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文字中的广告设计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文字中的广告设计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文字中的广告设计应用

【摘要】文字是作为信息传播和记录的最直接的表现元素,也是人类最直接的交流工具。在广告设计中,文字因其信息的传播作用,是广告设计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广告设计中,文字的作用不仅可以体现在信息传播的载体上,也可以是广告画面中的重要的视觉元素。通过字体形象设计,可以让消费者了解其商品信息的主要特征和企业文化,并且还可以在广告中体现出广告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和思想。

【关键词】文字;广告设计;表现;图案

广告设计中的文字表现形式,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将文字进行图形化来表现,文字的图形化表现是文字在视觉形象变化中的变革,将文字从传统的信息传播到文字的图形化处理,是广告设计中赋予文字的一种设计功能。将文字作为广告设计的要素进行图形化处理的这种表现形式,是视觉艺术的一种美化,这种表现形式能给广告受众带来更多的艺术美感和审美需求。在常规的文字图形化表现技法中,设计师常常利用文字字体本身的特征,例如字体的形态、意义等加以艺术的夸张变形手法,或者将文字进行图形化处理,以多种方式给予广告受众对文字的想象空间,加深受众的印象和视觉效果来直观准确地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在当代最流行的两种文字就是中文和英文,这两种文字的字体结构和变化形式都非常具有特殊,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广告设计时无论是采用纯文字的画面形式还是选择融入文字的形式来进行广告创作都能达到很好的视觉效果。在广告设计中,文字的作用及其重要,其创意表现形式非常丰富,例如从文字的抽象到具象变化,借用文字的形态结构进行向意形态的变化,或者借用文字其本身的意义进行象形化处理等等。在这些变化中,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方式便是从文字的造型结构进行设计,例如将文字的结构进行变形、添减、装饰、借用、拟人等表现手法来设计,通过这些表现手法,让设计师对设计作品进行更加完美的创作,并且在文字的处理上也能充分发挥设计师的想象空间。

一、文字的变形设计

中文字体的特征是象形,从中文字体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文字的特征以及文字的原始形态,例如“日”“月”“水”等,每个文字都具备各自的形态特征和存在意义,有的文字又具有性格特征,例如“秀”“强”“福”等,所以对于文字的设计要贴合文字自身的个性特征和文字的基本结构,这样的文字设计才能更具特色。将文字进行变形处理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改变文字的部分结构,可以进行夸张的收缩使结构更加紧凑,进行删减使文字更具形式感,但在使用这种文字变形时必须要保证字体的辨认度。这种字体设计能给人带来新的视觉感官和视觉刺激,但无论使用何种变形方式,文字的辨识度是必须要进行保证的,否则这个字体设计将是一个失败的作品。在文字变形方面可以不断的借用平面构成中的构成知识要点,使文字的变形更加丰富更加的独特。

二、笔画的共用

字体的笔画共用的设计形式在广告设计中经常出现,这种表现手法是借用文字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将文字的笔画进行共用、连接。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需要熟悉文字的结构、笔画、形态、走向等要素,在变形的两者之间选择相同或比较相似且容易连接的部位将其连接在一起,在使用时可以将共用的笔画进行夸张处理,以此来凸显其独特之处,能更加的吸引视觉感官。在对文字进行设计时,一定要现了解文字自身所蕴含的意义,在字体变形时,要将文字的变形和文字的自身意义相结合,不能使文字的意义改变,这样设计出来的文字才会在具有字体新意的同时具有文字意义。

三、文字的联想

字体的联想是将字体图形化,将字体进行象形处理后在结合文字运用在广告设计中,使文字和广告图案相结合,让文字的变形在画面中具有装饰性效果。设计时,可以借用笔画的外形或者镂空处进行填色、描边、添加肌理、立体化处理等方式来体现文字、突出文字;也可以对文字的笔画进行图形化处理,将笔画的内部或外部添加图形,使文字具有装饰美。

四、文字具象化

文字图意化的意思是将抽象的文字进行具象化的处理。中国文字自身具有象形意义,但字体的笔画却是抽象的,将文字的象形意义具象的表现出来,可以让字体设计更加的具有视觉冲击力。设计师在进行具象化创作时要发挥其强大的想象力,将文字处理的更加生动、具体、更加形象的设计。文字在广告设计中的作用非常明确,信息的传播、视觉的吸引、思维的引导、记忆的储存等都是文字功能的体现。因此设计师在对于广告设计中的文字进行处理时,要使文字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运用文字的多种表现形式,使文字在广告设计中表现出应有的作用。如果要使广告的画面更具特色和视觉效果,文字的表现必须是重点,对一幅优秀的广告作品而言,优秀的文字设计,他的独特造型和美观的装饰效果是吸引受众的利器,对于广告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力都能明确的强化,在设计中选择运用合适的文字表现形式,才能使广告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作者:何冬 单位: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