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调查报告

摘要: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当前职业教育开展的基本方向。如今的职业教育已经由片面追求职业技能的提高转变为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使其能够更好的在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本文对为推进高职教育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相融合,创造出完整衔接、富有特色、能够进行动态化调整的高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塑造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新常态进行了有益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调查报告

一、高职工商管理人才产学一体化职业核心能力培育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职业核心能力这一名词是德国职业教育专家梅腾斯于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所创立的,主要包括有别于工作岗位所特定的职业能力的、在所有的岗位和行业中都能够用到的,同时在从业过程中占有主导与支配地位的职业能力,这种能力有着广泛应用性,并且能够在不同职业中进行转移。在当前,对基于产学一体化的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式的探讨呈现出全球化趋势,其原因就是许多国家都把产学一体化视为本国技术能力创新的主要途径,产学一体化已与全球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关系到了本国的国计民生。职业核心能力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理念,也是高职教育的最显著特色之一。但在实施该模式的过程中碰到企业参与动力不足、学校资金有限等诸多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将学生的过去的消耗性实训转变为在创造企业管理价值中培育职业核心能力这样一个产学一体化的新思路。这一模式满足了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面的需求,师生在帮助企业实现经济价值。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第一,调查对象。本调查研究的的对象主要是以广州为核心珠三角企业界中、高层管理人士;珠三角地区各高职院校工商管理院(系)的中层领导和专业教师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主要调查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中型企业的管理人员119人,高职院校教师75人,高职应届毕业生和在校学生721人。第二,调查方法。其一,访谈法。笔者的课题小组选择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创业管理学院等高职院校;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广州世联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东莞慕思寝室用品有限公司、广州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康年广告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访谈,了解兄弟院校领导和教师,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士对产学一体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发展前景的看法,并探讨进一步深化校企产学一体化合作的可行性,共同学习探索最新的职业核心能力培育方法并研究和探询存在的问题;其二,问卷调查法。问卷1:高职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问题调查问卷;问卷2:广东省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职业核心能力与产学一体化调研问卷;问卷3:广东省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状况的调查。

三、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产学一体化培育模式对提高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认知的分析。产学一体化视角的高职工商管理职业核心能力培育指的是把学习和岗位工作有效融合的一类教育模式,其有着多种表现形式,但不管何种形式都有着一个特征,即学生毕业之前既需要学习也需要进行相关的工作锻炼,即把读书中所学到知识经过产学一体化的校企合作的平台进行实践和锻炼,在校企教师的指导下培育成一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企业需要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不是特指某一种技能,而从生活到工作,从心理到身体,从学校小环境到社会大环境的一种全方位的竞争能力,在产学一体化的平台上工作同社会中的企业职工相同,能够获得劳动报酬,这是一种真实的工作而非模拟性的,也正因这种真实性,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岗位工作,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对回收的问卷结果统计中,对岗位实践之前学生对顶岗实践的认知程度能够通过下面的表格表现出来:在对顶岗实践前的相关管理规章进行了解之后,大多数的学生对于产学一体化实践有着一定的认知,认为这样可以使自己能够清楚社会需要什么样职业核心能力。问卷结果显示,有86%的回答者对于产学一体化实践中有着正确的认识,认为自身具有双重分身,是在校学生和公司职员的融合。在对企业规定与学校规定的认识中,有90%的回答者觉得在实习过程中两者都需要切实遵守。由此可见,在顶岗实习前对学生进行培训教育,能够有效的扭转学生的观念。第二,高职学生对产学一体化职业核心能力培育模式的评价。根据调查了解,许多高职院校都把与产学一体化合作企业平时的日常管理与企业文化直接引入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当中,使学生们在学校的日常学习当中已经知道应该具备什么样职业核心能力,定期的指派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学生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要求就会更加清晰。在关于实习对于你的沟通能力带来了哪些方面的提高这个问题,在问卷和访谈结果中,有57.8%的学生的回答是综合各方面的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而有26%的学生的回答是说不清楚。在学生入岗实习后,校方会委派相关专业的教师对学生实习中遇到的专业性问题进行解答,同时还会委派辅导教师关注学生在生活与思想方面的情况。第三,学生对产学一体化实习考核模式的评价。在学生岗位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通常会根据实习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学生所作的实习日记以及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综合的对学生实习状况作出评价。调研显示,认为学校采取的这种评价办法比较合理的实习生占到86.7%;认为应该降低在岗实习日记书写次数,将其改为两星期书写一次的实习生占到92.3%,多数学生觉得所书写的岗位实习日记通常存在很多重复事项,日志记录形式过于单调。对评价以何种因素为主的回答中,有22%的实习生觉得应当将是否按照学院相关实习规定进行实习作为主要因素。

四、调查结论

第一,提高的职业核心能力培育方法和水平。其一,强调情感,深入浅出,让学生理解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对于那些较为抽象不易理解的内容应当尽量借助多媒体的形式讲解,使学生更易接受。例如,市场营销促销的技能,教师可以把促销的各种形式通过视频、图像的方式用幻灯片直观的体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有更真实的感受;教授学生实际操作与需掌握的相关方法时,可以采用现场模拟效果,让学生分组扮演各种不同角色,让学生融入其中,获得最佳教学收效,一些特殊的内容能够根据需要重复展示或是放慢播放速度,通过些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二,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掌握职业核心能力。例如,在进行商务谈判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堂让给学生,让提前学习过这方面内容的学生进行知识讲解,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训练,而教师在其中起到辅助的作用,这样通过教师的协助,让学生能够把某个繁琐的商务谈判逐步分化为为一个个子系统和小项目,分析每一步的要点和特性,从而掌握相关的训练。第二,深化校企产学一体化合作机制创新。其一,既要重视让学生熟练掌握必要的专业能力,又要强化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使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贯穿于专业技能学习的始终。高职院校应当优化专业配置与专业课的学习内容,并与职业要求结合起来,促进培育目标与专业配置以及授课活动的有效整合,创造出完整衔接、特点突出、富有动态性的职业教育授课模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把职业核心培养渗入到学生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换言之,高职院校应当将国家、社会、企业的需求与学生自身的需要进行有机整合,并以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育计划,制定出校内职业核心技能的评测标准,并细化为相关的专业群与专业评测指标,行为化的评测指标最后要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体现出来。此外还需创建科学的评测体制对整个实施状况进行测评,要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闭环式的系统,既有调查与反馈,又有相关的调整措施,这样方可实现人才培育与社会需求相符合,职业核心能力同市场的人才需求类型相符合;其二,学校应当把产学一体化合作企业的文化理念、职业素质要求、工作技能要求有针对性地引入到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什么才是现代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以此使学生对企业与社会的认知更为成熟,明确应当树立何种从业精神。

参考文献:

[1]梁伟华.高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教育探索,2014(9):224-125.

[2]林光,王珍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点的比较研究[J].东北亚坛,2014,(5):105.

作者:陈军辉 林宙 单位:私立华联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