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某小区规划设计方案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某小区规划设计方案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某小区规划设计方案浅析

【摘要】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呈现不同的形态与风格,文章选择了成都市一小区进行评价分析,该小区具有造价较低、环境舒适的特点,其优缺点具有代表性,能够为其他小区提供参考。调研主要以查询资料、实地考察走访的方法,旨在对小区进行多维度分析与评价,从布局结构、道路交通、建筑选型、环境塑造等方面分析,总结出该小区各方面的优缺点,提出相应的建议,并指出对于未来居住区规划设计发展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居住区规划;居住环境;居住环境塑造

中国的居住区的形态、相关规范不断变化与发展。2018年发布实施的GB50180-201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以生活圈居住区和居住街坊的概念替代了传统的小区模式。《从传统居住区规划到社区生活圈规划》[1]指出,居住区规划设计有公共资源的配置方法僵化、配置工具单一,难以适应居民需求结构日益多元化的挑战等问题。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对居住区规划设计方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某个理念在居住区中的实行可行性、某群体相适应的居住区等等,而对于小区建成后的情况、个例的追踪研究则较为缺少。由此,笔者对于某小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希望通过调研,能在个案的层面上对居住区建成后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1项目背景

该小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于2004年竣工,一梯两户,别墅型白色子母门,有外墙砖,楼间距极宽。西侧和北侧,小区东侧为城市干道,南侧为河流。小区绿化率高达60%,有多处池塘、庭楼小阁、音乐喷泉、花园草坪,有健身房、健身器材、球类俱乐部。小区容积率低且建成时间久,绝大多数的业主是老年人,及一些白领族。

2布局结构

2.1布局结构层次

小区占地面积584796m2,建筑面积666667m2。总户数510户。二类居住用地。楼房多为板式,布局空间为内部庭院式(图1)。

2.2建筑空间组合

两套板式楼房有意识地形成弧度的围合组分,分割并围合,组成了大小、形状、类似,特征,主题不同的空间。

2.3空间划分

这种空间应能保持个人、家庭、社会的特点又有足够的手段保持互相不受干忧又能进行面对面的交往。从住区的大环境出发在小区的整体范围内通过对基地、自然条件、地方特色、居民活动特征等的分析在布局中形成一个或一系列的特征空间并命名,作为住区的空间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住区的一种明显的特征空间并生成相应的场所载体一般为中心开敞的集中绿地或中心,同时在住宅组群内部形成代表不同功能和富于个性的特色空间。

3道路交通

3.1道路系统

如图1所示为一级道路。将一个围合院落(有一个独立中心庭院、以两栋弧形的板式建筑为边界的居住区域)称为一个单元。延主轴线方向,有一条主路,其他一级道路有:庭院单元的内部环路、单元与单元之间的道路串联。像是将每个围合单元串联起来的网络一样的形式,主路与单元有连接、单元与单元之间有串联整体较为清晰。居住区内的道路基本为6m宽,如图为主轴线的道路,线形较为蜿蜒。除一级道路外,小区内还有很多小路,宽1~2m不等。小路的铺装形式多样(图2)。

3.2出入口

调研场地共有3个主要出入口,以及和临近小区美茵河谷连接的若干个小口(小路)(图3)。主要出入口有一个面向公路(温泉大道),两个面向江安河河边。入口均较深,没有直接临街。面向公路的入口1,由广场进行过渡。《基于人性化的居住区入口景观设计研究———以杭州市“钱江新城板块”为例》[3]指出,位于门外的入口广场起到集散作用和缓冲作用,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一部分。这一点入口1做得很好。入口2面前则是有停车场、树林等场地。通往入口3的路两侧主要是水域和树林(图3)。

3.3停车位

汽车车位分为地下停车场、地上停车场、停车楼三种形式,均在小区入口之外。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场主要给居民使用,停车楼有2栋,分别位于两个出入口,方便居民出入。地下停车场串联了外界和小区内部。地上停车位则主要给外部游客和临时停车使用。三种形式停车场的停车率均较高,私家车位只有少数闲置。除此之外,小区还有地下非机动车停车场。

4建筑选型

4.1建筑外观与尺度

形态上,大多数建筑6~7层,少部分独栋别墅为2~3层。板式的构型使得建筑形成围合的界面,包裹住中心庭院。每栋楼的顶部是“飞翼”的造型,较有特色。相比于近年新建的居民楼,调研场地的楼都不高,十分亲和,而由于小区建成较久,植物多高大,人在楼下,乔木几乎掩蔽了通往楼顶的视野,人在过路时、在庭院休憩都舒适安逸(图4)。色彩上,建筑的的色调鲜明丰富,每一栋都有与周围不同的色彩,突出了单元门的轮廓和体块,同时每一户的外窗都辅以同一颜色。单元门的轴线中间则加以另一颜色为点缀,如图,十分明丽。公共建筑和服务建筑(如物业楼、停车楼、体育馆)则是鲜明的橙黄色。风格上,居民楼建筑介于老式居民楼与新式居民楼之间,如果看作对于21世纪的居民楼风格探索,是极为有趣的。如图为新旧典型小区与调研场地的对比。调研场地的建筑与二者差异均较大,明显的特征就是色彩鲜明、靓丽活泼。外表的肌理则是由瓷砖贴面,建成多年有一些污迹,颜色保持原样,但有老化的感觉。

4.2构筑物和小品

小区内有廊架、景观亭、雕塑等构筑物,多布置在两条建筑中央的庭院花园中,贯穿“音乐”的主题,小品和雕塑的造型多与音乐有关,有音符装饰、乐器弹奏的人像等,设计风格大多为欧式、现代、简约的风格。小区内部的廊架维护得较好,座位虽然有点脏,但是可以保障休憩功能。小区外围的廊架的情况不容乐观,没有座位,也几乎无人使用,有些已经被拆除,有些周围长满了荒草,无人打理(图5)。小区中的花坛也较有特色,有意大利台地园中喷泉基座的风格。大部分的花坛都不一样,让人觉得设计颇有心思。

4.3建筑附属空间利用

建筑的一层有两种形式,第一种为一层住户(有的有连带的楼顶花园),第二种为架空层。架空层的利用形式多样,有乒乓球桌、快递存取处、理发店、麻将馆等社区服务,也有自发成为停放电瓶车的利用形式。但是个别有荒废的态势。多样的建筑选型使得购房者的选择是十分多样的,架空层成为公共空间的也是很好的利用形式。

5环境塑造

5.1节点表现

5.1.1节点与主题。我们将住区内的节点分为小区内部庭院式居住单元节点、小区开放公共服务性节点两种。小区内部的从北至南有:欢乐颂、水上音乐花园、月光曲、雨中花园、田园花园、蝴蝶花园、仲夏夜之梦、春之声、蝴蝶花园、南国玫瑰、天鹅之歌、秋日私语,一共12个;外部的开放节点有:体育馆、蝴蝶泉、超市、销售中心、音乐酒店、物管处、停车楼、维也纳森林公园、样板房示范区、钓鱼茶室、音乐岛、高尔夫推杆练习场,一共12个(图6)。《人居环境视角下高品质新建居住区营造及管控探索》[2]指出,居住区与外部空间缺少互动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小区与外部空间的相处模式值得借鉴。如图为两种节点的分布情况,黄色为外部,蓝色为内部。空间上,外部的开放区域将内部包围,形成了一个半对外的空间,同时也是完全外部空间向内部空间的过渡。小区内居民短距离即可享受广场、超市、茶室等服务,十分便捷。虽然是封闭式小区,这样的做法连接了小区内庭院单元与庭院单元、模糊了小区与外界的边界,使得各个庭院单元的人得以在小区开放的广场上休憩、交流、跳广场舞;小区内和小区外的人可以一起钓鱼喝茶,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从社区整体趣味来讲,小区临近江安河,作为公共资源,河边的茶室、球场等设施吸引着外来的人,也为居住区引进活力。5.1.2典型内部节点的主题表现。每个“单元”中心的花园景观都由不同元素构成,包括台地式水体、植物与坡地、模仿自然式的小河沟、开敞的广场、私密的休憩空间、锻炼设施等等。总体而言,景观层次十分丰富、空间富于变化(图7)。5.1.2.1节点:天鹅之歌。花园前部为开敞平坦的地形,是一个大花坛,植被较稀疏、高度不超过50cm。核心中部为水池,视线焦点处为一组天鹅雕塑。水池两边有阶梯和座椅,为半开敞空间,可以进行休憩。水池中央有汀步可以通过。背景是台地式跌水景观。跌水背后则以一个山坡处理与道路的高差。小山坡的植被茂密,有小径可以通过,为私密空间。5.1.2.2节点:春之声。与天鹅之歌先开敞后闭合相反,这个节点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在前半段、周围临近路的地方,是尺度较小的,植物的封闭性很强,用了大量大树冠、枝叶茂密的植物,如春羽等。中央的广场以硬纸铺装为主,形态则以“裂纹”的形式,表现像冰裂开一样的地面,而中间是流淌的则是“春水”,以此表示“春之声”的主题。5.1.2.3节点:田园花园。田园花园整体都是较为开敞的界面,周围的植物较中间围合起来。以青蛙雕塑表达“田园主题”。这个庭院的水景十分突出。有“小溪”、喷泉(青蛙口中有喷泉)、静水的形式,台地上的水体则像是一口井。阶梯与水景连接处,是吸引小孩子戏水的天地。5.1.2.4节点:欢乐颂。欢乐颂是慷慨激昂、活泼向上的,这组较密的台地跌水在开放时的声音与气势也将与此相呼应。作为入口的背面,这样的台地水域起到隔离的作用,削弱了外界出入口带来的吵闹,保证园内居民安静舒适、自得其乐的生活。

5.2植物配置

5.2.1植物基本情况及种类小区内的容积率低为1.14,绿化率63.80%,有着良好的绿化。不同的“单元”采用了不同的景观表现,有以热带植物搭配为主,突出热带主题的;有以跌水景观为主,强调空间动线的,有以活动设施为主,强调运动功能的等等,内部的地形塑造依靠着不同的独立单元以主题为要求来布设。主要应用植物种类有:栀子花、银杏、荷花玉兰、铁线蕨、栾树、刚竹、红叶石楠、蜘蛛抱蛋、樟树、玉兰、楸、山茶、黄金菊、杜英、棕竹、铁树、龙牙花、春羽、芭蕉、鸡爪槭、桂花、海桐、柏树南天竹、鹅掌柴、八角金盘等百余种。5.2.2植物配置方式。场景一:入口等焦点景观处,植物搭配层次丰富,有“丛林式”和“岛状式”两种,形成了较好的观看性。前者多用于入口较为狭窄的地方,在建筑旁;而后者用于较为宽敞的地方。场景二:庭院单元花园内,局部的植物层次不一定丰富,但是整个庭院内的植物搭配起来营造出清晰的空间感。水池两边形成对景,组成近景与远景。植物的体量有大有小,形成大小对比、质感对比。较高大的乔木分支点较高,枝条延伸形成顶界面,所以较开敞的空间也不是很晒。场景三:居民楼建筑布置得较密处,用岛状树林,起到了对建筑的弱化作用。除树林、矮灌和地被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层次的植物。竖向性强烈的线条,强调了植物的茂盛之感,路人像身处于自然的山林中。场景四:小径的两侧,自然的野趣十分浓厚。疏于管理的结果,使得小径较为幽深、安静,但在天暗时就让人不敢靠近。同样也是竖向性较强。除了高大乔木外,其他层次的植物几乎没有起作用。

5.3景观设施与附属装饰

5.3.1汀步。小区内外水景很多,设计者十分注重水与游人的互动,希望最大限度让人接触水。所以园内的汀步成为风格迥异的一大亮点。较为人工、常规的方块状、装饰性强的梅花状、自然式的石头,富有生趣(图9)。5.3.2其他装饰。园区大量运用了石。鹅卵石用于道路排水,自然风格的景观石则用于与植物相结合,随处可见地点缀于花园中,这使得花园的景观风格在欧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式园林、自然山水的感觉。装饰性的彩色木桩、彩绘过的石头是在近年才新增的(图10)。虽然与原有的风格没有联系,但是为十多年的老小区添置了新兴活力与色彩。这些照顾细节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目前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很大一部分偏重景观的平面设计[5],忽视了居住区立体的最观效果与人的心理感受(苏晓毅,2010),缺乏从人的角度对景观环境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园路上的铺装,在划分空间上也值得学习。每栋楼的入口都用梅花的形状做出了突出的铺装,居民可在此区域进行等候等短暂停留的行为。这个空间被柔化为了半公共空间。

6设计修建与现状对比

作为一个老小区,设计目的与现状使用情况有较大的差异。水景的设计丰富,但是在后期维护管理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大部分需要动力的水景都没有开放。调研过程中,甚至是节假日都没有见到过喷泉有开放过。许多水沟完全干涸,甚至长满杂草。服务性建筑的利用率也很低,除了物管、对外营业的游泳馆等地,其他的已经废弃,外表也很难看。露天剧场的座椅几乎已不能使用;小区外部样板房改造为幼儿园,其背后的绿地植物无人看管,混乱不堪;木质水上平台已经断掉,十分残破(图11)。小区仍然基本能够满足居民的日常基本需求,锻炼器具、儿童乐园、运动球场这些比较容易进行更新的设施,进行了换新与调整,现在是社区的活力所在。《基于城市设计的居住区规划》[4]指出,城市设计自下而上的思考方式更注重人的使用诉求,更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调研居民的反馈与设施的使用频率,可以看出某小区服务设施与绿地的布置模式适宜居民的活动诉求,有推而广之的意义。

7总结与反思

7.1居住区优缺点

优点:在整体楼盘造价较低、成本有限的情况下,居住建筑的形式、环境的塑造都凸显了小区的主题与特色,设计值得学习。布局规划方面,为居民设定空间的功能种类多样、轴线与区块清晰。在景观方面尤其精心,水景的层次与形式、植物界面的营造与空间划分都作出有效考量,这使得在十多年后的今天,小区仍然以它优美的环境绿化、鸟语花香吸引着住客。缺点:景观精心设计,没有把后期成本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导致卖房时环境精美,而小区十年后、二十年后的环境质量远不如当时的设计愿景。大量建筑、雕塑、水景的闲置,造成浪费。二十年后促成小区活力的不是精心设计的节点,却是容易更新的儿童设施、运动场地等等。这种浪费更多的是对于资源而言的,在提倡可持续发展、提倡生态的今天,不仅仅需要把景观与生态相结合,更需要尽量减少建后闲置、建后大拆大改的情况,长远地考虑日后的使用情况最佳化,这样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才是对于当今资源缺乏背景、生态可持续政策的响应。

7.2场地在居住区发展中的借鉴意义与展望

调研场地的建设时间在21世纪初,中国房地产正在学习西方各个方面的经验,所以场地中有明显的欧式风格,而它同时保留了传统的居民楼形式、中国人青睐的自然风景式景观。水系和地形,都富于变化,花坛、廊架、地面铺装等硬质景观也充足。总体而言是混合式的风格。之后的时段,居住区规划设计又出现了田园式、新中式、现代简约等具有明显风格的理念。笔者认为此场地的意义在于以下两点:第一,它给出了一种与自然高度接触融合的生活。以“庭院单元”式布局的方式,使得每户居民都能够几乎均等得享有绿地的可达性;第二,它给出了封闭式小区与逐渐外放式的社区邻里活动的相处方式,即钓鱼茶室、运动场馆等过渡空间的布置。综上,随时代变化流行的风格总是在变化,而人的生活与自然相接触的追求、人与人交流和人进行活动的需求不会改变。这两样的发展方式,均可以借鉴调研场地。

参考文献

[1]于一凡.从传统居住区规划到社区生活圈规划[J].城市规划设计,2019;17-19.

[2]李鹏.人居环境视角下高品质新建居住区营造及管控探索[J].房地产世界,201:28-30.

[3]蒋成刚.基于人性化的居住区入口景观设计研究———以杭州市“钱江新城板块”为例[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20;92.

[4]鲁力,张妍.基于城市设计的居住区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设计,2021:31-33.

[5]魏婧.基于场所精神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以南通市翡翠苑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作者:何雨恬 单位:四川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