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钢琴课程教学现状及理念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钢琴课程教学现状及理念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钢琴课程教学现状及理念探析

内容摘要:美国高等学校钢琴课程在艺术创新、教学理念及相应的教学方法上具备相对独立的体系。作者通过研究美国高校钢琴课程的教学形式,分析其钢琴教学理念。文章分析了美国高校钢琴课程的教学形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期为我国高等院校钢琴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美国;高校;钢琴课程;教学形式;教学理念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钢琴音乐是随着欧洲音乐文化的进入而发展的,这与中国的钢琴音乐文化发展有着相似之处。美国高校在音乐相关专业的艺术创新、教学理念以及对应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上有着相对独立的体系,在教学上有着系统性、包容性、创新性与时代感。

一、美国高校钢琴课程教学形式

美国高校钢琴课程面向全部学生开设,选课的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主修音乐相关专业的学生,另一部分是主修非音乐相关专业的学生。根据学生的专业与学习需要,学校开设不同形式的课程,教学形式丰富而多元,与美国大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密切联系。

(一)个别课

美国高校钢琴课程中,“一对一”形式的个别课是为主修音乐相关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课时一般为每周1至2个学时。这种教学形式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形式相比而言较为特殊,却是钢琴教育中培养专业人才无法取代的传统教学形式。对于同一首作品,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甚至相差甚远的理解,对于这些思想独立的、具有各自特点的个体而言,个别课是最好的教学形式。通过个别课的教学,教师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学生对作品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解的方向和深度,进而为每一个学生制定课程计划和学习路线。通过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调整,以更合理的方式对不同学生传授演奏技巧与作品解读,并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其形成自己的音乐理解与演奏风格。这对于学生的音乐观念的确立与职业生涯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大班课

在钢琴教学中引入大班课的教学形式,与数码钢琴制造技术的提高有着直接的联系。日本新型音乐教学系统(Musiclaboratorysystem)和美国音乐院校中钢琴实验室(Pianolaboratory)的成功开发运用,尤其是近20年来数码钢琴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使钢琴集体课的教学优势充分显现,这种新的钢琴教学形式开始得到广泛运用[1]。钢琴大班课的特点就是灵活性和多样性,一方面,美国高校的大班课有多种教学形式,如大班课与个别课每周各一次,以大班课为主;大班课与个别课每周各一次,以个别课为主;学生旁听自己教师的课程;学生旁听别的专家与教师的课程;教学中让前后两节课叠加等。另一方面,美国高校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针对不同学生或教学需求合理调整课程安排。美国高校中的钢琴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对于音乐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钢琴大班课即为“舞台实践课”,为了达到实践的目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准备好要演奏的曲目,在课堂上进行登台演奏,课堂上形成一种近乎音乐会的氛围。在演奏结束之后,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流,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想。这门课不仅锻炼了演奏者的临场发挥能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观摩各类音乐风格的机会,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加深了师生间的交流。个别课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一种有针对性的培养,配合集体课形式,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对于非音乐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这可以使有限的钢琴教师资源最大化,让学生都有机会学习钢琴,这是美国通识教育理念在钢琴教学中的直接体现。

(三)钢琴协作课

钢琴协作(CollaborativePiano)于1947年作为独立专业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创立,通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该课程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和推广,大部分美国高校都为其设立了专业方向。钢琴协作作为钢琴演奏艺术重要的表演形式,包括钢琴与器乐伴奏、钢琴与声乐伴奏、钢琴室内乐等与他人协同合作表演的艺术形式[2]。钢琴协作课程需要学生有较高的钢琴演奏能力、视奏能力、艺术修养,一般面向钢琴专业的学生,或者设置为独立的钢琴协作专业。美国的高校全力推广钢琴协作课程,强调协作的重要性以及平等的地位,是一门以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钢琴合奏的能力为重点的课程。这种能力的培养包括钢琴与其他乐曲种类(声乐、管乐、弦乐等)协调的能力、演奏者之间通过互相聆听进而磨合适应的能力、满足不同情境对钢琴演奏特殊需要的能力等。一般而言,美国高校教师会采用个别课为主、大课为辅的授课方式,并将每个钢琴专业学生与其他乐种的学生组成演奏小组。个别课程以小组为单位,每周一节,着重训练学生的合作以及不同声音的互相融合;大课每月一次,以学生表演为主,结合教师与学生的相互点评和分析,加深学生对不同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经验积累。

(四)钢琴室内乐

钢琴室内乐是两件到四件管弦乐器与钢琴合奏的多部器乐演奏形式,在室内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美国高校课程中,室内乐是音乐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成为教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的教学安排中有两至三年的室内乐教学计划,研究生则安排两年室内乐课程。室内乐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美国高校的音乐会中,几乎每个月都有室内乐音乐会,让学生在舞台实践中学习。除了这些音乐会之外,学校还会在学期末举办室内乐比赛,选出几个组合来参加期末最佳室内乐音乐会。总体来说,美国的钢琴课程会注重学生的演奏体验,通过舞台实践,让学生在演奏中找到乐趣。

(五)爵士钢琴课

爵士乐是发源于美国的音乐形式,它代表了美国民族音乐的精髓与美国音乐文化的灵魂,是美国民族文化通过音乐形式与风格来表现的一种特有的语言。美国多数高校中都已经设置了爵士钢琴课,这既是对美国本土音乐文化的继承,也适应现代音乐的发展,引领世界音乐的潮流。爵士钢琴课在美国高校钢琴课程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在南加州大学、德克萨斯大学、马里兰大学等都设置了关于爵士钢琴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美国高校通过具体的教学措施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根据具体的素材、民间因素、文化审美以及传统元素,进行创新与传承。中国的钢琴课程也可以设置专门学习中国风格钢琴作品演奏的课程,这样的课程既丰富了传统的钢琴教学内容,也充实了世界钢琴音乐文化。

(六)钢琴教学法

教师自己掌握技术和理论是一回事,将这些技术和理论教授给学生又是另一回事。了解个体学习、接受新知识的过程,并参考教育心理学家们的各种学习理论,会让教学富有想法和洞见,也会拥有更为全面的教学视野[3]。钢琴教学法这门课程是美国高校钢琴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与音乐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课程分为“教”与“学”两部分,“教”是指学生的教学实践,以钢琴启蒙为主,教师给学生安排课程并观摩学生的教学课堂,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给出评价与建议。“学”是教师在课堂中讲授钢琴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学会分析教学主体的个性特征和演奏心理,根据教学主体的多样性因材施教。这门课程的学习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教师会安排三至四周时间让学生观摩钢琴教师的课堂,在这段时间中,学生可以观摩多位教师的课堂,了解多种教学风格与方法,也可以针对一位教师的课堂进行系统、深入的了解与研究。在观摩周结束之后,学生针对自己观摩的课堂进行总结,并在钢琴教学法的课堂中相互交流学习。

二、美国高校钢琴教学理念

美国高校钢琴教学的理念定位在提高学生的修养,即培养学生将音乐视作生活的一部分。教师是鼓励对音乐以尽可能多的方式进行开放、自由探索的人,以广泛、深刻、音乐性的理解为首要目标,将技能培养作为达到那个更大目标的一种必要的手段[4]。

(一)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艺术追求

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卡普林斯基曾提出:“艺术家需要有独树一帜的声音。”[5]高校的钢琴教育一方面让学生掌握钢琴演奏所需专业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为钢琴教育的本质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艺术教育。同时,美国民众崇尚个性、自由、民主、开放,在高校钢琴教育方面也给每位学生应有的尊重,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对音乐进行积极探索,使他们的演奏具有自己的灵魂,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美国高校钢琴教师在音乐会上,一方面,要求每个学生演奏不同的曲目;另一方面,会尽量要求学生演奏并非家喻户晓的作品。学生会演奏一些比较特殊的作品,比如克莱门蒂的大奏鸣曲、西班牙作曲家、阿根廷作曲家等的作品,还会选择一些20世纪独具特色的现代作品,这些作品的演奏技法是在古典作品中涉及不到的,如敲击式的弹奏、刮奏等。

(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林尔耀强调:“增强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是我们在钢琴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它关系到学生在学习时能否发挥出最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并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它还关系到学生能否将知识学透、学活,做到举一反三,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及创造性,使演奏更具个性特色;使学生将来在毕业离开学校后,具备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钢琴专业工作者。”美国高校钢琴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让学生学会理解钢琴作品,独立探索作品,最终能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学习和创作作品。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引导学生掌握作品的本质与内涵,让学生熟悉演奏风格与技法,达到触类旁通。

(三)激发学生创造力

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也在经历着不同的事情,每个人都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由此而创造出来的音乐也各不相同,这也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钢琴教育中必不可缺的培养目标之一。美国教师在钢琴课堂中强调演奏作品并非完全的模仿,而是一个从学习到领悟再到创造的过程,每首乐曲都要有自己独特的演绎与创新。所谓钢琴演奏的才能是钢琴演奏者在长期的演奏中逐步积累和培养的精湛表现作品的独特能力,是无法通过别人的教授而学到的。演奏者的才能会在每一部作品的演奏中体现,包括演奏技艺、演奏修养、表现形式等。在教学的过程中,美国教师鼓励与引导学生即兴演奏、创编等,培养学生独树一帜的创新意识;研究一首作品,教师会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演奏家的诠释方法,并同学生探讨作品中一个乐句的多种处理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结合作品的背景,引导学生挖掘作品的艺术思想,感受作品中每一个音符所蕴含的情感。

三、美国高校钢琴教学方法

(一)详细的课程纲要(Syllabus)——师生间的契约

美国音乐学院开设的所有课程中,开学的第一周,教授发给学生本学期的课程纲要,在第一课上共同研究课程纲要,达成共识,严格遵守。课程纲要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作为教师和学生间的契约,分别规定了教师和学生的职责,包括出勤、作业、考试等;二是作为记录,纲要规定了教学必须达到的标准;三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6],学生可以在课后根据学习的内容与进度安排课程的复习与预习。以钢琴课为例,课程纲要包括以下内容:课程描述、课程内容与目标、练习时间(1学分的课程要求不低于一小时练琴时间,2学分的课程要求每天不低于两小时练琴时间)、曲目范围、关于新学生的要求(提供以往学习的清单)、课堂成绩、评审政策、学生课程成绩的考核依据、评分方法和权重分布(个别指导课程的学期成绩中,学生的平时成绩占50%、评审表现占50%)、乐谱版权、学生音乐会、钢琴考试内容。

(二)重视音乐实践——舞台上体验学习

美国高校的钢琴教学非常重视在实践中提高演奏能力。钢琴专业课通常分为专业小课和演奏课,专业小课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每周安排一个课时,以教学为主;演奏课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每周安排一次两个课时,由授课教师安排多个年级的学生共同参加,以实践为主。美国音乐院校要求每一位专业教师必须开设演奏课,可见其对音乐实践的重视。演奏课的课程内容以学生表演为主,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安排表演内容,如音乐会、考试、比赛等所需曲目。每一位学生表演结束后是相应的点评环节,学生和教师对表演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达到互相学习、互相督促的效果。这种上课方式一方面让学生能够有展示成果的机会,积累上台演奏的经验;另一方面,通过互相倾听和表达,让学生对钢琴演奏有更好的感悟。舞台演奏是一种学生学习成果的直接体现方式,从每一次演奏课的练习到最终在正式舞台演奏,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美国高校将课程教学与音乐社团排练结合起来,这是教学管理上的一种优选法,音乐学院运用这种管理模式,使学生的表演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同时让每个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演奏经验。此外,学校还给予每个参与演出社团的学生相对应的奖学金作为鼓励。课程教学、音乐社团、学分、奖学金四方面相结合,形成了良好的艺术实践氛围。

(三)教材范围广泛——曲目学习多样化

美国钢琴专业教学中所选用的曲目丰富多样,学生不仅会接触到巴洛克、古典、浪漫时期的作品,还有更多机会尝试现代作品。通过不同时期作品的演绎,学生能更好地了解钢琴音乐的沿革与发展,也培养了学生新的视野与角度,丰富学生曲目量的积累。当代作品常常对演奏技法有所革新,这能给学生更多的灵感;同时,当代作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这种引入当代作品的教学思路,是美国钢琴专业教育的一大特色。

(四)合理的测试——清晰的评价标准

美国的音乐院校钢琴专业课通常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每周一次的专业小课,第二部分是每周一次的演奏课,演奏课是跟随同一位教师学习的所有学生(不论年级)参加。在演奏课上,学生展示在专业课小课中学习的曲目,通过演奏课,积累舞台演奏经验,为学生提供比赛、考试及音乐会曲目试演的机会。在学生演奏之后,教师与在场聆听的学生对演奏进行点评,通过对他人的演奏分析与讨论,课堂中的学生对钢琴演奏中作品理解与技术掌握等方面都会有更好的领悟,并且锻炼与提高了学生钢琴教学评价与钢琴演奏点评中的语言表达能力。美国高校看重平时的表现,学生的成绩单上记录的是学生在一个学期中上课情况的评价,以A、B、C、D为标准。至于考试,结果只有通过和不通过,没有明确的分数,但教师会给出详细的点评,且一个学年(两个学期)一般只进行一次专业考试,这种方式极大弱化了分数的重要性,让学生更多专注于平时的练习。对学生来说,专注点不会局限于为考试准备,上好每一堂课才能得到教师更高的评价,这是对学生的一种合理的引导。

四、结语

综上所述,美国的高等学校钢琴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培养过程中注重社会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需求的紧密联系,其明确清晰的课程设置、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专业相互渗透的教学内容等都值得思考与借鉴。我国高校钢琴教育应该继续保持自身优势,同时学习借鉴美国高校钢琴教学中的优点,从而全面提高我国高等学校的钢琴教学水平。

作者:丰竞 单位:南通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