管理,委托审计结果的复核,到委托审计质量以及服务满意度的评估,再到委托审计单位的奖惩等全过程进行系统化地管理控制,而非仅凭内部工程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避免出现“两轻两重”现象:重审计实施轻审计监督,重委托轻过程。加强委托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量化评价指标。委托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性以及量化指标制选取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着质量评价结果,因此选取量化评价指标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科学性和全面性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另外制定的量化指标要能够涵盖委托审计的全过程各环节,包括审计实施准备阶段委派审计人员的专业度判定,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效率及响应及时性,审结阶段审定金额的准确性,审计报告的合理有效性等。

3.5强化工程审计结果公示,提高工程审计结果运用

拓宽工程审计信息公示范围,增设公示内容。目前工程审计公示在高校的运用并未像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示一样在高校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形成体系,同时在高校内控制度建设、内部治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调研了解到,大部分进行工程审计结果公示的高校,其公示范围仅限审计部门网站,公示内容主要是项目的基本信息、送审时间、送审金额、审定金额、核减金额以及核减率等,主要关注点是核减金额和核减率。这样“狭隘”的公示无法真正达到有效监督的效果,与其初衷和所要发挥的审计“溢出效应”是相悖的。突出工程审计公示重点,提升审计结果运用。从审计的监督属性来看,工程审计作为高校审计的重要分支,要将以核减率为主的惯用审价思维逐渐转变为以促进高校内控制度建设和内部治理为主以核减率为辅的审计思维,这就要求高校工程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做到以问题为导向,以治理为目标,而非仅仅关注核减金额、核减率等经济指标;同样在进行结果公示的时候,除了要公示工程的审减金额和审减率,更加要注重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的公示,提高审计结果的运用成效,真正实现审计的监督职能。

作者:徐春晓 刘晓虎 梁小婉 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审计处 中能建华东润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