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国民经济调控策略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国民经济调控策略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国民经济调控策略探析

摘要:国民经济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系统,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决定了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国民经济管理的目标是要抓住根本、兼顾全局,使系统各功能适当发挥、相互配合,达到最优的组合运行模式,保证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政策导向下,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其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循环经济和绿色国民经济等要素探析国民经济调控策略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调控策略

国民经济是一个规模庞大、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系统,系统中各经济主体运用各种资源要素从事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这些经济活动彼此衔接、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决定了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情况。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增长迅速,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在长期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管理目标下,这种持续快速增长也导致了经济与社会、发达与落后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战略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分别从社会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内容。可持续发展成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目标和重要指导思想。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也是人类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的结果,是对经济增长、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反思和创新。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各种合理需要,同时又不至于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与思路,不能单方面考虑某种影响因素,需要从全新全方位的角度来处理好人类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1.基本原则

首先是“零增长”原则,“零增长”并不意味着停止增长,这种增长方式是以留存剩余的资源为经济增长的前提,确保为今后预留更多的经济发展空间。第二是相关因素协调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要求人和自然两个最基本的因素之间要相互协调发展,体现在资源、环境、人口、经济与社会的协同发展。第三是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原则,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不能忽略经济活动所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最后是时代公平原则,可持续发展要满足现代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需求,也不会导致今后的各种资源出现枯竭的状况。

2.指标评价体系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全世界所有国家追求经济稳定增长必须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成为许多国际机构和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领域。通常采用统计综合指标体系去度量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而构建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目前影响力较大的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有:首先是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该指标评价体系是根据所研究的指标侧重点不同,又分为三种: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⑵生态环境科学委员会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以及联合国统计局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不同的指标评价体系核算方式有所不同,所包含的具体指标内容也有差异,分别涵盖了142个、25个、31个分项指标,可通过不同的指标组合分别测量被考察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⑶世界银行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该体系主要涉及自然资源资本、人力资本、生产资本和社会资本几个部分,通过以上四个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来看,以上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都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原则,从不同的角度综合考虑国民经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所建立起来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

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1.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给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挑战

为加快现代化建设,追赶发达国家的步伐,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我国现阶段主要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面对巨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因素带来的挑战。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各项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深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后备资源明显不足。为保证有限的资源能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应尽早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采取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增殖并重的合理配置措施。

2.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

当前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也就是GDP核算,GDP的增长速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现阶段的发展水平。现行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未能全面反映各项经济活动在带来社会最终产品价值的同时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其中就包括对各类自然资源的耗减程度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而这些因素对国民经济总体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居民的生活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片面追求GDP总量指标与增长速度的同时,必定会导致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与经济总体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出现矛盾。

3.人口问题与自然资源的贫瘠、分布不均衡

人口问题是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作为从事各项经济活动的主体,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且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终目的。我国是人口大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带来巨大压力。实行正确的人口政策,减小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增长的压力显得十分重要。自然资源是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保障条件。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各类资源种类繁多、数量丰富,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许多重要的资源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土地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3.3%,人均水资源为平均水平的25%,人均森林面积为平均水平的16.7%,矿产资源的潜在综合价值只及平均值的50%。随着人口的进一步增长,人均值将进一步下降。另外各类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质量也参差不齐,劣质资源种类较多,给资源的开采利用和保护增殖带来诸多技术难题,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阻力障碍。

三、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国民经济调控策略分析

1.引入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理念

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的重要基础,通过搜集和整理大量统计资料,据以分析和判断国民经济各部门是否能相互协调发展。核算的指标数值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在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增长状况,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创造国民财富及其增长情况的重要指标。现阶段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着重关注的是经济增长量和增长速度,而忽略了经济活动所带来的各类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破坏这些重要因素。因此,人类通过各种经济活动创造出经济财富的过程中,又会在很多领域制约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各种负面影响,而这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⑴利益主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永无止境地开采和耗减自然界的各类资源,造成大量资源的减少;⑵在从事经济活动过程中,源源不断地排放废弃污染物等有害物质,过度地消耗了大自然本身的净化能力,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⑶由于大量资源被开采利用,导致一些稀缺资源出现短缺甚至枯竭,从而反向制约生产活动的开展。通过综合分析负面效应,需要引入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理念,将经济活动中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综合成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能够真实反映社会经济财富的变化情况,以及在经济活动中对各类资源的消耗与生态环境变化状况,更加客观地评估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状况,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

2.完善资源和环境法律法规

随着各种资源的无限开采利用和生态环境恶化日趋严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针对我国未来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政策,现阶段应当制定一套相应的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法律法规,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和保护以及统一规划调控的职能,从长远角度进行科学的统筹与规划。加强有关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度,把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真正纳入法制化的建设轨道。适度设置和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资源领域和环境监测过程的分析与评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数据和依据。

3.探索开展循环经济实践模式

循环经济是当今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经济实践模式。与传统的经济模式相比较,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再生有效利用和保护环境。传统经济是按照“各类资源—生产产品—污染排放”单向、线性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主要特点是高开采率、低利用率和高排放。而循环经济是按照“各类资源—生产产品—再生资源”反复循环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其特点是低开采率、高利用率以及低排放,把各项经济活动对资源的开发以及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限度。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循环经济依据“缩减投入、再利用和再循环”的原则运行,缩减投入是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较少的各类资源投入来达到生产的最终目的,通过对排放物再利用和再循环处理,使污染排放最小化、废弃物再生利用和无害化,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类资源。

4.探索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建立战略型新兴产业

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加快,国民经济迅速增长,产业结构也在不断改变和升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一步优化。减少高耗能产业比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下淘汰落后产能,注重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信息技术产业,减轻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在生产过程中要进一步注重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限期淘汰陈旧的生产技术和产品,减少对资源的浪费,推进各类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随着节能环保型产业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的飞速发展,实现了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优化,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柴娟娟,方来.基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的绿色GDP核算制度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2013(3).

[2]姜海荣.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浅谈〔J〕.财经界.2012(2).

[3]胡小俊.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10)

.[4]刘玉杰.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变革〔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4).

作者:刘家生 单位:广东金融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