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环境美学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环境美学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环境美学探析

摘要:承德作为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是一座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城市,属于典型的山水园林型城市。作为承德市城区最重要的观光河流武烈河,为市区的景色增添了些许灵性。利用承德市依山傍水的优势打造城市景观,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能够取得良好的美学效果。承德同时也是一座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体现出和谐的自然理念,这意味着回归古典审美理想、实现人类诗意栖息的努力。

关键词:城市规划与设计;承德市;环境美学;诗意栖息

中国古代的传统美学是十分重视自然的,其中包含着生态智慧、环境美学的思想,这些思想和传统对当今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以玄对山水”“游目畅神”等观点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审美的真谛。总体上看,中国传统的自然环境审美体验中有深厚的“道”“玄”的成分。具体而言,中国的环境美学在审美方式上可以概括为“以玄对山水”“妙悟”“俯仰观察”等审美体验方式。在审美设计中(包括园林设计)则包含了“象法天地”“借景”“亏蔽”等设计方法和理念。古典环境美学的理念和方法,对于当今的城市建设仍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和智慧。我国目前生态园林城市可以分为花园型、古典园林型、山水生态型等几种类型生态城市。“尊重自然,具有花园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历史人文,融入自然,具有古典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发挥地域特色,具有山水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1]承德市既是属于典型的山水园林型城市,也是一座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城市。在承德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城市依山傍水的优势,实践城市美学的理念,打造现代化的生态园林城市。

一、承德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园林美学

古人与自然为友,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坏,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这段文字是讲诗文写景状物之妙,但是用来表现人在自然中游览,与自然为友、亲近自然,并感到怡然舒畅的心理体验,也是很恰当的。“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这是属于中国人的环境审美境界,这样的境界源于老庄思想,也源于玄学的影响。园林,实际上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环境审美对象,也是文人们的心灵栖息之所。以承德避暑山庄为代表的皇家园林景观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沉淀,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艺术形式最美,观赏性最强的建筑形式之一。作为皇家园林的避暑山庄,它占地面积是564万平方米。山庄西北部山区峰峦叠翠、峡谷纵深,约占总面积77﹪;山庄东北部为平原区,约占总面积9﹪;东南部为湖区,约占总面积14﹪。由此可见,避暑山庄是一座占地面积广、规模宏伟的皇家园林。这样一座皇家园林,盛景不胜枚举,这里仅以文园狮子林、万壑松风的设计来说明避暑山庄中的园林美学理念与意蕴。文园狮子林是仿照苏州的狮子林建造的。据说乾隆皇帝曾多次赴江南旅游考察,他被典雅秀丽的文园狮子林所吸引,后来在避暑山庄内仿照建了这一座文园狮子林。园内共有十六处景观,有假山洞壑、小桥流水和典雅的亭堂斋阁,体现了南方造园艺术的风格。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中讲究“亏蔽”的手法,“亏”与“蔽”是相辅相成的,可遮蔽又可亏漏。“亏蔽”最重要的审美价值在于通过这一设计手法,使园林展现“旷如”和“奥如”之美,从而深化园林意境,造成景深的审美效果。“草径滋荒没,林长山蔽方。”万壑松风景区位于松鹤斋之北,建于康熙四十七年,是宫殿区最早的一组建筑,由“万壑松风”、鉴始斋、静佳室、颐和书房、“蓬阆咸映”等建筑组成,据岗背湖,建筑错落有致,布局灵活,富于江南园林特色,周围有古松数百,故有此题名。“万壑松风”为正殿,风景极佳。近湖坡处有一亭,名曰晴碧。中国的环境美学讲审美体验,其中有一条“身即山川而取之”,即是说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然山川之中,饱游饫看,应目会心。饱游饫看,既可“远望”,也可“近看”。万壑松风正是适合这样饱游饫看的审美,“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量。”在亲历其境、俯仰观察中,体会景区的整体气势与气象。

二、承德城市规划中的山水美学

承德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承德市的建设目标是“将承德建成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山水园林城市”。在承德城市规划中,按照“以山为骨,以水为魂,以绿为脉,以文为蕴”的城市发展理念,延续历史文脉,弘扬地域文化内涵。

(一)城市与山林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山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魏晋时期,嵇康在《赠秀才入军》一诗中写道:“息徙兰圃,秣马华山。流平,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此后,“游心”成为六朝时期关于自然环境审美的一个重要命题。“游心”是通过心境的澄澈,达到“玄览”的境地,可以和自然界进行对话,对自然进行审美体验、感悟,品味自然之中的韵味和风神。而山林恰恰是古人“游心”的最佳场所。承德是一座山城,依山林的优势打造城市景观,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承德市里的佟山居住区经过详细的规划,体现出来浓厚的山林美学风格。佟山居住区主要在佟山北坡,东接南营子大街,北临西大街,南面至石洞子沟路,西面是佟山公园。这块地段由八条较大冲沟组成,地形破碎,坎高坡陡,高差达70多米,总面积为106.32公顷,约占全市生活居住用地总和的四分之一。佟山居住区的规划是建成为交通便捷、设施齐全、居住舒适、环境优美的居住生活区。佟山公园与佟山居住区相毗邻,北面是西大街,南面是石洞子沟。避暑山庄、外八庙及磬锤峰、鸡冠山、天桥山、僧帽山等风景点可与其遥相呼应,互为对景,面积约50公顷,由八个景区组成:槐荫莺韵、杏林春烟、一坡芳草、半岭松声、林秋晚景、湖山画、闻鸡唱晓、幽谷鸣琴。公园绿化充分,景致参差错落,是十分优美的山林公园。佟山公园是1988年开始建立的,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风景名称研究所设计。公园以大面积绿化为主,是一座开放式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优美的休憩环境,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场所。佟山公园的设计目标是要建成集观景、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设计要求是公园与避暑山庄、磬锤峰、蛤蟆石、罗汉山、僧冠峰、鸡冠山、天桥山之间的视线通廊。目前佟山公园已经完成周围九个出入口、山区园路及部分园林设施建设。佟山公园还将继续建设,将建成与避暑山庄遥相呼应、具有较高造园艺术的山地公园。于自然之中,于山林之内,“游”不仅成为古人遣怀的一种方式,更如庄子所讲,“游”最终可以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审美境界,进入一种无为自然、大朴不雕的绝对自由的美之境界。这种审美境界已经超越审美参与的存在状态,进入了一种形而上的精神领域,进入了哲学层面: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传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2]人在山林之中,本身即能得到一种安顿。现代的生活节奏相比古代,速度提高了好几个档,我们在欣赏山林时,也不能完全隐遁其中,整日隐居于此,也许只能管窥蠡测,通过山林的一隅,享受到自然当下的一刻,身心也能得到暂时的安顿。

(二)流水与城市的灵性之美

承德地区水资源分三大流域,分别为滦河流域、潮白蓟运河流域、辽河流域。滦河及其支流贯穿整个承德地区,是承德市水量最为丰富的河流,主要支流有小滦河、兴州河、伊逊河、武烈河、老牛河、柳河、瀑河等,流域面积28878.35平方千米。承德市区主要河流武烈河流域面积2580平方千米,包括围场县49.9平方千米,隆化县平方千米,双桥区平方千米,承德县平方千米,河道全长114千米。武烈河是承德市内最重要的观光河流。从历史上看,承德市城区是因水而生,依水发展。滦河、武烈河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对承德市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城市规划中要保护、利用好滦河、武烈河湿地环境,为市民和游人提供宜人的滨水环境、丰富的交往环境、优美的视觉环境和多样的活动环境。作为承德市里最重要的观光河流武烈河,为市区的景色增添了些许灵性。“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是性灵的,“山水以形媚道”,体现着自然界的生趣和规律。水景也分为几种,如宋代画家韩拙所言:“有近岸广水,旷阔遥山者,谓之阔远。有野雾暝漠,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谓之迷远。景物至绝,而微茫缥缈者,谓之幽远。”一座城市中的河流具有重要的作用,调整了环境,美化了市景。由于武烈河是一条承德市内河流,在武烈河周边的一些区域也得以分享到河流的灵秀景致。利用武烈河的自然资源优势,来打造优美的城市环境,武烈河沿岸的园林景观在近年来的建设下越来越丰富。如今的武烈河沿岸林园遍布、绿树成荫,行道树下“鲜花抱树”,栏杆上、灯杆下也有鲜花装饰,可谓“一步一景”。府前桥下的四处花境,是武烈河观光带新打造的“微花园”,绿树、芳草、木篱、山石错落有致,这种花卉争奇斗艳。这样的“微花园”,成了市民、游人休憩、活动的优美空间。“推窗绿荫遮目,出入繁花入眼。”如今,武烈河两岸绿地面积已经达到3000余亩,精品游园达数十个。

三、承德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艺术美学

(一)城市雕塑艺术

雕塑是一门静态的艺术,它是一种以固定的姿态、实体的造型,表达理想的艺术。所有的雕塑都是一种理想化的造型,它给城市带来了艺术的点缀,也带来了文化气息。一座城市的雕塑,应该与该城市的规划、城市的文化氛围相契合,才能恰如其分地发挥它的艺术功能,展现它的象征寓意,起到陶冶市民情操的文化作用。中国的雕塑有它独有的特点,就是重在气韵的表现。承德市的雕塑主要有下面几座:康熙大帝雕像:康熙大帝雕像,也是承德一景。雕像位于市中心火神庙环岛中央。这座雕像于1999年竣工,康熙大帝的形象高大威猛,意气风发。环岛的西侧,是“八表同风”大牌坊。“八表”,按《康熙字典》解释,同是“和”“平”之意,风意为八方之风,察天地之和命,乘八方之吉祥。“八表同风”意为天下八方内外疆域,政通人和,江山一统,太平兴旺。寓意“四海同风,天下统一”。这一雕塑显著体现了中国环境设计中“象天法地”的原则。“象天法地”是一种象征主义,颇具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陆合同春:这座雕塑位于承德市区武烈河大桥西端,是承德市建设的第一座城市雕塑。该雕塑由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俞崧副教授1984年创作设计,同年11月4日落成。这座雕塑是群鹿的造型,主体是大理石基座高5米,上面设计水泥浇铸成的约1米高的5只大小不同的白鹿,形态各异,姿态不一,有立有卧。雕塑占地94.9平方米,是一座圆形的花坛,花坛内种植有油松。雕塑的寓意是“陆合同春”,愿人们团结一致,愿城市永远生机勃勃。松鹤延年:这座雕塑位于承德市游览桥西端,为路中心圆形花坛雕塑。这座雕塑在1985年落成,由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冯和教授设计。该雕塑占地面积为997平方米,大理石基座,主体为水泥浇铸。雕像的造型是三只从棒槌山起飞的仙鹤,高约6米。花坛内种植着花和灌木,草坪217平方米。这座雕塑象征着城市的蓬勃发展。

(二)广场建设与城市美学

中心广场:承德市中心广场位于城市最繁华的路段南营子大街,对面是文化大厦,是市民休闲娱乐的中心。广场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休闲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广场是一个城市内具有开放性的标志性景观之一,也是城市文化的一种象征,它在城市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城市广场的设计应该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融合自然美与艺术美,彰显城市魅力。在城市广场设计时,应将其景观效应与社会功能、历史文化、生态作用等各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广场这样的空间环境与人发生密切联系,所以在设计时注重人性化是十分必要的。它市中心广场内建设有高台,一圈一圈的圆形高台形成一定的梯度,美观时尚,台面的面积很宽阔,广场内种植绿树,布置花坛,适合人们散步、活动,是休闲、放松身心的好场所。嘉和广场:随着经济的发展,承德市新建了一些现代化商业广场。2012年新建的承德市嘉和广场位于迎宾大道黄金地段,毗邻市政府,是融合商业、居住、休闲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广场。嘉和广场交通便利,东侧为市政道路承下路,西侧是连接承德市区与京承高速的主干道迎宾大道,北侧为北空招待所用地,南侧为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用地。嘉和广场在规划中以环境生态为先导,充分利用了西侧武烈河和东侧群山景观资源,注重景观和空间的完整性。广场同时与水景、山景和园景层层结合,环境优雅。

(三)桥梁、水坝与设计中的美学意味

闫营子大桥:近期施工完成的闫营子大桥,极大地方便了高铁南站与双滦区的沟通联系,还缓解了凤凰山大桥的交通压力。同时,因其独特的设计和优美的造型,为承德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闫营子大桥是承德市在建的最大三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大桥的桥塔是“Y”字形设计,上窄下宽,技术要求更高,也更具观赏性。主桥的三组桥塔像展翅的凤凰,非常优美壮观。城市中的橡胶坝:武烈河是承德市的景观河流,它是滦河的支流,它是一条季节河,夏季河水涨满,冬季涓涓细流。武烈河上的橡胶坝起到了蓄水、调节水源量的作用,同时也美化了城市环境。目前沿武烈河已经建起了五段橡胶坝。在夏季,武烈河水像一条玉带贯穿市区,蜿蜒向南流淌。

四、结语

城市在飞速发展。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20世纪的生态危机则警示我们,人类再也没有可能仅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来研究生态系统了,而必须把自己也放进生态系统内,以全面正确地评估和界定人类在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影响。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随着工业化进程在城市的展开,也许如何诗意栖息,如何与自然共处,是我们人类需要反思的命题。这一命题是对于古典美学的一次回归,是让人类重拾敬畏之心。在古典美学中,“灵晕”是至关重要的,它拉开了人类与审美对象的距离,限制了人类的占据之心。本雅明讲道:“我们可以把它(灵光)定义遥远之物的独一显现,虽远,犹如近在眼前。静歇在夏日的正午,沿着地平线那方山的弧线,或顺着投影在观者身上的一截树枝——这就是在呼吸那远山、那树枝的灵光。”[3]

参考文献:

[1]王浩,王亚军.生态园林城市规划[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33.

[2][战国]庄子.庄子[M].黄山书社,2005:1.

[3][德]本雅明.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3.

作者:杨瑜 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