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叠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要实现发展目标,需要高等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人力支持,厦门作为东南沿海重要城市,其发展具有一定代表性,故本文以厦门为样本,对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高等教育社会服务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以期能对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一些帮助。
关键词: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地方经济
自1862年《莫雷尔法案》奠定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基础以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成为现代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三大社会职能已经一百多年了,纵观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正是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使高等教育产生社会服务职能,而社会服务职能又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尤其面临中美博弈的新局面,要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则必须高等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中高端智力支持和人力支持,而这正是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最好体现,而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实现亦能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本文对厦门市高等教育社会服务现状进行了调研,根据调研情况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厦门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一)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厦门是福建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是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持续保持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方面近8年来GDP平均增长率8.6%,近8年来GDP增长率如下表1。社会发展方面:科技实力不断增强,截至2019年底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1.8件,为全国2倍以上;文教卫生蓬勃发展,截至2019年底普通高等学校16所,在校学生数达到17.43万人,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全覆盖,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居全国前列;生态环境持续向好,2019年生态文明指数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名列第一,是“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但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地区GDP增速等指标未能达到年初预期,地区经济总量相较同类城市还不够大,经济增速还不够快,相较同类城市具有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还不够多,发展后劲还不够强,相较同类城市中高端人才引入留住还不够好,高校毕业生流失还比较多,人才缺口还比较大等等。纵向比较近年GDP年初目标与完成如下表2。
(二)厦门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厦门高等教育近年来发展平稳,现共有16所高校,包括1所985、211高校,6所普通本科院校和9所高职专科院校,在校生人数超16万,近几年来厦门高等教育在自身发展、社会服务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自身发展方面:升格增加了三所本科院校,年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年年增长,详见下表5。总数来看,在厦高校毕业生能满足在厦企业需求,但查询毕业生就业地域发现流失较多,本科层次,留厦毕业生每年1万人左右,不足40%本科毕业生留厦工作,企业需求缺口约5000人,占比本科人力需求1/3,即在厦高校只提供2/3企业本科层次人力需求;研究生层次人力主要由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供给,其中又有约7成由厦门大学供给,鉴于厦门大学毕业生留厦不到1/4,这层次人力需求缺口约有3成。由此,总体来说在厦高校人力供给还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社会服务方面:对接产业需求,2015年厦门理工学院和67个合作企业组成联合培养体,厦门医高专与特保生物、星鲨药业等公司建立合作办学机制。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开设厦门首个地铁班、海上休闲专业等;2016年开展国家级、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4所学校与企业合作举办9个现代学徒制班,2018年立项建设26个市级现代学徒制建设项目,新增11个专业列入2018年福建省“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改革试点项目建设,17个专业列入福建省第四批现代学徒制建设项目,二元制、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训的学生人数达4180人。科研项目立项主要以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等本科院校为主,其中厦门大学立项数目占绝大多数,但其中与厦门企业联合研发或为企业研发很少。
二、厦门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服务经济发展方面1.信息不对称人力供需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大量中小企业人力需求得不到满足,招人留人困难,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找工作困难,很多学生未能留厦工作。大企业和高层次大学由于自身优势,此方面情况会好,但高层次大学毕业生留厦工作人数偏少,深造或去其他发达城市工作较多,对地方人力支持力度弱。在厦中小企业限于每家企业人员需求较少,意识层次不高,渠道资源较少,对高校了解程度偏低等原因导致未能将人力需求信息发送至更多普通本科及高职高校;高职层次高校由于自身意识和渠道问题亦未能将人力供应信息传递给更多中小企业。访谈中多数中小企业反映各层次人才难招,但多数都没去或很少去高职院校招人。设备供需信息不对称。绝大多数高校生产试验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多少都有闲置时间,尤其高精尖设备。但同时企业在研发、实验阶段需要类型全面的实验检验设备,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实验检验设备不全,尤其是高精尖设备,限于财力多很缺乏。调研中多数高科技中小企业对于设备和基础研发工作很渴求,但很少知道或有渠道去和高校联系使用其设备。研究项目信息不对称。高校和企业的研究项目固然有部分是不匹配,比如企业认为高校研究项目不实用,高校认为企业研究项目不高端,但不是全然如此,调研中发现,一些高科技企业和省外中高层次高校都有研究项目合作,但和在厦高校却少有研究项目合作,原因很多,但信息不对称是其中之一。2.供需结构性矛盾高校供给和企业需求不一致导致高校低效或无效供给。这是高校普遍和长期存在问题,在厦高校同样存在,需要进行教育供给侧改革改变这种状况。比如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不足,学校教的企业不用,企业要的学校不教,职业意识、吃苦耐劳意识不强等问题,这种情况随着新经济新产业发展,95后、00后毕业生依次登场更显突出。研究项目合作也是如此,企业更注重科研时效和实用性,高校重视项目前沿性,忽视时效性导致高校科研不能满足企业需要。
(二)服务社会发展方面高校提供服务面窄层次浅。在厦高校目前社会服务方面多体现在支教、志愿活动中,而且形式大于效果。社会服务少有提供决策支持,活动执行少有效果评判。
三、厦门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信息对接平台政府统筹建立在厦高校和在厦企业人力、设备、科研项目、社会服务信息对接平台,或搭建专门平台包括以上类别,或在各类别信息平台开设校企信息对接专区,以项目招投标形式,鼓励企业、高校供需信息,并竞争采购。
(二)建立激励导向机制政府应建立激励导向机制,对通过信息平台对接成功项目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如对人力对接项目在落户、社保补贴等方面;对科研项目在经费、税收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激励校企实质性合作。鼓励高校对参与项目人员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如科研项目课题经费申请、项目工作时间换算为校内工作量、成果认定作为职称晋升重要参考条件等等,鼓励高校各类人员积极参与企业各类项目,推动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
(三)建立校企合作项目管理机制政府帮助理顺校企合作机制,对校企合作项目实行项目管理体制,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校企协商推选企业人员或高校人员作为项目经理,约定项目完成时间、经费、成果,完成后项目使用单位或第三方进行考核评估,并计入项目参与人员在各自单位绩效。
(四)引导支持在厦高校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企业需要人才政府鼓励支持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导支持校企在不同层次人员培养上进行联合培养、定向培养,在师资、实训、实习方面展开紧密合作。帮助高校向省教育厅或国家教育部申办更多“二元制”“学徒制”专业,尤其厦门重点发展行业紧缺的人力。大力支持高校开设厦门地方经济发展所需新专业,在专业设置申请,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厦门一方面要补充现有产业人才短缺,比如生物医药、海洋渔业、现代农业、橱柜等专业较少高校开设;一方面要补充新产业发展涉及的新专业,比如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新媒体等。
(五)引导鼓励高校建立毕业生终身服务机制引导鼓励高校建立应往届毕业生终身服务机制,帮助地方留住人才、服务人才、吸引人才和项目。鼓励高校建立专门机构,制定终身服务机制服务应往届毕业生。对应届毕业生,介绍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相关人才政策,帮助地方留住人才,并反馈毕业生相关问题给政府,帮助解决毕业生实际问题;对往届毕业生,收集毕业生职业发展信息,介绍地方经济发展新规划和人才新政策,帮助地方引回人才和项目,做好做大“校友经济”。政府与各高校毕业生服务机构密切对接,政策、接受反馈信息。
(六)建立机制推动高校开展多种形式服务政府建立机制,配套相关政策和资金推动高校面向政府、社会开展多种形式服务并评估效果,作为政府政策支持、高校工作评定、经费支持等的依据。除支教、志愿服务外,还有诸如政府决策之前所需的调研报告向各高校发标,各高校竞标;政府选调专业人员帮助实施政府重要事项,比如选调农业专家进村精准扶贫,法学教授指导扫黑除恶,民俗文化研究人员帮助开展各项对台交流等。各项活动应由接受服务单位定期或项目结束评估高校人员服务效果,记录并发送高校、政府作为相关评定、经费拨付依据。
参考文献:
[1]邹满丽.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
[2]厦门经济特区年鉴.[3]中商情报网.
[4]厦门市大中专毕业生需求分析报告.
[5]厦门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6]集美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
作者:朱家奔 单位:厦门南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