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流通产业及国民经济的协同度评价构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流通产业及国民经济的协同度评价构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流通产业及国民经济的协同度评价构建

内容摘要:本文从对我国流通产业的新动能和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认知进行分析,确定了我国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并通过对我国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协同度评价模型的构建,深度验证我国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协同度的关系。文章最后提出了改进的具体措施,以推动我国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的持续趋同。

关键词:流通产业;国民经济;协同效应

一.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同效应

正相关协同效应。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生产、消费和出口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地位,并且,对于生产、消费和出口来说,流通产业皆为三者关键的承接环节。从这方面来看,流通产业可以对生产与消费进行连接,更可促进出口增长,所以,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生产与消费、出口等环节中,可以起到引领市场和促进“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作用,由此可见,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增长与运转中发挥着正相关协同效应。另一方面,在流通产业发展过程中,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会对其产生很强劲的带动作用,并且,随着国民经济在发展与结构上的不断变强,流通产业的独立性日渐增强,不但推动着流通产业规模的日益壮大,更推动着流通产业新旧动能的持续转换。由此可见,国民经济与流通产业在协同效应上充分体现出正相关协同效应。交叉协同效应。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两者的交叉协同效应,主要表现在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内部。比如,当流通产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较高贡献时,随着流通产业价值的不断增长,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也会持续加快,同时,流通产业的发展在促进国民就业状况等方面也会产生明显促进作用。因为,流通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人力资本的要求相对较低,这也决定了流通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并能在就业增长方面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促进社会稳定。由此可见,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内部具有明显交叉协同效应。并且,流通产业在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上,其一般属于前向部门,提供的大部分产品均为生产服务型资料,而其他各产业在生产效率提升方面与产业竞争力增强方面,多是通过对这些生产服务型资料也就是通过流通产业而实现的。多层次协同效应。受到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的主体层次性影响,其在协同上具有一定的层次效应,并依次存在于企业与产业的各层级上。因此,从企业层次看,流通产业整体发展以各类流通企业的快速发展为依托,而国民经济增长同样也会以这些流通企业的贡献为依托。从产业层次看,不仅各区域内产业结构会促使流通产业产生不同需求,主导产业集群构成也会促使流通产业产生不同需求,进而对流通产业内部构成产生影响,深化流通产业规模变化。与此同时,不同区域的流通产业在整体发展中,也会给区域产业结构造成影响,从而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产生程度不一的各类层次。其中,流通产业内部结构特征在其多层次协同效应的形成过程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流通产业中人才与资源配置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也起着不同层次的效应,一般前者体现了国民经济在价值追求上的资本性要素,后者体现了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

二.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协同度评价模型构建

本文对于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两者间的协同度,也就成为两者间相互协调与配合的状态或程度。而协同度的评价,则可通过模型的构建得以完成。对子系统进行划分。对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两者组合形成的复合系统可定义为A(A1,A2),其中A1指流通产业子系统,A2指国民经济子系统。对序参量进行选择。序参量指各子系统在相变前后产生的质的飞跃,在测算指标上为Ai(Ai1,Ai2,Ai3,……,Ain) j∈(1,n),用aij表示,在对应数值上为ci(ci1,ci2,ci3,……,cin),并且有bij≤cij≤αij,bij为cij的下限,αij为cij的上限。对指标数据进行预处理。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刻画的指标主要为两类:一类为正向指标,一类为逆向指标。正向指标数值与系统有序程度呈正比,逆向指标数值与系统有序程度呈反比,所以需要实施预处理。在正向指标方面预处理值为:mij=(cij-bij)/(αij-bij)(1)在逆向指标方面预处理值为:mij=(αij-cij)/(αij-bij)     (2)mij∈(0,1),当该数字越大时,代表cij在系统有序方面“贡献”越大。子系统有序度测算模型。在子系统Ai的有序度Pi上,其主要由各指标取值加以反映,各指标在子系统序参量上表现出不同作用,通过线性加权平均法进行求和。                              (3)各指标权重wj的确定,通过相关系数矩阵法进行。并且,在该环节中,对公式(3)可作如下定义:即子系统i序参量cij系统有序度。据此可知Pi∈(0,1),数值大小与子系统有序度高低呈正比。测算模型。根据以上模型,P1表示流通产业子系统有序度,P2表示国民经济系统有序度。当处于某个初始时刻t0时,在子系统有序度上为Pi0;当处于其后某时刻t1时,在子系统有序度上为Pi1。若P11≥P10和P21≥P20同时成立,则可认为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两者子系统达到了协同效应,且可将协同成熟度给予以下定义:,当P11≥P10且P21≥P20时,sig结果为1,否则其结果为-1。

三.实证分析

(一)对序参量实证指标进行选取

根据《中国流通现代化核心评价指标研究》,依托于规模性与结构性以及效率性对三级指标进行设计,用来反映流通产业能力。其中,规模指标下包括四大序参量:其一为流通产业增加值(亿元),其二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其三为流通业从业人员数量(万人),其四为货运总量(万吨),该类指标主要对流通产业整体发展状况进行反映;结构指标下包括两大序参量:其一为流通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其二为流通业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该类指标主要对流通产业发展健康程度进行反映;效率指标的一个序参量,即物流成本在GDP中所占比重(%),主要是对物流产业在资源配置状况上的合理性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反映。根据国内外学者在国民经济发展质量方面的评价指标,依托于总量性与结构性和效益性对三级指标进行设计,通过其测算国民经济子系统序参量。其中,总量指标下包括四大序参量:其一为最终消费支出(亿元),其二为资本形成总额(亿元),其三为进出口总额(亿元),其四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该类指标主要对国民经济总体规模与发展进行反映;结构指标下包括两大序参量:其一为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其二为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该类指标主要对国民经济结构优化情况进行反映;效益指标的序参量则为人均GDP,对国民经济发展质量进行衡量。

(二)结果分析

样本时间范围选择为1983-2016年的30多年间,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流通业统计年鉴》对流通产业子系统相关数据与国民经济子系统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汇总整理。然后通过协同度评价模型对两大子系统数据实施预处理,测算子系统序参量分量有序度,同时对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两者协同度加以测算,得出表1和表2的结果。协同成熟度在变化范围上为[-1,1],当协同成熟度<0时,表明两个系统未达到协同发展;当其>0时表明其处于协同发展过程中,且数值越趋向于1,表明协同成熟度越高。同时,根据模型评价结果来看,我国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在协同发展方面可分为四个阶段,处于一个动态与不断完善的过程:1984-1990年为其协同发展初始阶段。该阶段是我国流通产业和我国国民经济在协同演进过程中最艰难的阶段。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第一个领域为农业,农民生产积极性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带动下大增,使农产品供给短缺问题得到有效改善。这一阶段农业产业化改革日益迫切,市场化流通体制改革也提上日程。市场调节力量开始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被初步利用,此时的流通产业与我国国民经济所处阶段为粗放型发展阶段,国民经济发展初期在市场化程度等局限性影响下,还没有步入正轨,流通产业发展程度也较低,两者的协同程度也较低。1991-2001年为其协同发展震荡调整阶段,该阶段我国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在协同度上波动较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企业自主权成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首个问题,与此同时,计划经济时代中的第二和第三产业结构也作了相应的战略调整,第二产业的发展在该阶段中处于主导力量。同时,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对流通渠道进行疏通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这个阶段我国流通体制开始转变,由以往统购统销体制,逐步转变为“三多一少”流通体制,减少了多余的流通环节。但相对发达国家而言,该阶段我国流通产业在组织化程度上还较低,无法实现优势资源的集中与规模效益,制约了规模扩张,流通产业与我国国民经济在协同发展上进入震荡调整阶段,协同程度时高时低。2002-2008年为协同发展低速扩张阶段,协同度保持在0.01左右。该阶段我国开始进入买方市场阶段。受经济全球化影响,我国第三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在推动流通产业发展各要素中,服务投入成为根本原因。这一阶段经济不断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在第三产业上的需求档次与领域也日益多元化,连锁经营逐渐发展起来,成为现代流通的重要手段,也成为流通企业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经营组织方式,并且随着连锁商业的不断壮大,我国国民经济同样实现了稳步提升。与初期阶段与调整阶段相比,该阶段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推动其协同演进的因素不断增加,阻碍其协同演进的因素日益减少。2009-2016年为其协同发展急速扩张阶段,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在协同度上开始急速上升。随着我国商业流通领域开始全面开放,外资流通企业日益深入我国流通产业中,在我国流通产业所占比重逐年增加,给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提供了许多新机遇,也带来了不少新挑战,促使我国流通产业不断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后,虽然给我国流通产业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冲击,但由于政府积极干预和转化危机,我国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在协同演进上进入了急速扩张阶段,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的贡献与日俱增,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又给流通产业的快速稳定提供了支撑。

四.结论与建议

对政府角色定位进行明确。政府对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协调作用,且政府角色难以被其他市场主体所取代。因此,政府应通过财政金融政策的制定,对流通产业发展方向进行引领,还应通过对协同发展规划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确保各项机制顺利实施。这不但要求政府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明确,对协同发展制度体制加以构建,而且还要增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约束与管理,为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同发展打造良好社会环境。流通市场环境持续完善。以市场为导向,才能确保流通产业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才能通过市场对资金流、商品流和劳动力等进行优化,才能做到流通网络全面覆盖,推动物流配送渠道更加畅通,进而有效衔接各种产品的生产与流通环节,建成现代化流通体系。因此,应该通过流通市场环境的持续完善,建立流通信息综合搜集、公布和分享平台,全程追溯流通产业各个环节。并对流通产业中破坏市场竞争行为进行严厉查处,搭建失信企业数据库,全面完善流通产业市场环境,推动流通产业规范化与规模化发展。加强流通产业投资力度。在国民经济持续领跑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同时,应该对流通产业加强政府投资,同时通过放宽流通产业准入条件与领域,将社会资本引入流通产业,进而使得流通产业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激发全社会在流通产业发展中的活力,使流通产业可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高投资回报产业,以达到对国民经济中流通产业基础性地位的巩固,促使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在协同发展上的持续趋同。流通国际化步伐有序加快。我国经济正处于国际化浪潮中,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在国际社会中赢得了重要地位。而流通产业要想提升自身与国民经济的协同度,也必须要加快流通产业的国际化步伐,实施流通产业国际化战略,提升我国流通产业在国际中的核心竞争力。其中,对于国际流通产业而言,可加强对知名跨国流通产业的吸引,引导其在我国设立国际化采购分拨配送中心,鼓励国际著名流通企业落户我国,使其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同时,对于我国流通产业而言,应积极与国际市场对接,对我国流通产业海外营销渠道进行拓展,鼓励我国流通产业将贸易链延伸到上游生产供应商领域,提升我国流通产业国际化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与国民经济的协同度。

参考文献:

1.郭敬哲.商贸流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8)

2.赵霞.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2005-2013[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5,30(4)

3.王军,曹丽新.基于DEA分析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协调度提升研究——以青岛市为例[J]前沿,2012(22)

4.孙淑红.流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基于发展中国家流通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1950-2012年)[J].中国流通经济,2014(7)

5.张中强,宋学锋.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状态与调控模型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43(14).

作者:张廷艳 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