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速公路软基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速公路软基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高速公路施工的过程中软基属于最为重要的处理部分,如果不能合理的解决软基问题,将会导致高速公路结构的稳定性降低、强度不能得到保证。而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路基的含水量、增加强度、提升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于此,下文研究高速公路软基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和建议,旨在为提升软基施工处理效果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速公路;软基;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

1引言

高速公路的软基含水量较高,在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孔隙结构会有气泡封闭的现象,路基受到外部压力的影响的时候不能正常排水,孔隙之内的自由水也会出现孔隙压力,对土颗粒产生一定的压力作用,形成相应的应力。在此情况下,要想确保土体固结,解决软基问题,就必须要在逐渐减小土壤孔隙水压力,提升土壤颗粒的有效应力,以此增强结构的抗剪强度,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就属于有效地施工方式,将其应用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的工作中,除了能够改善结构强度之外,还能形成良好的软基排水、增强强度的作用机理,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2高速公路软基的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应用原则

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在相关高速公路软基施工中的应用,必须要遵循技术原则,在标准化、规范化应用先进技术的同时,保证软基处理的效果。主要的技术原则为以下几点。

2.1遵循强化处理的基本原则

高填方路基施工期间路基强化非常重要,应该充分研究有关的灌注桩结构、振动沉管结构的施工能否符合标准,在现场调查分析软基结构的厚度情况,如果其中有陡坡的部分,就要合理设计错台的结构,保证所设置的结构和软基段的地势相符。并且在施工期间还需结合软基的具体变化状况进行处理,确保复合地基能够和工程承载力的具体要求和标准等相符。一般情况下,施工期间路基结构的土体部分、土层部分的含水量会在时间推移的情况下发生改变,因此相关施工部门应该结合含水量的情况在桩基施工期间严格进行贯入深度和时间的控制,将水压与冲水量等各种数值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同时还需细致性的研究亚茹碎石的数量和流动关系的变化规律,动态性地进行施工管理,致力于增强相关碎石桩结构的承载力、强度,通过强化处理来保证高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

2.2遵循填料高质量基本原则

对于高填方路基的填料来讲,其质量直接影响高速公路软基的施工处理效果,因此,施工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填料高质量的技术原则,首先,根据高填方路基施工的挖方位置与特点,软基的结构形式、填方厚度等,合理的选用相关填料,明确具体的填料直径,如果所引进的填料直径过大,就可以使用破碎机设备,以此来保证填料直径符合标准。其次,应结合具体的施工条件、环境、形式等,严格进行填料压实度的设计和控制,完成施工工作之后还需检测和监督路基的自然固结情况与密实度情况,以免出现固结沉降方面的问题,保证均匀沉降的情况下,维护路基的质量。

3高速公路软基的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应用措施

高速公路软基施工的工作中应结合工程特点和具体情况,合理使用高填方路基技术,保证技术应用的高效化和有效性。主要的技术措施为以下几点。

3.1施工之前的准备

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在有关的高速公路软基施工中的应用,必须做好施工之前的准备。首先,应该清楚现场的障碍物,主要就是石头、树木等,如果存在灌木丛,就要从树根区域进行清理处理,妥善的清除其中的树根部分、植物根系部分与草皮等,在保证现场清洁型的情况下,对所开挖的坑穴进行平整处理,压实区域的土壤。其次,对于坡度超出1:5的软基区域,就要设置台阶,在地面上开挖建设高度在0.3m左右、宽度在2m以上、倾斜度在3%左右的台阶,便于后续进行摊铺处理与压实处理。具体的施工工作中应该对表面的土壤进行返送处理,不可以将砂土作为主要的材料,以免影响承载力。最后,要对原来的地面进行清洁和处理,提前进行边桩结构和中桩结构的恢复,沿着桩体的划线利用施工设备进行地面的凭证处理,然后开展碾压处理工作。在对原来的地面进行处理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其中是否存有排水方面的问题,并且设置路拱结构,碾压操作期间也可以将机械设备与人工相互整合,保证碾压的效果,例如:原本地面的碾压工作中,先通过20t规格的光轮压路机进行四次碾压,如果有“弹簧现象”,就要进行人工的处理,并且在人员进行翻挖和石灰材料拌和之后,也要进行一次碾压,这样才能保证符合高填方路基施工的要求。

3.2合理进行材料的摊铺

采用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进行高速公路软基的处理,必须要确保材料摊铺的施工效果,首先,应该事先检查检验所使用填料的质量,明确是否能够与工程标准相符,在满足质量指标之后才能运输到现场使用。材料到现场以后应该利用自卸车辆从低到高、分层性的卸载。具体的摊铺工作中应该注意,路基两侧区域的填料铺设宽度需要比填层多0.5m左右,对路基边缘区域进行充分性的压实处理,在此之后,可以通过30吨规格的大型履带式推土机进行材料的初期摊平、压实,在初期压实之后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复压,确保压实程度符合设计标准之后才能结束所有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软土地基结构具有一定特殊性,在碾压之前应该进行填料含水率的监测,如果超出2%,就要晾晒处理,保证含水率在2%之内才能应用[1]。

3.3着重进行碾压施工

碾压属于高填方路基施工中重要的环节,只有确保碾压的合理性,才能保证软基施工效果。首先,应该利用振动类型的压路机设备,先对两侧区域的路肩部分进行碾压处理,依次地向着路基中间的部分进展,将碾压速度控制为每小时2km,最高的速度不能超出每小时4km。其次,应该遵循从高到低的碾压原则,并且从路基的两侧向着中间部分进行直线性的碾压处理,保证压实的路线和压路机设备的轮子之间处于平行状态。最后,在路基边缘碾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将线路的横断面、压路机设备之间控制为45°角,通过碾压角度的控制来增强碾压的均匀度,预防出现遗漏现象或是死角。另外,具体碾压期间还应该借助振动压路机设备开展静压与弱振处理工作,之后强振六次到七次,直到压实度符合要求为止。

3.4严格进行沉降的控制

应用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路基沉降的严格控制,在施工之前于现场区域设置三个到四个沉降观测点,尽可能在沉降范围内设置基点,便于进行基线标高与方位的测量处理。与此同时,技术人员还需在陆地的坡脚位置、周围区域设置几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之间的距离为200m,在明确设置观测点的位置之后,就要在现场制作钢筋混凝土柱体结构,将其当作是观测点的沉降变化检测载体,更为准确地获取相关沉降数据值。此外,为有效进行沉降的控制,还需在现场准确的估测相关填料层厚度情况、路基填筑宽度情况等,以此来促使沉降量的良好管控[2]。

3.5合理应用强夯技术

如若在高填方路基施工的过程中存有湿陷性黄土,就应该结合土质特点合理的应用强夯技术,借助起重机、吨位较高的夯锤在现场区域以梅花形状进行夯击处理,在夯锤重力作用下排除孔隙水,提升土体结构的密实度和强度。开展强夯操作之前应该清除现场区域的杂草和树根,对原本的地面进行摊平处理,之后明确强夯的具体位置、夯锤下落距离等,保证强夯技术在高填方路基施工中的应用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高填方路基施工现场,填筑层厚度达到3m的时候就要开展一次强夯处理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强夯技术的压实效果、增强结构强度的有效性。

3.6科学采用土工格栅技术

土工格栅主要就是利用挤压加工、冲孔加工等方式将聚乙烯材料和聚丙烯材料制作成为格栅,将其应用在高填方软基施工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强结构的抗拉性能、耐久性能,还能确保荷载的均匀分布。土工格栅技术的使用,可以独立性的建设,也能够和路基浅层区域的施工措施相互整合,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要按照高填方软基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操作。首先,相关人员可以在现场的路基表面区域设置中砂或是粗砂,在砂垫层的上部分区域开展有关的土工格栅施工工作,增强其与软土相互之间的摩擦力,起到良好的加固效果。其次,在铺设土工格栅期间,应该提前做好张拉处理,在各个端部区域设置锚固,以免在高填方软基施工期间有沉降不均匀的现象,保证工程的高质量、有效性施工。

3.7强化技术的改革创新

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必须要着重强调技术的改革创新,利用创新性的方式增强软基处理效果。首先,软土路基有着特殊性的特点,在创新技术的过程中可以将强夯、压浆技术相互整合,在二者联合应用的情况下更好地改善结构性能,增强路基的密实度和强度。其次,为了能够高效化控制路基稳定性问题和沉降问题,应该在施工结束之后创新性的应用分布式传感器设备、光纤光栅传感监测技术等开展有关的路面变形监测、裂纹监测、孔隙水压力变化监测等工作,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进行预报预警,及时性地解决问题,确保施工的质量和效果。除了上述几点技术应用措施之外,相关的工程施工企业还需结合高速公路软基结构特点、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应用需求等,不断探索出能够增强软基结构强度、稳定性的技术措施,完善相关的高填方路基施工模式和机制,保证在新时期的环境中利用先进的技术增强高速公路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软基的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应遵循原材料高质量、施工技术标准性等技术原则,保证所采用的材料质量符合标准、工艺措施非常完善。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还需制定相应的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应用方案和计划,统一有关的技术指标与模式,做好施工之前准备、施工过程的管控等工作,在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的支持下解决高速公路软基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晨.高速公路软基地段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3):224~226.

[2]彭子江.高速公路软基地段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9):83~85.

作者:潘玉 单位: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