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校物流管理专业协同育人探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职校物流管理专业协同育人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职校物流管理专业协同育人探索

[摘要]促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破解职业教育难题。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不断推进校企合作,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探索双元育人模式,协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协同育人;企业文化

1前言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国际上职业教育成功国家的共同规律[1]。这一规律同样体现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政策之中。校企一体,协同育人,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行业、企业充分对接,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有利于企业获得优质人力资源。产教融合促使专业教学能够有效对接产业发展、更好服务产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结构的匹配程度,促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等都需要企业共同参与[2]。

2创新校企协同育人的背景“就业难”与“技工荒”

并存现象,倒逼学校与企业主动寻求合作,以解决校企面临的困境。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校企各自追求的目的有差异,学校重育人,企业重效益,企业主要是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在协同育人整体机制上动力不足,不愿意投入过多资源与精力,导致校企合作难以找到双方利益的契合点和平衡点而出现校热企冷现象,大多存在有关法律法规比较薄弱、政策支持不够、产教融合配套不足、保障体系不完善、企业参与不够、激励措施不到位和退出机制缺乏等情况。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企业缺乏动力源,企业和高校合作目标意向存在较大差异[3]。学校和企业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如何激励和增强校企双方共建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需健全双方的合作共容利益机制,共同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使校企合作向更深的层次和可持续方向发展,这是政府、学校和企业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变革需要校企深度协同育人,以提升育人质量。高职院校要立足产业、深度融合、链式发展,探寻互利共赢的校企命运共同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协同培养的重要突破口,是寻求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契合点,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共同的话语体系[4]。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坚持开放、合作、服务的办学理念,始终服务国家产业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面向产业链和岗位链构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专业与产业深度对接、课程与岗位深度融合,持续深化培养方式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物流管理专业先后与20余家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形成“互融共生”校企命运共同体,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

3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3.1构建校企协同开展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模式

在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校企协同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把企业严明的规章制度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将敬业执着、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融于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励学生立志做一名新时代的大国工匠。

3.2探讨校企协同育人层次不断提升的路径

校企从顶岗实习、参观交流、双师型教师培训交流到目前的现代学徒制,双方开始尝试产教结合、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共商、共享、共建、共赢”的新型校企合作关系,进而与地方产业、行业协会或众多企业合作建立产业学院,为产业、行业培养所需的专业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相匹配,持续提升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提高服务行业企业发展的“契合度”和“贡献度。校企协同育人的目的是通过建立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协同育人主体的协同发展、相互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探索课证融通的育人模式。互利双赢,打造“校企互融、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利益共享”的人才培养命运共同体。校企不断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根据校企合作签约规定,企业将学校新招收的学生录用为准员工,校企双方共同编制培养计划、开发课程、组建师资队伍、实施顶岗实习管理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用人机制和学校育人机制的耦合作用,达到生产与教学一体化,学校为企业“个性定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校企联袂结对共同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通过现代学徒制推进学生提前就业、精准就业。

3.3摸索企业文化融入校企协同育人的途径

校企文化的互补与融合既是当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实践与探索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家高职教育政策的必要使然[5]。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协同育人机制应以文化融合为基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嵌入企业文化,校企文化对接是学生融入企业的关键,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和熟悉企业文化,有效培养学生认同感。充分发挥企业用人机制和学校育人机制的耦合作用,达到生产与教学一体化,实现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发挥企业文化的育人作用,将企业文化有机融入专业教育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理念与职业道德,提升育人水平。专业教学中引入企业文化突显高职教育的职业化,把企业的管理理念、行为规范、团队合作精神、安全生产、产业技术、服务意识、竞争意识、激励创新文化等内容贯穿在教学环节中,实现日常教学与职业塑造的有机结合,育人与用人“两条腿”并进,增强学生的企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文化育人,在职业文化浸润中造就职场新人。

3.4推进校企协同培养国际化人才

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物流管理专业推动校企合作走向国际化,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形成产业与教育共生共荣的新生态。近年来,教育部立足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展需求,贯彻《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不断推进和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的工作部署。前海煦逸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的全球总部设在新加坡,是东南亚最大的跨境海淘电子商务平台之一,专注于打造全球全品类购物平台,目前在东南亚为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之一,为客户提供专业的Buyforme、Shipforme、ezbuy等X2C服务。前海煦逸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作为跨境网上专业代购平台,为境外客户在中国开展跨境网上专业代购,经过储存、分拣、包装、发货等一系列物流环节,最终完成客户的订单。校企以跨境电商为纽带,协同培养国际化人才,尝试把毕业生推向新加坡及东南亚国家就业,以此持续扩大校企合作的国际化影响力。

4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成效

4.1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专业依托广州工业交通职教集团的组建,加强校企合作,协同培养人才。专业紧紧围绕实际用人需求,服务地方、产业,融入地方、产业,开展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主动深入地服务区域、行业发展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基于岗位需求变化改造发展专业,持续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2012年获批为央财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2015年立项为学院“铁路物流教学团队”,2015年批准为广东省高职教育特色专业,2016年批准为广东省高职教育品牌专业,2019年认定为国家骨干专业。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成为2019年物流管理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物流管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合作企业的协助与现场指导下,专业教师先后获得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高职组实训教学赛项2019年二等奖及2020年一等奖。

4.2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校企协同育人成效显著,学生参与企业实际实践活动累计达2000多人次,培养了一批理论基础好、实践能力强的技术技能人才。物流管理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协同育人从2018年开始正在稳步推进。在以行业需要、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理论功底、实践经验实现同步提升,就业质量也在稳步提升。学生在企业生产经营的真实环境中锻炼,促进了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素质的养成,从而使学生更早地融入社会,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毕业生初次就业入职上市公司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各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广日物流等大型国企日益增多。每年有200多人参与企业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50%以上学生在校企合作单位就业,如各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富润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前海喣逸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广日物流有限公司、广州菠菜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华恒物流有限公司、广州地铁等。毕业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都受到了企业的充分认可。2014届毕业生李月敏现就职于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货运中心,在2019年的国铁集团“铁路系统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铁路货运员第一名。入路三年期间,曾荣获铁路系统“全路技术能手”“全国铁路青年岗位能手”“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三保三增”铁路攻坚战主题立功竞赛“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为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物流管理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之路,以推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校企协同推进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019年共有157人拿到证书。

4.3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校企协同育人促进了学校产学研机制的改进,提高了学校科研服务社会的能力。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不仅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能促进学校科研水平的提升,提高科研服务地方、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形成产学研用整体联动机制。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育人标准,同时倒逼学校提高产学研的质量水平,提高师资队伍的能力水平,提高为企业服务的实力,从而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6]。出版了9本校企合作教材,发表了30余篇相关论文,开展了20个课题研究。从学徒制、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构建理论,指导校企合作实践。

5结束语

校企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深水区,需要持续不断地探索,在与企业深度合作的过程中,需建立相互信任、合作共赢的合作体制,完善校企利益平衡机制,着力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做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各取所需、互利共赢的目的,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职业教育奉献力量。

作者:李政 单位: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