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越剧与古筝音乐元素融合浅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越剧与古筝音乐元素融合浅谈越剧与古筝两者多有共通性,均以“韵”字著称,越剧以唱腔身段为韵,古筝以吟揉按滑为韵。越剧中的唱腔细腻缠绵,婉转绕梁,其身段轻柔曼妙,有板有眼,与古筝的左手技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古筝是拥有千年历史的民族乐器,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越剧中的音乐元素均能通过古筝的不同技法表现出来,而这些元素的运用也大大提高了古筝的表现能力,增加了古筝的演奏技法。越剧元素为古筝演奏增添了许多古典韵味,而古筝艺术也推动越剧的发展与传播,使得越剧在海外获得较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之一。
一、越剧与古筝的渊源
越剧于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县,因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其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并经历了“落地唱书调—小歌班—绍兴文戏—越剧”的称谓演变。越剧的题材通常以表现爱情为主,尤其是悲剧情,而古筝则非常适合表现这种缠绵悱恻的情思。越剧中的人物唱腔清丽婉转,与古筝明亮润滑的音色异常吻合。因此,不少古筝作曲家致力于提取越剧中的相关元素作为创作古筝作品的基础。近年来,越剧在古筝协奏曲中的运用与融合颇多,《陆游与唐琬》和《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较为成功的作品。
二、越剧元素在古筝作品中的运用
1《陆游与唐琬》
古筝协奏曲《陆游与唐婉琬》由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何占豪根据越剧《陆游与唐琬·浪迹天涯》选段中的内容创作而成,描写了陆游自福建归来重游沈园,惊愕于唐琬已改嫁赵士程的悲痛场景。古筝主旋律由越剧唱段的伴奏动机发展而来,唱词部分直接运用越剧中的人声唱腔来表现。这部作品采用筝、乐、诗的创新表现形式,在作品中加入了声乐演唱的部分,并运用《钗头凤》的诗词原句作为唱词,而古筝则使用琶音、刮奏等技法来烘托越剧唱腔,使古筝旋律具有越剧伴奏的功能。乐曲开头以单音旋律的轻慢颤来铺垫全曲的忧伤氛围,奠定人物的心情基调(见谱例1)。乐曲中部加入越剧《钗头凤》叙述故事的发展,作品中陆游母亲对陆游和唐琬的压迫,陆游的报国无门,唐琬的被迫离开,都表现了主人公对于世俗压力的反抗。该作品打破传统的演奏模式,将古筝在演奏形式与内容上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同时在中国古典文化与西洋古典音乐体裁的融合上别具一格,古词韵味在古筝艺术和越剧唱腔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此乐曲唱词运用宋词配合越剧唱腔旋律,直白地表现作品的悲愤情绪,古筝同人声旋律基本一致,钢琴作为低音背景渲染悲凉的气氛(见谱例2)。乐曲最后运用快板,表现陆游与唐琬分离时的悲痛之情。越剧《陆游与唐琬·浪迹天涯》中的剧情内容、伴奏旋律及唱腔手法都被完美地融入这部古筝作品中。
2《梁山伯与祝英台》
古筝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作曲家何占豪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改编而成,并将越剧曲调加以提炼使用在作品的音乐旋律中,浓墨重彩地描绘梁祝两人由相识、相知进而相爱的爱情故事。作品的引子由慢渐快,弱起渐强,以“5”为主音,带入主题乐段,摇指和刮奏都起到了推动速度变化以及情感表达的作用。该作品采用了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的曲式结构,尽可能地在音乐中表现越剧情景中的冲突与矛盾,并在作品呈示部中的尾部吸收了戏曲的歌唱性,以“对话”形式来表现“梁祝相爱”的主题(见谱例3)。乐曲呈示部主要表现“草桥结拜”“长亭惜别”的剧情内容,此部分悠扬美妙,表现出轻松愉悦的氛围。此外,运用简短的指序技法和摇指衔接,再加之附点节奏和十六分音符以描述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同窗时期的快乐时光,以颗粒性的提弹法和连续性的长摇技法来表现越剧唱腔中的短促断句和持续长音。乐曲离别部分多使用低音区的长线条音来表达不舍与无奈,并以同音上下滑的技法模仿人声唱腔,突出哀伤的情思。乐曲展开部采用中国戏曲的板式结构与西方奏鸣曲式相结合,描述了梁祝二人抗婚、楼台会、哭灵和投坟等场面,并将乐曲推向高潮。其中,投坟的场面运用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来刻画祝英台在坟前的悲痛心情,伴奏部分紧张而强烈,速度较快且以颗粒感为主,而主旋律则以情绪激动的长音来体现音乐色彩。乐曲再现部的化蝶部分以泛音开头,体现美好而惋惜的情思。古筝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所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反抗现实的精神,不仅融合了越剧的音乐特点,更是升华了古筝艺术的文化内涵。上文列举的古筝作品与越剧戏剧文本均以著名的历史悲剧故事为创作基础,这种悲剧性能够引发观众及听众的情感共鸣。同时,这些作品中的爱情故事也千古流传,表现了创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剧元素的运用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形式,为古筝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其中,戏曲音乐是古筝作品旋律的主要模板和创作来源。古筝艺术仅用音乐语言来表达越剧中的人物与剧情,加深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兼顾了音乐作品的民族化。这种以西方音乐体裁为呈现方式、民族剧种为主要创作内容、民族乐器为表现形式的音乐创作,是我国音乐民族化的成功样本。
三、结语
如今,古筝艺术始终秉持着音乐民族化的目标向前发展,越剧元素在古筝作品中的运用,使古筝艺术创作有了新的突破点。但越剧艺术与古筝艺术也有各自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越剧始终保留中国第二大剧种的古典之美,古筝则日渐吸收西方音乐的体裁特征。古筝与越剧的融合将我国传统音乐美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我国传统音乐开启了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郑西顺.越女争锋数不尽的红妆风流[J].观察与思考,2009.
[2]柏定国.浙江文化品牌报告[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1.
[3]杨雅楠.古筝协奏曲《陆游与唐婉》研究与演奏分析[A].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6.
[4]陈鸥.浅谈音乐鉴赏[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5]李阳珂.“梁祝”题材的不同表现方式初探[J].文艺生活,2000.
[6]俞丽拿,张鑫.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传承与创新[J].世纪,2018(01).
作者:吕舫 徐柳丝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