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商务管理专业发展困境和创新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聚焦高职院校的商务管理专业,通过细致的调研,简述了高职院校商务管理专业当前的发展概况,提出制约商务管理专业发展的几大主要问题,并进行了深度剖析和研究,最后提出专业定位对接产业、职业能力紧跟时代、课程设置提升国际化水平、校企合作加强深度融合等切实可行的创新思路和发展建议。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商贸流通业对商务管理人员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商务管理专业也应运而生。目前,全国大中专、职业院校在大专、本科阶段开设商务管理专业大类的约420所,其中本科院校约200所,大专、高职院校约220所。这样的专业设置数量相对传统专业来说依然偏少,以经济贸易较为发达的广东省为例,目前,已正式开设商务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仅6所,年均招生规模仅103人,近3年年均毕业生数量仅618人。而据前程无忧网站显示,2021年2月,仅深圳、广州、东莞三地,商务管理相关职位需求量就多达1023个。由此可见,较大的市场需求与有限的人才供给还存在不平衡的现象。然而,商务管理作为新兴专业,其专业的兴盛与发展也遭遇了问题和困境。当前商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师资队伍多脱壳于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等管理类相关专业,专业特色不鲜明,专业辨识度低。
1商务管理专业当前主要问题和发展困境
1.1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精准
大部分高职商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尚存在定位领域广泛的问题,没有明显的行业企业聚焦,区域经济服务不到位,与当地产业发展不匹配。例如,不少高职院校的商务管理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表述如下:商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出适应现代企业商务管理发展需要,掌握商务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商务运作流程,具有较强的商务管理实践能力、社会适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人文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太过泛化。表面上专业适应面广,实际上没有专业深度。该培养目标对职业核心能力的描述也不够具体,没有对接相关产业和行业,核心竞争力不够。
1.2专业课程体系不聚焦
正因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精准,导致商务管理专业商务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因为不聚焦而饱受诟病,被喻为万金油专业。课程具体设计与日后学生实际岗位能力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尤其是在课程设置上,呈现广而不专,博尔不精;在教学实施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学轻实训。有些高职类商务管理专业甚至成为本科教育的缩微版本,没有体现高职特色。
1.3专业实训条件不达标
校内外实训条件不达标,在对广东6所已开办商务管理专业高职院校的调研中发现,6个专业仅拥有17间实训室,每个专业平均拥有实训室数量不足3间。校内实训室不仅数量少,功能定位也较为传统和单一,如目前的实训室多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室、商务礼仪实训室、会计实训室、办公软件实训室、商务策划实训室等,这些实训室多为与其他专业共用的实训室。另外,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也很难真正落地,很多实训室虽有校企共建挂牌,但缺乏企业方的实质性参与。校外实训也难以深度开展,多数演变成实习基地。
1.4校企合作不深入
目前,商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领域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方面,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受到人才培养层次的制约,高职院校很难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稳定而长期的合作关系。因为企业知名度问题,中小型、成长型企业大量需要高职院校商务管理人才,但学校合作的热情又往往不高。
2商务管理专业未来创新思路与发展建议
2.1专业定位应凸显地方经济要素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目前,高职教育商务管理专业的定位主要面向市场中的人力资源和营销策划岗位,并没有对接本地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因此,建议商务管理专业在专业方向定位上一定要加强前期调研,找出本地发展快速需求旺盛的行业产业,针对行业需求培养相关商务管理人才,尽可能体现地域经济特色,也为毕业生实习和就业找到优良出口。例如,城市地区可针对大型酒店、商超、连锁店等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地区可根据农业产品特色开设农产品电商管理方向,会展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可开设会展服务和管理方向,大中城市对高端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比较旺盛,高端物业管理方向也前景广阔。总之,当人才培养与当地产业进行有机结合时,才能推动专业优质稳定的发展,也更好地助推当地经济发展。因此,商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体现四性,即“职业性”“专业性”“实践性”“社会性”;培养方向上体现三化,即“产业化”“地域化”“特色化”。
2.2职业能力要紧跟时代特色
在专业培养目标设定上,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核心和关键,培养目标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职业能力是指专业人才在该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素养,也是考核职业者是否具有出色的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商务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职业能力,基本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通用基本能力;二是专业核心能力;三是专业拓展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属于通用基本能力;商务项目管理、项目策划与推广、商务营销、商务谈判等属于专业核心能力;除此之外,也需要紧跟时展,培养新时代商管人才的新能力,例如,新媒体写作与运营能力、大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电商运营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这些都属于专业拓展能力范畴。根据这些职业新能力的要求,在课程体系中相应开设《新媒体策划与营销》《会计电算化》《Python语言应用》《电子商务管理》《创业指导》等课程。
2.3课程设置须提升国际化水平
与国际教育标准对接是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必要之举。虽然受疫情影响,国际商务短期内遭遇挫折,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国际商务合作大势所趋,前景良好。因此,提升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能力,提升学生的国际商务技能显得至关重要。在提升学生外语能力方面,可在课程体系中多开设《商务英语》等课程;在提升学生的国际商务技能方面,可开设《国际贸易实务》《出口跟单与操作》《国际商法》《国际商务交往礼俗》等课程,还可聘请跨国、跨境企业专家前来教授跨境商务工作流程,国际商业操作规则等。
2.4校企合作应加强深度
“产教融合”21世纪以来,“产、学、研”商务管理人才培养体系逐渐被各个地区财经类院校所推崇,商务管理人才的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所认可。“产教融合”内容丰富,方法多样,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1)定期开展企业专家顾问委员会。专家顾问委员会是专业发展的智库,为专业了解企业的真实岗位需求、对工作者的能力要求、企业前沿工作方法等提供帮助和咨询。具体而言,可应用国际认可、国内通行的DACUM法,邀请行业和企业专家,针对高职院校商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岗位所需的各种能力以及技能进行清晰和明确的界定,对校内外课程和实训体系进行梳理和重构,从而培养出各种层次的商务管理专业型人才。(2)校企双方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具备教学、培训、开发于一体的功能,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技能提升、资格认定、技术开发与宣传、生产与服务等活动支持。在实训中心的建设方面,应引入企业真实岗位和项目,建设更多具有实操功能和时代特征的实训室。如ERP实训室、大数据处理实训室、新媒体中心等。校外实训基地不应仅沦为毕业生的实习基地,应该多为在校生开放,为学生的在途培养注入更多真实项目和企业元素。(3)加强企业师资队伍建设。为充实专业师资力量,高职院校和专业教研室应创造条件邀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或邀请企业专家来校成立技能俱乐部,大师工作室等,将企业真实项目和真实场景引入校园,运用企业评价标准进行教学和实训评价。(4)开展订单班实践。高职院校开展订单班的办学实践也是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在前期进行认真调研与谈判,严格谨慎选择合作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明确校、企、生三方的权、责、利。
3结论
新时代、新商业模式和新商务活动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务管理人才应具有整合生产、销售和第三方服务等全产业链资源的能力。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国家职教改革政策的引领下,高职院校应克服困难,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路径,为商务管理专业找到精准的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建构科学合理、灵活可行的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大力提升商务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倪春丽,何美贤,郑彬,等.华南区域高职商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调查分析———基于行业、企业、学校、毕业生四方视角[J].现代职业教育,2019,(32):42-44.
[2]黄海琴.高职商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对策与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35):30-31.
作者:黄心月 单位:深圳技师学院商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