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古筝演奏艺术新发展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古筝演奏艺术新发展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古筝演奏艺术新发展探析

摘要:创新古筝演奏可以使古筝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吸引人们不断学习古筝演奏,促进古筝艺术的发展。古筝艺术的创新发展是全方位的发展,从演奏艺术上来说,古筝不再只是一件独奏乐器,而是有多种演奏形式,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古筝;演奏艺术;重奏曲;协奏曲

20世纪是古筝演奏艺术迈向专业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古筝被引入音乐学院的专业教学中,极大地促进了古筝艺术的发展和传播,并且以一种更具规模的效应和方式不断推进。

一、古筝的发展情况

目前,如何处理古典乐与现代音乐之间的过渡与融合,如何将古筝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连接在一起,让人们主动接受和喜爱古筝艺术,成为古筝音乐家们亟待解决的难题。古筝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在秦朝之前,就已经出现了“筝”这种乐器。古筝的起源至今没有固定的说法,既有京房造筝说,又有蒙恬造筝说、争瑟为筝说等。大部分古籍都将“筝”写作“秦筝”,由此可见,古筝有可能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并在秦朝成立后得以流传。后汉之前,古筝基本只在民间流传,后汉以后,很多文人雅士开始接触和弹奏古筝,阮瑀在《筝赋》中将筝描述为“群声之主,众乐之师”。唐朝进入兴盛时期之后,古筝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先秦以来,包括筝在内的很多乐器都在不断发展,最初比较流行的乐器有瑟和筑等,与之相比,筝的流传范围相对较小,但是在流传和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古筝,加快了古筝的发展。唐代时,瑟和筑等乐器很少被使用,大部分演奏都会使用古筝,古筝不仅在民间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在宫廷音乐的演奏中也经常被使用,成为影响力最大的弹拨乐器。到了元代和明代,在传统的独奏形式和筝曲演奏形式的基础上,古筝出现了新的演奏形式,即双筝对弹,这种表演方式使古筝演奏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近代以来,古筝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古筝艺术家也越来越少,很多筝曲逐渐失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非常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为古筝的复兴和发展提供了支持,很多学校成立了古筝演奏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古筝演奏人才。改革开放后,古筝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很多人从小就开始学习古筝,古筝教育的兴起使古筝的传播更加广泛,出现了很多具有现代风格的古筝作品。古筝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孙文研曾说:“现在就是两条腿走路,既培养专业人才,也进行基础普及。初期,就是‘跑量’,能多教一个就多教一个。只有真正传开了,才有可能谈发展和继承。”古筝艺术的创新发展是全方位的发展,不论是形制上的演变还是演奏艺术上的创新,抑或乐曲的创作,都给古筝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二、重奏艺术

重奏是指各声部由不同的人进行演奏,并且不同声部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设计单独形式的乐器,从而使乐曲声部的设计能够与演奏者的人数情况相符合。从声乐创作的已有经验来看,二重奏和三重奏都可能会影响到音乐作品的创作,因此在重奏艺术创新的过程中,各种类型的乐器可以通过音色的调节来展现乐曲的主题。在乐器得到优化配置的情况下,乐曲就可以具备更强的表现力,乐曲的感染力也将进一步提高。在实施重奏的过程中,不同声部之间的配合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使用不同类型乐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乐器的音准控制过于复杂。如果重奏乐器的选择与使用不合理,那么乐曲的风格就无法得到合理的控制。

(一)重奏曲《水墨》

王弢是青年单簧管演奏家,也是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教授,他参与录制的《中央音乐学院海内外单簧管考级教程》受到了业内人员的普遍认同,并在贯彻实行素质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他的单簧管创作专辑《赤子花园》系列的六张专辑也荣获台湾金曲奖演奏类专辑六项提名,并获得《最佳演奏专辑》殊荣。《水墨》便出自《赤子花园》这张专辑。《水墨》是古筝、单簧管、钢琴三重奏的一个音乐作品。在钢琴和单簧管演奏的过程中,音乐语言按照五声化的方式来呈现,因此重奏曲的声音在很大程度上与古筝乐相适应。在声乐创作的过程中,重奏曲会按照类似国画渲染的方式来强化声乐的感染力,使声音以逐层蔓延的方式传播开来,最终构造出东方水墨意境。

(二)重奏曲《卧虎藏龙》

《月光爱人》是电影《卧虎藏龙》的主题曲,由著名作曲家谭盾作曲,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担任主奏,中文版主题曲则是由易家扬作词,由李玟来演唱的。《卧虎藏龙》三重奏就是由青年古筝演奏家刘乐根据谭盾先生创作的同名电影音乐编配而成。他将古筝表演与音乐美学原则相结合,并且借鉴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方法,使这首作品更具创造性。因此,在进行音乐创作时,音乐创作者要深入理解曲谱内容,创新乐曲创作的理念。同时,创作者要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深入体会作曲者的情感,使意识流得到合理构建,并有效地把控音响效果,以确保乐曲可以与创作者的情感表达有效融合。此外,创作者还要使用创造性思维对古筝表演艺术进行改良,有效贯彻美学思想的原则,使音乐创作具备更高的协调性。在《卧虎藏龙》的创作中,刘乐运用了民族乐器的独特色彩,渲染出大漠飞扬的意境,表达出深深的思念、淡淡的哀愁和兼济天下的侠义情怀,具有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

三、协奏艺术

协奏也是一种古筝演奏形式。协奏曲是一种音乐体裁,属于大型器乐套曲,其演奏需要独奏乐器和管弦乐队的共同合作。古筝作为一件独立性很强的民族乐器,如何与管弦乐队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抗衡,并适时地在乐曲中得以突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协奏曲《临安遗恨》

何占豪的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岳飞抗击金国却被陷害的历史为创作背景,用来赞颂岳飞高尚的爱国情怀。其他绝大部分协奏曲都是运用五线谱的记谱方式,并且乐曲的篇幅较长。

(二)协奏曲《兰陵王》

古筝与大型交响乐队协奏曲《兰陵王》是作曲家方岽清于2016年为青年古筝演奏家程皓如量身打造的作品,将传统的“三段体”平衡曲式改为“四段体”叙事型创作结构,四个乐章分别是“神秘身世”“邙山之战”“净面柔情”“兰陵王入阵曲”,深入人心的音乐诠释了一代英雄兰陵王跌宕起伏的“正能量”光辉形象。这部作品刻画了一代英雄兰陵王的善良、细腻而又充满人性的一面。同时,充分体现了古筝与大型交响乐队“抗衡”的能力,由古筝特意营造出的兵刃相接的“金属撞击”效果,时而若隐若现于交响乐巨大的洪流之中,时而又穿梭和凌驾于款款音波之上,这时的古筝已成为头戴狰狞面具而实际却英俊无比的美少年“兰陵王”的化身,率领五百轻骑兵对抗敌军的十万大军。

(三)双排键电子琴程皓如在金钟奖颁奖现场演奏的《兰陵王》版本是与双排键电子琴共同完成的。双排键电子琴所演奏的乐谱是根据管弦乐队总谱改编而成。在管弦乐队总谱进行缩编后,再根据乐队的编制,选择相应的声部,并根据不同乐器的演奏方法,对选择的音色进行编辑。最后由演奏者在双排键电子琴上演奏出编辑好的音色,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管弦乐队协奏的音响效果。古筝协奏曲的产生和出现给古筝演奏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发展动力。从文化发展的层面来看,国内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世界范围内文化融合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古筝可以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确保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新时期,音乐创作者要把握好民族音乐的发展机遇,提高民族音乐在音乐中的地位,并不断提高古筝协奏曲等艺术形式的价值。

四、结语

虽然人们对古筝演奏艺术新发展的看法不尽相同,但应清楚地认识到,如果没有创新,艺术的发展将会停滞不前。传统的古筝演奏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现代筝曲的出现并不是以取代传统筝曲为目的,而是以一种新的表演形式来丰富古筝艺术。从古筝演奏的发展来看,演奏形式及现代乐曲的出现满足了演奏者、作曲家对现代古筝音乐创作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拓展了乐曲创作的空间,丰富了古筝的音乐表现力及演奏技法。

参考文献:

[1]纪录片《中国乐器》全5集[EB/OL].(2020-02-21)[2021-10-10].

[2]曹晓芳.东南亚音乐文化:器乐重奏中的乐器和乐器功能[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1):103-106.

[3]付超.双排键电子琴的乐队协奏功能[D].上海:上海大学,2014.

作者:周竞 单位: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