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人类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逐步提高,健康服务与管理行业的发展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当前健康服务与管理行业的整体发展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究其原因是由于现阶段健康服务与管理的专业化人才缺失,严重阻碍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基于此问题,文章针对健康服务与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做出了分析,希望通过对专业靶向的明确,对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对实践课程的创新以及对专业技能的培训能够有效提升总体的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关键词:健康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健康管理
美国早在20世纪中期就已经提出健康管理的概念,并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体系,能够面向个体需求提供相应的健康服务。虽在近些年来也开始不断加强对该领域的关注,但从目前的慢性病发展状况来看,发病率还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这主要是由于人们缺乏对健康管理的观念。美国早在2012年的健康管理师人数达到31万人,到2020年其数量已经增至7.3万人,平均每10个人就享有7项健康管理服务。而当前的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数量十分稀少,服务比率较低。据不完全的数据统计,中国在健康管理服务方面的人才缺口高达两千万。健康服务管理方面的专业型人才缺口较大,专业化人才缺失是阻碍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健康服务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应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作出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基于健康服务需求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因此,研究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专业靶向不明确
各大院校在培养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时,均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就业方向与课程体系的设置较为笼统,未根据健康服务与管理行业的人才需求设置较为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没有从特定的职位和岗位方面入手,确立就业大方向,导致人才基本能力较为薄弱,人才就业率不高等问题。
1.2课程设置不合理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涉及多学科的教学内容,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受学时的影响,导致各学科的学习深度不强,且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这与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联系,主要是由于学校方面未根据特定的就业方向对学科内容进行科学设计,未能找准特定人才的教学侧重点,使专业人才的知识储备不足,专业能力不强,难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1.3实践教学过程不科学
在前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关注对理论知识的讲述,不仅缺乏与学生的互动,还无法给学生提供实训的平台,导致学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孱弱的问题。另外,部分开设实践课程的院校也会由于缺乏与用人单位的联系而影响实训的效果,致使专业人才的执业能力不足,无法胜任相关的岗位工作。
2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建议
2.1专业发展思路创新
首先,建立资源共享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指与相关的企事业建立合作办学关系,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各司其职,由校方完成对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企事业单位则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实训的基地和平台。通过资源共享来实现人才培养成效,保障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使健康服务管理专业的人才能掌握各类理论知识的应用方法,能够根据社会个体或者社会群体的健康服务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健康服务,为人们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其次,建立高度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涉及多学科的内容,这为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如果对每个相关学科进行学习,则无法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致使对各学科知识的学习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很难有大量时间用于实践探究,这无疑会影响人才培养的效果。基于上述问题,需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合理优化,即根据各个就业方向的实际岗位需求,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确保相关学科内容的学习深度得到保障。具体而言,除了要做基础专业课程的教学外,还需帮助学生明确未来就业方向,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就业需求选择课程,提升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尤其是对于健康保险学知识、社区健康管理学知识以及卫生行政管理方面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有更多选择岗位,充分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最后,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了进一步提升健康服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需要有一只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支持。主要方法为,在校内组织双师型人才的培训工作,基于当前健康服务管理的人才培养需求,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结构进行强化与优化,目的明确地开展教师人才培训工作。此外,还需面向社会聘请专家和学者,进入学校观摩和指导教学工作,为具体教学工作的开展给出明确的指示,进一步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水平。为了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专业的教学成效,也可组织教师进入特定的岗位进行岗位实践,真切的感知岗位工作需求。依据自身的实践体验,总结岗位工作经验,增强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也能向学生传达更多岗位工作经验,强化应用型人才的整体培养水平。
2.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是立足于健康服务管理行业的实际发展需求,为其培养适用性较强的专业化和应用型人才的过程。这要求学校方面对健康服务管理行业的整体发展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对课程体系进行有效构建,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下文主要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探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2.2.1明确专业靶向,突出专业特色。这里的专业靶向指的就是专业定位,而专业定位又可被细分为人才定位、基本素质、基本能力、知识结构和就业方向定位等。人才定位指由教育部统一批准设立的管理学学士学位。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定位则是指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的相关素质与能力,主要素质包括职业素养、人文修养、健全的心理以及良好的法治观念等,主要能力包括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写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知识结构定位需要根据各个学校教育背景的不同加以明确。对于以医药学为背景的院校来说,其知识结构应以医学理论、流行病学、公共卫生、慢性病的健康管理知识以及中医药的调理方法等为主。对于以体育教育为背景的院校来说,其知识结构应以运动康复知识、人体科学以及运动技能的相关知识为主。就业方向定位也需要根据院校的办学背景来确定,一般以医药学为办学背景的院校其就业方向为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和慢性病的管理方向。以体育为办学背景的院校其就业方向则以慢性病的康复管理和健康运动服务为主。2.2.2优化课程设置,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有效构建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健康服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举措。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时,首先需要明确专业的特点和就业优势,对于健康服务管理专业来说,应将其课程体系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与基础素质相关的社会科学、法律法规、计算机基础以及哲学等公共基础课程;第二部分为与医学基础相关的临床医学、慢性病健康管理和基础的医学理论知识等的医学基础课程;第三部分为与专业内容相关的管理学、经济学、健康管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第四部分为与就业方向相关的管理技术、健康医学等专业特色课程。基于健康服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以及健康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处理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之间的关系。在学生能够掌握特定的理论知识后,开设实训类课程,使学生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工作中,进一步强化专业人才的执业能力。根据前期的教学经验来看,在对专业基础课程进行设置时,应将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例控制在2∶1。在对专业特色课程进行设置时,应将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例控制在1∶2,突出实训课程的重要性,使学生进入社会后可快速适应岗位工作。这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通过对实训课程的开设来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健康服务事业的发展储备大量的应用型人才。2.2.3创新实践课程的开设方法,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类课程的开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让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是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来讲,实践类课程的开设不科学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对现有的实践课程开设方法进行创新,通过对实践过程的优化来强化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可以采取分段实践的教学手段。主要指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以及学习规律,对实践过程进行合理划分,分别采取课间实训、校外实践和集中实习等手段来锻炼学生的基本技术和能力。在某高校开展的有关运动康复实验的活动,由于与学生刚刚接触到运动疗法和基础康复知识,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参与热情。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学生对运动疗法和康复管理有关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且掌握了相关的技术要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多,学生积累了大量与专业有关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少实践经验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基于此类问题,该院校又组织了校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将特定的人群作为观察对象,分析观察对象的生活习惯以及运动习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水平。在专业基础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完毕后,也可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入特定的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真正参与岗位工作,了解自身在理论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岗位工作的重点,总结工作经验,对锻炼学生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采取校企合作的实践方法。院校方面受教学场地和教学资源的影响很难在学校内部建设实训场地,这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针对此类问题,建议学校方面能够与相关的用人单位取得联系,建立起校企合作的育人机制。由学校方完成基础课程的教学,用人单位提供实训教学的场地,确保在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方法。有了用人单位的参与,可以有效改善缺乏实训场地带来的教学弊端,实现对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此外,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也能够解决师资力量不足,尤其是当学校缺少双师型教师时,可以在用人单位借调专业的岗位人员,使其参与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传达一些岗位工作经验,帮助教师和学生明确今后学习的侧重点,从根本上强化人才培养水平。2.2.4加强技能训练,开展考证上岗培训活动。为进一步强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在完成最基本的课程教育工作外,还需根据学生的就业需求,组织开展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多个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实训学习提供场地和环境,通过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术能力。此外,学校方面还应组织开展竞赛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在活动中向学生传递相应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对于具有职业认证要求的就业方向,学校方面还需开展相关的职业资格培训工作,组织资格考试的模拟活动,帮助学生成功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率,还能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特定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对健康服务管理行业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在岗位工作中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健康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无法满足当代人们的健康服务需求,究其原因是由于现阶段健康服务与管理的专业化人才严重缺失,严重阻碍了行业的整体发展。文章针对健康服务与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做出了分析,通过对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对实践课程的创新以提高对专业技能的培训,从而实现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作者:樊颜丽 单位:陇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