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工商管理专业作为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其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着教学方法相对落后、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实践教学环节弱化、师资队伍时间工作经验欠缺等问题,提出必须与“互联网+”时展相结合,与本地经济相结合,才能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并就“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思路和保障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0引言
2015年7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目标是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进行深入融合。“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我国本科院校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带来冲击。2016年3月10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中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表现在培养理论型、学术型人才的学校比较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学校比较少,学校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鼓励、推动、引导部分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率先向应用型转型,从培养理论型人才转到培养技术与技能型人才来适应当前企业转型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工商管理专业作为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其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必须与“互联网+”时展相结合,与本地经济相结合,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佛山地处珠三角地区腹地,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速了佛山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可预见“互联网+传统产业”将是未来佛山地方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互联网+”加速佛山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对管理类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为佛科院)作为佛山唯一的本科院校,历年来其培养的各类本科生或研究生大部分服务于佛山本地的各行各业。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单位———工商管理系成立于2003年,14年来,针对佛山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借鉴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类似专业办学经验,该系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修订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方法,为佛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质量人才,但其质和量均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市场需求。2017年2月的《2016-2017年度佛山市禅城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目录》显示:禅城区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需求最大。分析禅城区经营管理人才欠缺的原因,除了佛山毗邻广州、深圳两大人才吸引高地,员工流失率大是主要因素外,地方高校———佛科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对接佛山本地经济需求,学用矛盾突出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本文拟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及保障措施,以促进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教育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接轨,缓解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市场的供求困境。
1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本身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管理科学,对全国2000多家企业亏损原因的调查显示,87.7%的亏损来自于经营和管理不善造成的。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现代企业需要实用性、复合型、创新型的工商管理人才。但以佛科院为例,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多落后于企业管理需要。具体如下:
1.1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由于地方高校与本地企业缺乏更多的交流与沟通,地方高校在人才需求信息的获取方面缺乏及时性和准确性,使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不能够按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表现在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依然普遍采用传统理论讲授式教学方式,没有形成多种教学方式互补融合成为一体的整体性教学,且理论教学中大多仍然沿用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一,导致了工商管理专业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学用矛盾突出。
1.2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很多人认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只要掌握好相关理论知识,就能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受此观念影响,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多以学科为本位,人才培养方案多是提前制定,培养模式单一,学科专业设置趋同,教育内容陈旧,被动地学习西方管理理论,缺乏自我管理实践。教学中主要依靠本校师资,偏重理论学习,忽视实践教学,学生缺乏实践操作技能,且忽视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知识、技能的培养,造成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差,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和企业用人的需求。同时,现有的教学方式通过课程细分让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多了深入了解,但产生“分而难合”的负面影响。
1.3实践教学环节弱化
通过对本专业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访谈调查,普遍反映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欠缺行业技术知识,实践能力弱,工作责任心、沟通能力、敬业精神等综合素质不高。尽管最近几年佛科院工商管理专业不断强化学生实践教学,开设了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为主线的多项实习环节,也尝试了参观企业,调研社会,ERP项目等多种实践形式,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实践教学内容仍然比较单一,且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没有规范的教学模式,经常停课调课,并未实质实现“干中学”的目标。
1.4师资队伍实践工作经验欠缺
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老师基本是从高校到高校的博士生,理论知识比较扎实,管理基本原理的讲述比较深入,但他们大多缺乏在当地工商管理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管理案例教学模式研究不透彻。而且,年轻博士在专业知识讲授时,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国际前沿学术理论、实践探索难题、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融入很少,这直接导致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和动手能力偏弱。
2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
对比《中国制造2025》的新要求,地方本科院校需要加快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走人才引领发展道路,推动制造业智能转型。作为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的主要专业,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如下:
2.1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
用先进理念统领实践,人才培养模式中,贯穿“寓教于研,以研促教,研教贯通,教研相长”的教学理念。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的教学宗旨,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力争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六个“转变”,即:教育观念由注重理论的知识传输向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职业能力培养转变;知识结构由粗放知识结构向精准知识结构转变;教学理念由重理论、轻实践的应试型向重实践、重能力的素质型转变;教学模式由验证式教学的继承型向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创新型转变;教学手段、方法由单向灌输的传统型向多媒体教学、双向互动的现代型转变;教学管理模式由墨守成规的封闭式向鼓励创新的开放式转变。
2.2面向地方经济与行业,凝练专业特色
可借鉴其他理工科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办学特色,面向地方经济与行业,凝练佛科院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例如,由于浙江理工大学在现代纺织、服装、机械、化学、高分子等领域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经济管理学科以此为依托,本着“以特色带动综合,以综合强化特色”的思路,获得了进一步提高;大连理工大学以当地“东北亚物流中心的目标”强调了物流管理;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以技术经济,建筑与房地产企业管理作为自己的特色方向等。因此,佛科院工商管理专业可利用广东省将佛科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契机,根据自身学科资源优势和地方制造业产业优势进行专业特色凝练,如装备制造业管理、陶瓷行业管理、家电行业管理等等,满足佛山经济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实现人才需求与供给的匹配。
2.3构建“纵向—能力可提升、横向-职业可转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落脚点是要面向社会需求,以突出应用为目标,以应用型为特征,解决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过程中与社会的“结合”问题。因此,要制定以“纵向———能力可提升、横向———职业可转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开设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使学生可以通过纵向考研究生提升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在课程体系设置和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开设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引导部分学生面对社会和企业发展趋势,对未来就业方向、业务发展进行准确定位,进行分层规划,培养具有职业素养的就业者。
2.4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相耦合的课程体系
根据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按照本专业毕业生工商管理岗位工作任务的需要,将工商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与核心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在理论教学上形成四大课程模块,即公共基础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必修模块、岗位方向选修模块;在实践教学上形成四大层次的实验板块,即专业基础模拟实验、专业单项模拟实验、专业综合模拟实践、创新创业型实践,努力构建体现层次型、结构性和系统性的课程体系,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教学效应,达到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最优化。
3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3.1师资管理层面,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采用培训和进修相结合方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加强与企业沟通合作,参与企业项目,一方面为教师的课程内容实效性提供保证,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其次,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可以邀请工商管理方面的专家担任高校教师,定期来高校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传递给学生。
3.2教师教学层面,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①对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对课程中交叉内容进行了统一安排,重视教学内容的知识更新,不断补充、吸纳学科发展的新成果;②调整课程体系,增加基础课比重,适当减少专业必修课学时,增加专业选修课;③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时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时比例。在教学方法上,建立以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室模拟教学为主,实习单位实地教学和大学生创新性科研项目提升教学为辅的系列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形成了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和实际操作教学相结合的符合工商管理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
3.3教学管理层面,突破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强化有效的实践性教学
练内功,走出去,请进来。一是突出课程和教学的实践性:①根据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特点,引入商务模拟教学软件,在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项目管理、物流管理等工商管理主要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体验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②定期邀请有实践管理经验的专家(如工商界的企业家)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③多组织学生学术沙龙及有关演讲比赛,让学生在阅读资料之后,通过与老师和同学沟通,进一步理解工商管理的理论知识;④通过参加ERP沙盘模拟大赛、参加挑战杯大赛、创青春创业大赛等,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二是通过组织学生到生产、管理第一线参加实践活动,参与产学研合作进行专题调研,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创新能力。三是依托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状况,建立校外产学研相结合的实习基地,建立校企长期培育合作,通过企业导师入驻专业与专业教师共同培养职业通用素养,满足地方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
3.4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除部分课程采用闭卷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外,其余课程可引入灵活的授课方式,并以实践报告、论文或读书笔记,辩论会,分享汇报,案例分析,情景测试等灵活机动的方法进行测试和考核。对于实践课程的考核,增加对那些参与各类及实践活动者的学时折算和学分认定的支持和奖励。各类顶岗实习课程的考核,要求定期上交实习报告及专业研究报告,专业老师与企业方进行综合评价,根据业务素质、团队协作能力等进行评级。
参考文献:
[1]王利,陆毅华,李养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分析———以工商管理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7(14):143-144.
[2]王凤莲,谢荣见,王邦轮等.”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D].绍兴文理学院,2017:32-36.
[3]常金明,霍晓荣,崔燕.应用型本科项目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实证研究———以北京城市学院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6(3):37-40.
[4]赵秉岩.工商管理专业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分析[J].创新创业,2016(8):44-49.
[5]周勇,张炜,张晶.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教育教学,2017(5):233-235.
作者:辛焕平 刘丽辉 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与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