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经济增长过程制约因素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经济增长过程制约因素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经济增长过程制约因素分析

摘要: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近年来,北京的“大城市病”越来越严重,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目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逐渐受到关注。与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圈相较于京津冀的经济发展明显落后。本文主要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找出问题所在,为京津冀地区扫除经济发展障碍,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京津冀;经济增长;制约因素

一、引言

京津冀地区位于我国华北地区环渤海心脏地带,被称为“首都经济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所占比重从2014年的10.4%下降至2018年的9.5%,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协同发展并没有起到预期的良好效果。本文分析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主要是受到生态环境污染、本位主义泛滥、市场化水平滞后、人才单向流动、交通一体化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二、制约因素

(一)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矛盾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京津冀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水污染、土壤沙化、雾霾污染等十分严重。目前京津冀是我国水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荒漠化土地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土壤沙化导致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日益减少,沙尘天气频发,为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雾霾污染对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尤为突出,在2018年全国雾霾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有5个属于京津冀地区,北京、天津均位列其中,都为重度污染,唐山为严重污染。京津冀在“保卫蓝天”和“发展经济”之间面临着艰难的取舍。近几年,北京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迁往河北地区,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京的环境质量,但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因此,京津冀仍需不断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可行性措施。

(二)缺乏全局意识,本位主义严重由于地区整体观念的缺乏,京津冀三地的发展都是以本地区为主,造成了“竞争多,合作少”的局面,导致地区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难以形成互相带动的产业链,制约了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北京的目标是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解决“大城市病”问题。天津的目标是成为北方的经济中心。京津两地在经济上存在着很强的竞争关系,造成地区分工不明确,给合作造成一定困难。北京和天津作为京津冀地区的中心城市更多地考虑经济集聚而忽视了经济辐射。作为经济腹地的河北谋求合作的意愿最为强烈,但多年来河北为了推动京津冀一体化付出的努力不仅没有得到北京和天津的有效回应,反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仅环境污染严重,与京津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如图1所示,2000~2018年三地地区生产总值在京津冀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情况,近几年,河北省占比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与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

(三)市场化水平滞后京津冀地区的市场化水平明显滞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的首都所在地,传统的政府管理观念根深蒂固,京津冀的经济发展一直受政府主导,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阻碍了市场发育,三地之间的优势互补不能充分发挥。近些年,企业加快了调整所有制结构的步伐,但是京津冀地区内国有经济的占比依然较高,政府依然对资源有相当强的控制力,对企业有较大干预。相比之下,地区内民营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其力量还不足以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信息、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难以在地区市场内合理流动和配置。

(四)科技创新不足创新是驱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进步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比较明显。但就目前来看,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发展依然不平衡、不充分,在高新科技研发和重大产业科技创新等方面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京津冀地区协同创新还处于初步构建阶段,三地的协同创新合力还未能有效发挥,协同创新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三省市之间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差距较大,北京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远高于天津和河北,并且区域内科技成果共享机制尚不健全。河北的第二产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对自然资源有较高的依赖程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

(五)地区内部人才的单向流动人力资源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产业、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整个京津冀地区来看,科研院校众多,聚集着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但从地区内部来看,人才的空间分布极不均衡,高素质人才大部分集中于北京和天津。北京拥有8所985高校和26所211高校,天津拥有2所985高校和3所211高校,河北省辖区内没有985和211高校。由于河北距离京津距离较近,大量优秀人才通过高考涌入京津地区。此外,河北高校的水平相对较差,对于其他地区的优秀人才吸引力较小,最终造成了河北人才匮乏的局面。随着京津人才引进政策的推出,区域内人才的单向流动更加明显。大量人才的单向流动使得经济中心北京的“大城市病”越来越严重,经济腹地河北发展越来越落后,可谓两败俱伤,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六)交通一体化有待完善较低的运输成本和优良的交通运输网络是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虽然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展顺利,但路网布局和交通方式衔接不足等依然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京津冀地区的轨道交通还需进一步加密路网和优化布局。目前,京津保地区基本能够实现一小时交通圈,但张承、冀中南等城市间的交通运输所需时间较长。从整体上看,北京和天津之间,北京和河北之间交通线路比较完善,交通运输相对便利,但天津和河北各城市之间的交通仍存在障碍,造成了北京交通运输压力过大,津冀之间的经济联系弱化。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人流拥挤不堪,河北石家庄正定机场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却没有足够的客流量。京津冀距离实现空运交通一体化还存在较大差距,空运乘客的转接还未实现,航空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严重。

三、结语

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三省市之间未能形成良好的合作局面共同应对发展问题,仅仅依靠任何一方的努力都难以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真正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才是当务之急,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之策。

参考文献:

[1]刘琳.京津冀产业链对接的制约因素分析[J].农家顾问,2015(2):5.

[2]赵绘存.加快形成支撑京津冀“创新围裙”[N].北京日报,2019-07-12(10).

[3]徐文,马丽.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突破途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5(36):139-140.

作者:刘金婷 单位:山东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