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钢铁行业增强企业竞争力措施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一个国家钢铁行业的发展水平对于其综合国力及经济增长均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纵观世界经济强国,无一不大力发展国内的钢铁行业,以期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钢铁产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星星之火,到现在的如火如荼,经济实力已经到达了不可动摇的地位。但是机遇与风险并存,本研究便是结合钢铁行业的发展现状,探究提高钢铁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钢铁行业;贸易摩擦;应对措施;反倾销;贸易保护
钢铁行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体现,也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它的发展进程直接决定了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更是保障一个国家经济、军事力量长久不衰的基础。可以说,钢铁行业的研究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一、竞争力概述
“竞争力”最早来源于国外,是由美国学者波特提出的。竞争力的概念众说纷纭,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普遍认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企业获得的市场效益也相应越高。根据不同学者对企业竞争力的概念描述及观点表达,本研究综合认为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同的含义,竞争力强不能代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但是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往往也拥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一)核心竞争力概述很多学者都对“核心竞争力”一词提出自己的见解。其中李悠诚、陶正毅表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无形透露出的自身特色,是企业从创始、发展到成功的经验总结,更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内在财富和不竭动力。张维迎表示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具有特色性、持续性、标志性和固定性。学者杨永胜则从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角度出发,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核心竞争力”来源于C.K.prahalad和GayraHmel编写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提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职员的技能操作和知识掌握层面,具体包括职员之间的互相配合、机器零件的整体组装、员工能力的提升培训等方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可以从如下几点进行辨别:第一,企业是否具有自身品牌形象;第二,企业是否具有区别于其他品牌的代表产品;第三,企业的产品供应是否具有连锁效应,能否与其他行业的发展形成体系;第四,企业是否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第五,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否具有价值不可衡量和排他性,也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能被钱财所左右。综上可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企业的特色化产品和员工能力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促进了产品的研发和员工的发展。
(二)核心竞争力的价值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的竞争力度也不断加大,对企业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只有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的洪流中乘帆起航,并在综合国力中占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相当于拥有坚实的后盾和顽固的屏障,促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决定性因素在于企业的产品资源、人才资源和市场资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伴随企业的初始、发展过程形成的,具有企业自身的特色,是企业无形的精神财富,更是支持企业得以长久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需要立于企业的实际发展现状,结合企业面临的机遇和风险,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探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存在与否、强弱程度对于提高企业国内影响力的关系,从而促使企业从国内市场迈向国际市场。
二、钢铁行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钢铁行业市场中供大于求,产品过剩现象严重,导致资源浪费,因此资源过剩问题的解决才是当务之急。纵观国内的钢铁产业,规模虽小,但是数量之多,能够达到1500所。产业的数量众多,生产方向涉及面广,但是缺乏自身特色,市场竞争力弱,在国际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由此导致了我国钢铁的产业效率低,甚至影响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所以,钢铁产业的合理整顿、产业结构的均衡配置问题必须引起管理者的重视。钢铁产业结构看似零散无序,实则具有其内在的关联。而且钢铁的各个产业之间并不是绝对分散,而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垄断性的行业链。各国改善其钢铁产业结构的形式虽然不同,但整体均是从整合钢铁产业模式、集中钢铁生产的角度考虑。通过对比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钢铁产业模式发现,我国钢铁产业结构零散,遍布位置分散,虽然数量众多但是缺乏自身特色,因此我国应该集中发展特色钢铁产业,增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发展的重心由创新转变为发展当前现有的钢铁产业模式,从而强强联合,稳固钢铁产业的国内市场地位,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我国钢铁企业中创新精神较强的主要是宝钢集团,它在产品研发及品质方面是钢铁产业中首屈一指的,可以与国际产品相媲美,并且达到质量和数量的双重保障。在钢铁产业步入正轨时,它的基础结构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框架,因此寻求创新和发展是这一阶段的重任,也是我国钢铁行业所严重缺乏的。但是创新能力的提升首先要立足于钢铁产业的基础发展层面,并且对产业的管理者及员工提出更高的能力和技术要求。在信息技术发展的现阶段,钢铁产业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高新技术,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并结合钢铁产业面对的具体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从而形成集创新与发展、知识与技术于一体的钢铁产业模式。
(三)国际竞争力有效提升受“地球村”的影响,钢铁产业的国内发展已经无法满足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目标规划,因此走向国际市场是钢铁产业发展的必然,而国际市场必将面临更多挑战与难题,如何提高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最棘手的问题。可以对其他国家钢铁产业的成功案例进行研究,比如全球钢铁产量居于首位的韩国浦项制铁公司,它的经验和教训均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仔细研究它成功的过程不难发现,它借助于新兴的科学技术、智能化的操作设备,并投入大量资金到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作。坚守初心、稳中求新的发展模式使得浦项制铁公司的钢铁产量已经连续4年居于世界首位,其国际竞争力非同凡响。而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钢铁产业便是宝钢集团,它能够成功的关键在于它结合地势地形,巧妙布局。比如它结合沿海和内地的不同地势构造,将钢铁产地分别建筑在长江、珠三角及新疆等地区,既能够节省资源也可以方便出口,使其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钢铁产业。此外,通过观察国外的钢铁产业,发现其钢铁行业的产品结构形式独特,与我国低技术和低附加值的产品结构截然相反。比如浦项制铁的钢铁产品以其高技术、高附加值而闻名于世,从而提高了它的国际影响力。因此,质量优、技术高的产品才是消费者所追求的,而产品的本质也是提高其影响力的关键。
(四)国外钢铁企业联系有待加强国内的产品市场有限,只有抓住国际市场、占据国际市场的主导地位,才能够在产品竞争中稳操胜券。但是我国钢铁产品的国际市场一直不温不火,产品的出口模式和策略亟须革新。首先钢铁产品的生产、运输、消耗环节应该形成国际产业链,降低产品的浪费,节省时间,提高产业效率与效益。此外,不同国家之间的产业技术交流能够引进先进的技术经验,彼此学习、互相补充,从而促使自身产业不断进步。与国外企业的联系和交流提高了我国钢铁产业的出口量,同时也加强其国际竞争力。
三、我国钢铁企业应对措施
(一)加快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我国钢铁产业面临规模小、数量多、方向杂的问题,因此如何兼并、重组钢铁产业,做到量中求质、稳中求优是问题的关键。不仅如此,在国内市场发展的同时,钢铁产业还应该走向国际,提高其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战略性产业重组策略的实施势不可当。由此,我国钢铁产业应该综合考察各个分产业之间的特色、联系,按照发展规模、地理位置、产品特色等角度实施产业重组,通过合并钢铁产业,既能够将不同产业的技术操作和发展经验进行整合、提升,还能够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产品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实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钢铁产业而共同努力。
(二)企业积极落实技术升级我国钢铁产业生产技术落后,硬件设备陈旧,导致产品质量、人员配置无法跟上国际步伐。因此,我国钢铁产业应该积极引进新型的生产设备,鼓励员工学习先进的技术操作,从而提高产业自身的技能水准。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对低效率的设备和技术进行革新,保证与国际钢铁产业市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第二,将一些小型的、毫无特色的企业进行合并、重组,均衡配置人力和物力资源;第三,在求稳求质的同时,注意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第四,转变国内钢铁生产过程中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守旧思想,寻求高技术、高附加值一体化的新型钢铁产品。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放眼国际市场,从硬件设施和技能操作层面完善当前的钢铁生产模式,不能仅贪恋眼前利益,而不注意品牌的创建和产品的质量。
(三)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开拓国际市场钢铁产业在我国的战略性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包括资金扶持和人才配置,但是钢铁产业的发展现状却令人忧虑。尤其是我国成为世界首位钢铁生产大国之后,一直原地踏步、无法再次超越自己。通过对钢铁生产的质量及出口政策研究,原因主要在于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品质量及毫无特色、低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营销模式。据调查,消费者除了关心产品价格的同时,更加在意产品的质量,更在乎产品的性价比及服务态度。而我国低附加值的钢铁产品直接受到重创,靠低廉的价格占领市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只有货真价实才能稳住市场地位。此外,在千篇一律的产品市场中如何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特色化、高技术的产品无疑脱颖而出。
(四)实施产业多元化发展虽然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现状不容乐观,但是很多企业已经对自身产品规模、硬件设施、技术操作等进行了改善,并对钢铁出口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提前制定好应对措施。通过对国内外钢铁企业变革产业结构分析来看,很多企业已经由原先的单一模式转化为多元化整合模式,即在实现钢铁产品创新的同时,也保证了其多样化。比如日本的新日钢铁、韩国的浦项钢铁、我国的宝钢集团,均是由单一化的钢铁产业模式逐渐转型为多元化或与其他产业共同合作的模式。但是我国不能完全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而是应该结合我国的经济现状、市场需求并进行适当调整,制定适合我国钢铁产业生产和发展的规划策略,最终立足当前的钢铁产业基础,在寻求钢铁产业多元化发展、保障钢铁正常生产的同时寻求创新与多元。
参考文献:
[1]杨永胜.从竞争力到核心竞争力[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6.
[2]陈玉娥.江苏YG纺织有限公司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3]靳京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与评价探讨[J].中国市场,2017(22):58.
作者:韩娜娜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