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财务管理专业1+X书证融通模式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财务管理专业1+X书证融通模式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财务管理专业1+X书证融通模式探究

[摘要]面对财务行业变革趋势,针对新兴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本文从政策、理论和技术操作三个层面对书证融通相关理论与实践展开研究,总结了财务管理专业1+x制度书证融通的四种模式,除满足财务管理专业和学校自身的发展需要外,还可为其他专业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职财管专业;1+X制度;书证融通模式

在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的提法首次出现;同年4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此试点方案的出台,拉开了“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简称:1+X证书)试点工作的序幕。《方案》提出: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要“落实职业院校学历教育和培训并举并重的法定职责,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促进书证融通”。2019年6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名单,标志着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全面启动[1]。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改革各种方案的出台与新制度的实施,意味着职业教育将迎来颠覆性的变革与发展。

1.“1+X”证书制度对高职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影响

当今社会在数字技术的应用影响之下,新业态、新职业不断产生。财务领域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迅速演变,财务行业的社会职业岗位结构也随之迅速变化,传统财会工作岗位不断萎缩,新兴职能工作岗位大量涌现。在科技发展新趋势和就业市场新需求的背景下,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矛盾更加突出:新兴工作岗位迫切需要大批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业务型和应用型的数据人才,市场上大量的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这种现象映射出传统双证书制度下,学生知识技能滞后的事实。另外,高职院校的生源参差不齐是另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如何让职业院校的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就业,仍然是衡量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财务领域职业岗位结构的变化、财务人员的“数据处理+决策支持”的定位,客观上促成了财务管理职业教育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上。1+X正是从制度上保证了教育变革得以顺利实施与推进,这将倒逼职业院校主动适应科技发展新趋势和就业市场新需求。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所嵌入时代的回应和解答。高职院校解决问题的根本就在于通过实施1+X制度,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并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岗位普适性和针对性,为学生实现顺利就业或人生出彩提供多样可能性。而书证融通则是新形势下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推进1+X制度,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迫切问题。

2.1+X制度书证融通的内涵与范围

根据对1+X制度的解读,“1”是指学历证书,“X”是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证书分初级、中级、高级,匹配不同类型的企业工作岗位。国家出台1+X制度,明确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生获得X证书后,可拓展就业本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X证书是职业资格证书的超越与突破,在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多方位延伸学生的实践技能。在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如航海、医护、消防、教育等领域,职业资格证书会长期存在,因此两个证书将长期并存。书证融通是指将学历证书与若干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衔接及融通。具体是指将X证书的培训内容有机融合贯通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包括将初、中、高级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中、高、本层次的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标准相互对接;将职业培训的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内容相互融合[2];将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与学历教育相关专业课程考试统筹安排,同步考试与评价,通过评价模式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X证书制度是在实施“放、管、服”背景下、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一种全新制度设计[3]。书证融通是“1”与“X”两种证书的相互衔接、相互融通。根据教育部专家刘瑞军教授的观点,书证融通的范围包括:标准融通(制定培养方案的专业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通);内容融通(X证书培训内容与培养方案课程内容融通);教学融通(X证书培训过程与专业教学过程统筹组织、融通实施);评价融通(X证书技能考核与专业课程考试统筹组织、融通实施);成果融通(按照学分银行规定,技能证书认定学分与专业培养方案学分转换。

3.高职财务管理专业1+X书证融通的目标与任务

财务管理专业书证融通的目标,是以学历证书与X证书两类证书内涵的衔接与融通为前提,并以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为载体,通过调整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更新相应专业课程内容;同时改进专业教师的教学方式,并完善实习实训条件,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和优化评价与考核方式等多方措施并举,在财务人才培养过程中全面实现书证融通;书证融通与“三教”改革以及专业建设可以相互促进。书证融通的主要任务包括:一是将X证书要求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的有机融通,这是书证融通的基础。二是将X证书的培训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内容相互融通,这是书证融通的内容。三是加强师资培训与实训条件保障,这是书证融通实现的前提和条件保障。四是紧抓教学实施与评价,这是书证融通实现的关键环节。书证融通改革应突出对书证融通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考核这两个关键环节,通过对书证融通课程教学实施各环节的细化规定,确保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得到有效实施。

4.高职财务管理专业1+X书证融通模式

1+X书证融通,需要将学历、证书、技能三者有机融合贯通。通过调研与总结,国内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多是以财务思维+数字化处理手段,在关键课程中实现书证融通,课程是实现书证融通的基础。目前适合财务管理专业书证融通的模式共有4种,具体实施时可选择一种或多种模式。

4.1单列补修模式

若现有课程内容与要求不能涵盖“X”证书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养,可单独补充X证书模块。即在原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单独增加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应内容的训练模块,作为原有专业课程的补充,学生经过补修培训后参加考核。一般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来不及调整增加X证书要求时,或者需要按照“X”课程的内容强化实操技能时,临时应变采用这种模式。像大数据分析应用方向的X证书,很多学校就采用了这种模式。

4.2对接融入模式

将1+X证书中涵盖的技能要求与相关课程要求有机整合,确定“书证融通”课程,这是“书证融通”专业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通过整合调整若干课程内容,与X证书内容进行有效对接;对比不同等级X证书的考核内容与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相吻合的部分,将X证书内容融入不同课程教学内容中;将人才培养过程分成若干有机组成部分,相应部分可置换“X”证书的标准、内容与考核评价。针对不同的X证书,可对接融通不同的课程。一般地,“书证融通”课程设置以2-5门课程为宜。像财税方向的X证书,融通课程为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会计信息化、纳税实务。数字化方向的X证书,融通课程为出纳实务、会计实务、会计信息化、纳税实务。管理会计方向的X证书,融通课程为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分析、会计信息化。学生参加考核取得X证书后,说明现有课程内容的知识点、技能点已经达到“X”证书技能要求,此时可互换本证书融通课程中的相应同等学分。

4.3重构融通模式

对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每一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职业技能要求,将原有专业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进行解构,分解形成具体的知识点、技能点与素养点,与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应的工作任务或单项职业技能,进行匹配与直接转化、融通,重新建构出新的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使重构后的课程内容知识点、技能点达到“X”证书技能要求。学生采用团队协作学习方式学习重构后的课程,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与各项技能,按照企业工作流程和内控机制,仿真处理企业财务业务,修完该课程后直接参加证书考核。若财务管理专业要设置多个X证书,就要考虑让学生能够共享数个重构的X课程组。对于财会专业群的多个X证书的书证融通,也可参考此模式。

4.4实践融通模式

校企共建智慧财会产教融合基地、智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等,与财务行业中具有引领和示范能力的知名公司合作,引入涵盖X证书内容的业务处理、财务记账、税务处理、资金管理、财务共享、财务分析等真实业务,再现真实工作场景和工作流程;采用现代学徒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行业专家的引领下,以企业实际业务为内涵,以新兴技术手段为辅助,让学生处理企业真实业务,实现真项目真做真交付,将X证书内容直接内化融通于实际业务处理中,通过实践直接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和综合能力,并在实践中校企共建逐步形成高水平专业化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在实操模式下的学生,其技能点很容易达到“X”证书的技能要求,并可轻松考取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5.结语

以上财务管理专业书证融通的四种模式,除了满足自身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还可供其他专业参考借鉴。究根结底,高职1+X证书制度的基本出发点在于培养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复合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随着1+X制度的逐渐推进,高职财务管理专业通过1+X制度书证融通的实施,可逐渐从整体和根本上实现学历、证书、技能的有机融合,实现学生的低进高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关于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首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公示公告[EB/OL].[2019-04-06].

[2]李寿冰.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5-28.

[3]王亚盛,赵林.1+X证书制度与书证融通实施方法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6):13-17,64.

作者:黄晓莉 单位:陕西工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