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钢铁工业论文范文

钢铁工业论文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钢铁工业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钢铁工业论文

职业危害下的钢铁工业论文

1钢铁工业生产工艺及主要职业危害

1.1噪声

从煤气鼓风机、空压机到各种工业泵、炼钢炉、轧机及其他机械设备,噪声存在于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中。噪声对人体的不良作用是多方面的。50分贝以上幵始影响睡眠,70分贝以上妨碍交谈,使人心烦意乱。长时间接触噪声可引起头昏、头晕、头痛、耳叫、留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脑电图异常(慢波增多),心率加快,血压不稳(多数增高),心电图有心率不齐和缺血型改变,同时可见食欲下降,甲状腺功能A进、性功能改变、月经不调等。噪声对人体最为明显的影响是损害听觉器官,长时间在90分贝以上噪声作用下,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进而听力减弱,严重者发生职业性耳聋。

1.2繁重的体力劳动

通常情况下,繁重的体力劳动可以扰乱人体各系统或器官的生理平衡,代偿能力减弱,抵抗力下降,使得职业危害因素能够趁虚而入,促进或加重职业危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1.3电离辐射

放射性同位素用于钢铁工业生产的计量、料位、测厚的仪器中,电离辐射在分子水平上对人体产生损害,通过直接损伤细胞DNA和染色体而对造血、免疫、神经、内分泌等多系统造成损害,过度接触电离辐射可以发生放射性疾病。此外,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人员接触各种办公机具发出的电磁辐射也可能对人体视觉、生殖系统产生健康危害。

点击查看全文

电子技术钢铁工业论文

一、钢铁工业自动化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钢铁工业自动化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管是从原料加工上还是从技术上,钢铁工业的各个工艺流程,都不同程度的实现了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使我国的钢铁管控系统更加完善。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在钢铁自动化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自动化的功能投人非常高。我国其他的钢铁公司也在不断探索自动化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着钢铁工业自动化进程的发展,也造就了一支自动化技术水平高、专业技能丰富的、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人才队伍。他们在吸收先进技术的同时,积极研究新的钢铁工业自动化技术,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锻炼自己专业化水平,提高国内钢铁工业自动化水平。我国钢铁工业自动化水平虽然发展迅速,也有一些企业达到了国际化先进水平,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自动化发展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我国钢铁业的自动化装备水平相对于西方发到国家比较低。自动化系统或自动化装量才占钢铁总装备的40.1%左右。其中配置功能比较齐全的基础自动化装置仅占20.1%左右。大型综合的管理自动化工程才刚刚起步,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和发展。

我国钢铁工业自动化技术在实际工程实施过程中同国外著名的钢铁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我国自动化设备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缺乏自主产权,没有应用于钢铁工业自动化的品牌产品。所以也没有一个固定的硬件和软件平台支撑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我国的自动化软件平台一般用的是西门子的产品。因为没有自主产权的自动化设备,我国钢铁工业的自动化的发展由于受到核心技术的制约,很难继续迅速发展。第二,我国钢铁工业专业自动化技术体系虽然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同国外专业自动化公司相比还不够丰富。国外专业自动化公司有很成熟的成套自动化技术,这些技术不仅包括自动化系统方案、功能说明、程序以及测试方法等。还包括关键仪器的选型及安装步骤,而且他们的工艺设备和执行机构性能也非常高。这些技术都是我国钢铁自动化发展所紧缺的技术,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地探索与研究。第三,国外专业自动化公司的自动化效率比较高,因为国外的自动化公司一般在承担自动化工程时,按照统一的工程规范,这个工程规范要求将一个自动化工程分成若干阶段,然后按照每个阶段的工程要求完成阶段任务,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而且增加了工程的可靠性和标准化程度。近几年,我国钢铁工业引进先进的设备与理念,也制定了相应的工程规范制度,这个差距已经在逐渐减小。

二、钢铁工业自动化发展趋势

从国外的钢铁自动化发展历程来看,要想使自身的钢铁工业自动化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在低耗能、高效率的基础上加大自动化建立,应用先近的技术,提高自动化技术。积极发展机电一体化装备,使自动化与信息化相结合,另外提高其检测技术与仪表的使用等等,全方位提高自动化的发展,以便促进我国钢铁工业的现代化进程。

1.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的大中小钢铁工业都在发展不同类型的一体化装备,寻求从单体的自动化装备向多种类型的自动化装备发展,比如北京中远通科技公司的摄像仪非接触式连铸定尺切割控制系统、轧钢用的非接触式冷床辊道集群自动控制系统等等,这些设备都是多个并组成的专用功能系统,能大大提高钢铁工业的自动化技术。还有一种综合一体化技术,称之为:机-电-工艺一体化技术,比如北京凤凰公司研制的轧钢加热炉包括机-电-工艺和数学模型的成套设备等,这些设备的运用简化了钢铁工业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点击查看全文

地区结构调整升级钢铁工业论文

一、河南钢铁工业发展现状

在钢铁行业利润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河南省钢铁企业普遍加大了节能、环保及综合利用方面的投资,节能减排投入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超过了15%。2013年,钢铁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711.84万吨标准煤,较2008年增长8.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达到497.51千克标准煤,低于国内行业平均水平15.9%,较2008年下降2.0%;吨钢耗新水3.37吨,低于全国行业平均水平3.7%,较2008年下降30.5%。

二、河南钢铁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钢铁价格大幅下跌,行业全面亏损,钢铁行业生产经营面临巨大压力。这既与国际钢材市场需求萎缩和我国钢铁产能过剩有关,也充分暴露出河南省钢铁行业多年积累的深层次问题。

1.生产低位波动、效益水平低下

生产增速低位波动。2008年,钢铁行业结束了金融危机前的高速增长,增加值增速由2007年的40%回落到2008年的6.0%,2009年以来,钢铁行业一直在恢复、调整、波动中发展,生产增速处于10-15%之间,2010~2012年连续三年增速低于全省工业增速平均水平。产品价格逐年下滑。钢铁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自2008年以来总体呈回落态势,由2008年的同比增长26.2%回落到2013年的同比下降6.9%,回落33.1个百分点。在我省近三年来工业企业月度趋势调点监测的钢铁产品价格中,棒材、钢筋、线材、中板和厚钢板等5种产品的价格均呈逐年回落趋势,2013年产品价格较2011年回落幅度均在15%以上,其中棒材、线材和钢筋价格回落20%以上,分别为29.5%、21.9%和20.4%。经济效益水平较低。2013年,全省钢铁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2%,较2008年回落26.7个百分点,整体呈下滑态势。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2.0%,销售利润率5.4%,处于工业行业较低水平。钢铁行业总资产贡献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总资产贡献率呈波动下降趋势,由2008年的22.5%下降至2013年的13.9%;成本费用利润率在波动中略有回升,2013年达到最高点5.9%,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据国税统计,近几年来,除2011年钢铁行业税收同比增长11.7%外,其余年份总体呈现下降态势。2013年,钢铁行业完成工业税收38.7亿元,同比下降3.0%,仅相当于2008年的41.6%。亏损面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3年,河南钢铁行业亏损企业个数为35家,亏损面为5.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共计3.97亿元,其中,炼钢环节亏损额达1.43亿元,钢压延加工亏损额达1.67亿元,占全部钢铁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的78.1%。

2.转型升级步伐缓慢

点击查看全文

抗战时期地区钢铁工业论文

一、稀缺的工厂基址与局促的生产空间

钢铁工厂要求生产空间具有起码的整体性与连贯性,这不仅关乎到工厂的建设成本,对日后厂区管控也有长效影响。地势的局促加之征地困难,使得内迁钢铁工厂所得生产空间条件差强人意。以钢迁会为例,该厂是抗战时期重庆最大规模钢铁企业,在筹建之初“由于器材运输困难,重庆附近沿长江两岸又缺乏平地,反复研究,最后由杨继曾主任委员决定就在大渡口地区建厂。”瑏瑣从整体地貌来看,该厂选址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现择厂境内,丘陵起伏、溪涧横陈。”(如图2)所划定的厂区内,“其一部分虽似相当平坦,然前后高低相差亦有15公尺以上”,“地基比较狭小,而且高低不平相差1—2米,必须搬山填沟。”瑏瑤,除地势不平外,临江区域多为硬质土,给施工造成难度。“浮土不及1公尺,以下都为石质,建厂时之土方石方工程,颇为艰巨,需时既久耗费亦多。”瑏瑥同样受到厂区基址影响的还有供水问题,传统观念认为临江工厂都具有取水方便的条件,但就具体情形而论,江畔地势和水位变化对于工厂取水又有直接的影响。钢迁会厂区整体“大抵地势高出洪水位约10公尺以上,可无淹没之虞”瑏瑦,加之“重庆附近在洪水枯水时期之水位相差在30公尺以上,故取水设备须将水泵装于斜坡车架或囤船上,视水位之高低而移动之。”“此外又须于高处建筑蓄水池,以保给水之不断。凡此种种,设备既繁,需费颇多。”瑏瑧重庆区域内长江以南的阶地多背山面水,“厂境后为崇高山地,雨水宣泄,向赖厂内溪涧。”为保障排水顺畅,“厂境周围另行开挖明沟。务期暴雨来时,厂地无泛滥之虞。”瑏瑨

二、恶劣的运输环境与低下的运输效用

工业运输的概念异同于一般交通运输,在考量其线路延伸和运输方式的同时,还应关注运输的实际效用。在1935年参谋团入川以来,西南地区的交通状况已有所好转,线路延伸较为广泛,辐射区域不断拓展。但从工业运输的角度加以考量,在战争的语境下,运输状况很难对重庆范围内的钢铁企业构成有效支持,从当时钢铁行业所主要凭靠的水陆联运、陆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三种方式来看,周转线路过长,运力欠缺和路况恶劣的情况均普遍存在。从水陆联运线来看,重庆为川湘、川陕线水陆联运之节点,其中川湘线地处川东平行岭谷构造地带,整条线路被分为数段,“川湘线全程一千六百公里,其中衡阳至常德三百公里及涪陵至重庆一百五十公里可以利用轮船,龙潭至龚滩一百二十五公里,为人力挑运,其余均可采用木船运输。”瑏瑩其中伕运部分尤为艰难,且运量有限,“伕运部分现有伕役数千人,每日运量不过数百吨,所以有时不能不利用一部分汽车运输(自龙潭经行黔江至彭水)后再利用乌江水运,约三百零五公里,此路陡坡急灣(弯),不易通行板车,唯有充分装置木炭汽车,以补伕运之不足。”瑐瑠而木船不仅运量不敷,且航运条件恶劣,“一为各江水位气候变化不测,为航行安全,必须随时等候适当水位,然后顺槽放水过滩堤,较不致有虞。

一为纤伕之缺,因川湘原属古道,自长江开放后,即废弃不用已数十年于兹,以致各江纤道已多毁败,必不熟练纤夫,积有多年经验者,方能胜任。”瑐瑡就运量而言,“彭水至涪陵,现以纤夫七千名即每月可维持数百吨运量”瑐瑢,如此辗转且艰难的运输线路,所能转运的货物数量十分有限。从陆路运输线路来看,公路运输在重庆钢铁工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十分微弱,战前修通的川黔线“自成都经简阳、资阳、资中、内江、隆昌、荣昌、永川、璧山,至重庆渡河,再经綦江,而达贵州之松坎,全线共长六百四十余公里。”瑐瑣就运输效率来考量,该线路“以价值而论,表面似甚经济,然考其实质路面多系土泥,桥梁涵洞多不完备,一经淫雨则满道泥泞,陷车滑车,累见不鲜。”瑐瑤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兵锋席卷缅越,中国的有效外援几乎断绝,公路运输所需的汽油越发金贵。“战时车辆减少,军运较忙,故需时较长。”瑐瑥资源委员会所属电化炼铁厂配有卡车48辆,而在车运方面“因滇缅路封锁,器材进口不多,加之油料困难,故行车较少。”瑐瑦位于江北石门坎一带的资和钢冶炼公司,资源委员会加入投资后,改为公私合营的资和钢铁冶炼公司。该厂使用涪陵赤铁矿与贵州锰矿为原料炼成含锰80%以上的锰铁,当时锰矿的运输主要需依靠公路,就运输的实际效费分析,在资和公司《开采贵州遵义锰矿计划》的文件中称“运输路线由硐上至团溪20公里,用人力挑运,每担约20元。惟因人力稀少,大量运输甚是困难,团溪至遵义45公里,虽已通公路,但因货物较少,觅车不易,现有牛车可雇,每担40元—50元,每吨合800元—1000元,但速率甚低。”瑐瑧当时资和厂的锰铁年产量在7360吨左右,以1943年市价判断锰铁每吨售价为12000元左右,锰矿运费所占成本接近50%,效费比之低,成本之高昂,不言自明。

瑐瑨在抗战时期,工业基础设施滞后的条件下,钢铁工厂多需仰仗水运。从工厂的分布来看,沿河设厂的钢铁企业占到近90%,结合原料产地的分布特征,各厂对嘉陵江航道渝碚段、綦江航道和长江航道渝涪段的使用频率都很高。但就航道的实际情况来看,通航条件不容乐观。嘉陵江航道中由重庆北上至广元一线,“全程七百四十公里,……,全线滩险林立,约二百数十处。”瑐瑩特别是入秋之后,“嘉陵江水位低落,运输不便。”瑑瑠綦江航道的使用效率直接关乎綦江铁矿和南桐煤矿能否被重庆周边工厂有效利用,然而当时“铁矿及一部分用煤之运输须凭借綦江河及支流殊多困难,现维由导淮委员会计划,改良航道,但船只多而载量小,水运问题仍不得谓之根本解决。”瑑瑡资源委员会所建重庆炼铜厂,建址于重庆化龙桥,所需物资大部由该厂木船“分驶三溪蒲河线,三溪赶水线,白石塘赶水线及三溪重庆线装运本厂所需要一切原材。”瑑瑢而当时“白石塘至赶水一段水浅滩多,普通船只不能行驶,只可用软板船,枯水时期仅载数百公斤,赶水以下水流较深,然滩礁极多,其间虽建有闸坝2座,但仍有著名之险滩数处,船夫均视为畏途,船只载量亦只有2—5吨。枯水则运量甚微,洪水则汹涌,甚至闸坝满溢,船只完全停航,此该线运输之特殊困难也。蒲河至三溪,水程较近,其间建有闸坝3座,水流较为平稳然亦有险滩一处,若旬日不雨,则船只停航,交通梗阻,船只载量5—15吨。重庆至三溪涌逆流而上,路途较远,航行期约15日,顺流只五日可达,船只载5—15吨。源(沅)陵至三溪,该线物料经常由源(沅)陵船运重庆转运三溪需时3月有余。里程既长时间亦久,经过崇山峻岭荒僻之区,无论船运背运,均感困难。”瑑瑣从工业运输的效率来看,耗时较长的水运本以运量见长,而在恶劣的航运条件下,非但耗时愈长且运量亦为一大瓶颈,非但不为在渝工厂的区位优势,反为其硬伤。

三、高昂的开采成本与粗放的矿料应用

点击查看全文

全球化本土化近代我国钢铁工业论文

一、张之洞开创中国钢铁工业的探索与实践

官办的一个巨大优势就在于能够动用政府的力量,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比较顺利地创办大型重工业企业,但在发展过程中更多地从政治利益出发,不惜牺牲经济效益。曾任汉阳铁厂总工程师的卢森堡人欧仁•吕柏说:“张之洞总督手下的采矿工程师们在勘探了湖北、湖南两省后,根据磁铁矿和煤矿的贮藏情况,提出把钢铁厂设在湖北省大冶县较为有利的意见。在这之后,人们又正式向张之洞总督提出了把钢铁厂直接设在铁矿边上的建议。然而这位老先生出于对其手下官员的诚实可靠程度不信任,为了能亲自控制整个工程的建设和工厂的资金支出,不顾专家顾问的反对意见,毅然下令把这个钢铁厂建在汉阳,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看,几乎找不到比这更差的建筑工地了……”清朝洋务运动时期为近代中国重工业探索的第一个阶段,全球化与本土化矛盾尖锐突出,本土化落后的封建官办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这些导致以张之洞为主导的洋务派在大冶创办重工业基地、兴建汉阳铁厂等一系列重工业探索效果不佳。但这种创办中国钢铁工业的首创精神影响深远,特别是张之洞重视人才的培养,派人到西方留学,学习先进技术,对于后来中国重工业技术以及技术人才的本土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盛宣怀在汉冶萍公司扩大与发展进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盛宣怀于1896年承办湖北钢铁工业,1908年组建汉冶萍公司。1909年,他在汉冶萍公司股东大会上提出在大冶兴建钢铁厂的建议,1913年确定兴建大冶钢铁厂。盛宣怀在汉冶萍公司扩大与发展的进程中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先进技术以及人才的本土化。如担任大冶钢铁厂或大冶铁矿负责人的吴健、严恩棫、黄金涛、翁德銮、王宠佑等人始终致力于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从大冶走向全国,促进了近代中国重工业的发展。盛宣怀对内完善管理制度,实行官督商办以及商办,组建股份公司,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处理利用外资与保护民族权益之间以及重工业国有化与私有化之间的矛盾方面问题重重。“以汉冶萍借款为例,汉冶萍借款不仅担保内容要求之多,附加条件之苛刻大大超过以往的借款,而且举借的外债几乎占公司全部资本的一半,其中大部分外债又是欠日本一国。”盛宣怀将汉冶萍公司变成完全商办的股份制公司,最终的目的是变成自家的公司。据《盛恩颐总经理与日方交换意见书笔录》记载:“盛及其一族合有公司股份过半数。”清朝末年到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为近代中国重工业探索的第二个阶段,全球化与本土化矛盾在不断化解,西方的先进技术被逐步利用和吸收,技术人才有逐步本土化的趋势,官督商办以及商办股份公司管理体制在初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汉冶萍公司完全商办后如果失去了国家的支持,单靠借用日债,不仅会导致汉冶萍公司经营的失败,使汉冶萍公司完全沦为日本控制的原材料基地,还阻碍了国民政府对汉冶萍公司的接管与建设,使民族利益遭到重大损害。

三、翁文灏促进汉冶萍公司国有化的探索与实践

20世纪30年代,著名学者翁文灏提出发展经济必须遵循三个原则:“

(一)中国工业化的必要;

点击查看全文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