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实现翻转课堂;对课程教学进行设计,重构学生学习过程,并建立新型的评价模式,分析“工程造价”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和应用实施,并最后进行总结,以期实现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任务驱动,线上线下相结合,培养出符合信息化时代要求的工程造价专业应用性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工程造价;教学改革
1研究背景
“工程造价”是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能力之一,目前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够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导致课堂上“低头族”“手机党”的现象普遍存在。2015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制定了“互联网+”计划,这也充分体现出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进入到一个崭新阶段[1]。因此,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以建构主义为导向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课程设计迫在眉睫。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新型教育模式应运而生,比如翻转课堂、慕课等,这为我国的课程变革奠定了坚实基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得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一体化教育模式逐渐兴起,再加上大量现代化设施的运用,为教育服务创新提供了有利依托。当下很多学校已经具备利用云技术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研究性学习、游戏化学习、一对一学习的能力,通过翻转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个性化学习环境。笔者在本次研究中以“互联网+”环境为依托,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实现翻转课堂;对课程教学进行设计,重构学生学习过程,并建立新型的评价模式,分析该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和应用实施,并最后进行总结。
2“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工程造价”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概述、建筑工程资源消耗量及单价原理、建筑工程费用、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编制的一般方法。要求学生了解建筑工程造价及费用的组成,了解各种建筑费用的合理性,熟悉预算定额;掌握建筑面积计算规则,了解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计算顺序,并且要求掌握分部分项工程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和规定;能够编制一般建筑工程土建的概预算;熟悉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主要内容、工程量清单编制的方法。而本课程的授课学生为工程造价专业大二学生。从入学以来对该专业学生所开展的课程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的观察中,发现该专业学生虽具有高中物理、数学的理科知识基础,但基础薄弱,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课程兴趣不浓;但该专业学生喜欢动手实践,热衷团队协作与人际互动,对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感兴趣,对直观演示的知识内容掌握较好;希望所学知识能与工程实际相关,对未来工作应用有帮助。在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单一的传统教师面授教学遇到不少问题,如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有所欠缺,视图和读图能力不强,很难正确理解二维图纸中的关键信息,造成学生在学习工程量计算规则时十分困难;教师工作量大大提高;大量枯燥无味的规则性知识点难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实际施工图纸的内容,教师教学举例困难,同时教师也难以将实际施工图纸携带进课堂供学生参考[2]。本课程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很强,尤其是对于高职教学而言,由于只有三年教学时限,学生的课程安排十分紧凑,而学生计价技能的培养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所以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将深入探究如何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传统教学与现代网络教学的有机融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互联网+”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3.1“互联网+”背景下的课程资源库建设
基于互联网对建筑行业的影响,调整教学内容,强化互联网思维,课程资源可包含教学课件、微课、微视频、动画、政策文件、案例题库、项目任务书等。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最新的工程造价管理案例和BIM工程应用案例,以工程造价全寿命周期、全过程控制管理为典型任务制作成视频、图片、动态演示等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源。引进前沿软件技术最新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库的兼容并包,同时与行业最新发展趋势保持同步。充分利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以工作过程、典型任务或单元章节为单位,设课程模块,分解技能点或者知识点,形成碎片化资源。
3.2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充分发挥网络教学资源的作用,在线答疑解惑,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教师在线任务,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地接收任务,以及向教师询问问题,除此以外,学生还可以在线提交作业、在线答题、讨论交流;教师可以利用移动端把握学生吸收知识的程度[3],充分利用在线测试、问卷调查、点名的手段[3],以此改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类教学资源的价值和作用,使得学生乐于学习,然后再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结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3建设BIM技术特色的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工程造价专业信息化人才
依托校企合作“数字化建造技术中心”,适应建筑业产业结构升级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形成以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BIM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建设以BIM技术为特色的课程体系改革,重点培养学生掌握BIM算量软件、广联达BIM5D等建模软件,并在实际项目中加以实践。结合BIM案例在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咨询、项目运营管理等各阶段的运用,培养学生BIM软件实操能力,实现BIM人才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培养掌握扎实专业知识且具备BIM操作技能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
3.4建立工程造价课程新型考核评价体系
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发试题库,建立新型的评价模式,可以实现系统自动评阅,自动分析;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课程圈”,为了突出评价的多元性以及过程性,需要做到师生互评、组组互评、自我评价,实现过程性和多元化评价。还要考虑课堂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上传资料,推荐相关学习资源,为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构建工程造价课程考核考评体系,制定考核评价方案,进行习题库建设,构建行业、企业参与的三方合作的评价机制,建立课程考核评价新体系[4]。
4“互联网+”课程教学模式应用与实施
“工程造价”课程教学过程将涵盖“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基于学情分析,可采用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交流讨论这四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贯穿其中,并且全程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展开教学。课前教师小组任务,分析课前准备问题,更新问题库;学生进行课前任务,准备汇报、提问。课堂上教师导入课程,讲解案例分析问题,指导操作,进行考核、总结;学生手算电算案例,完成课堂测试。课后教师批阅课后作业,解答学生问题,更新教学资源;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拓展知识。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课堂实施的过程中将由课程导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知识考核、总结巩固这六个环节构成。课前,教师利用课程网络平台“云班课”上传教学资源,分组要求及小组任务活动。学生注册成为云班课的一员,完成教师预先设置的小组任务、活动、习题,为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做准备。在课堂教学阶段,由每组代表同学上前汇报展示课前准备的成果,教师对学生展示的成果根据每组汇报情况进行评分,小组成员获得相应经验值。教师授课过程中将课程进行碎片化,细化成若干个知识点,将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更加的生动有趣,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抢答、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活动,积极调动课堂氛围。同时教师可利用云班课现场测试活动进行限时测试,根据汇总的测试情况指出学生做错的题目。由做对的学生给做错的学生进行讲解,及时巩固知识点并反馈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归纳,回顾重点难点,布置课后作业。学生课前利用微课学习,课中通过翻转课堂,解决教学难点;通过软件操作练习,突出教学重点;教师要定期开展测评考试,以便了解学生欠缺的知识,同时辅以虚拟仿真、翻转课堂等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后,学生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复习消化巩固新知识,对于课堂教学的重难点部分再次加强理解,有疑惑的可以通过云班课中的答疑、交流或讨论板块来获得答案。教师及时地为学生在线指导,并通过沟通和交流系统地评估学生完成预设任务的情况,检阅教学效果,找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教学方法解决方案。
5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工程造价”课程教学通过校企合作、互联网直播课堂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接受知识和信息。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和网络课程平台的利用,让学生进行课前知识准备,复习了以往所学知识的同时,将多门知识融合在一起。合理组织教学,调整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任务驱动,线上线下相结合,培养出符合信息化时代要求的工程造价专业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建军.“互联网+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34).
[2]姚锦华.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工程造价专业混合式教学研究[J].科教之窗,2017(6).
[3]高兰芳.“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
[4]张慧洁.“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探析[J].科技风,2017(8)
作者:高云 史晓燕 单位:扬州市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