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古筝教学中渗透文化艺术实践浅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古筝教学中渗透文化艺术实践浅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古筝教学中渗透文化艺术实践浅谈

古筝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占有较高地位,从古至今,古筝教学一直受到人们的追捧。然而,单纯的技巧性古筝教学既不能满足学艺者的精神追求,也不能起到传承中华文化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古筝教学时,教师应逐步渗透文化艺术内涵,在实践中创新教学,让古筝与传统文化相融相通。古筝教学的兴盛源自中华传统文化的兴盛与传扬。现如今,各地文化艺术中心、培训机构开设了大量古筝教学课程,而教学质量良莠不齐:有的教学机构能够将文化艺术融入教学之中,而有的古筝教学缺乏实质内涵,需要学艺者自行分辨。古筝教学是一门需要反复练习、实践的课程,一时的学习热情无法支撑长久的学习,只有在了解古筝文化艺术的精神内涵后,古筝教学才能有更加深入的实践研究方向,才能让学艺者最终达到人琴合一的境界。

一、古筝教学与文化艺术的关联性

1古筝教学富含传统文化艺术元素

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文化艺术领域的表现形式不再拘泥于歌舞、戏曲、音乐,而是由独立元素的艺术转变为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我国的传统乐器、词曲处处彰显着传统文化艺术的张力,是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古筝作为传承千年的乐器之一,能够传达出人们对于历史的尊重与审视,能够表现出人们对于生活的艺术呈现。从文化艺术层面来讲,古筝教学有三点重要作用。首先,古筝是中国文化艺术历史的一个象征,代表了朝代更迭的不同艺术审美[1]。古筝教学的出现伴随着各时期社会对文化艺术的肯定,只有在相对和谐安定的朝代才有古筝艺术的盛行。其次,由古筝演奏的乐曲往往会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让听众心生向往。古筝教学是传递艺术的过程,可以提高人们的品行修养,培养人们的情操。文化艺术的学习是无止境的,但入门级别的学习可以让人们参透一些生命的真谛。最后,古筝教学的代代相传是文明延续的火把,通过一次次古筝教学,学艺者可以从中感悟艺术的美好,最终对文化艺术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2古筝教学符合文化艺术实践标准

从古筝教学的发展来看,古筝已经成为人们学习传统文化艺术的首选乐器之一,家长和学生对古筝的喜爱已经成为支撑古筝教学的重要保障。文化艺术落实到实践层面,需要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全面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喜爱与了解,在知识输出的过程中渗透文化内容,让文化艺术不再是泛泛而谈。精神境界的充实可以让人们对古筝教学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文化艺术的实践标准有初步认知。第二,古筝教学是一个长期的教育工作,学生在学习古筝的同时,可以锻炼自己的耐心、观察力。文化艺术的实践需要在长期的磨合中形成。反复的演奏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模式,有利于文化艺术的继承与发展。第三,使用古筝演奏乐曲,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缓解学生的情绪问题。古筝作为文人志士陶冶情操的乐器,可以渲染轻松愉悦的氛围,让演奏者沉醉其中,暂时忘掉烦恼。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过渡阶段,难免出现心浮气躁的情况,这时演奏一两曲古筝乐曲可以缓解压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达成文化艺术的最终诉求[2]。

二、古筝教学的现状研究

1古筝教学缺少专业性

首先,在从事古筝教学的工作人员中,多数是学习古筝多年的爱好者,他们的琴艺技巧无可挑剔,但其教学方案却缺乏新意,而传统的古筝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存在冲突,如果不进行改革,文化艺术很难得到传承。其次,在古筝教学体系中,开展古筝教学的机构主要分为高校艺术课堂以及校外补习机构;高校艺术课堂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带领学生初步学习演奏技巧,在课堂上渗透文化艺术的内容,引起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这种古筝教学往往面对大量学生群体,在教学时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学生能学习的内容较少,对此,应该合理规划课堂人数,提高专业性。校外补习机构的成立弥补了部分爱好者无处学习的遗憾,相对来说增加了古筝教学的专业性,但由于其昂贵的费用以及地点、时间的限制,只能满足部分人的需求,不能推广至全民共享。最后,古筝教学是文化艺术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练习、演奏的同时,掌握文化背景、培养艺术修养,才能综合提高教学专业性,为学艺者提供优质的教学[3]。

2学艺者缺少主观能动性

在学习文化艺术的时候,学艺者最初会以热情好学的态度对待课堂,在课后加倍练习,进步迅速。但是在经历过兴趣最浓厚的阶段,到学习疲乏阶段时,很多学艺者会开始抱怨古筝练习的枯燥无味,产生退缩心理,这些都是学艺者缺少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学习古筝需要内在动力与外在鼓励的共同支持,教师在开展古筝教学时,应该关注学艺者的心态变化;学生在遇到技法难题时要加强基础训练,遇到理解难题时则可以适当转移注意力,不要对一个问题走火入魔。教师的职责是将每一位学生培养成各具特色的个体,因此要注重个性化教育。课上课下都可以是学生与老师的沟通时间,教师的鼓励能够为学艺者增添源源不断的动力。针对学生练习古筝演奏时效率较低的问题,部分高校采取一对一古筝教学模式,一对一模式可以快速提高学艺者的技巧,但是古筝演奏是一种群体项目,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更易产生学术火花[4]。因此,在古筝教学课堂中,小团队的演奏练习可以让学生互相监督学习,彼此之间交流更加便捷,逐渐统一对乐曲的内涵理解,最大程度上增加学艺者的主观能动性,为文化艺术的学习提供新思路。

3古筝教学缺少实践机会

目前,我国古筝学艺者在学习古筝演奏后,缺少实践演奏的机会,演出、比赛的经验较少。在学习古筝后,公开演出可以检验学艺者的真实水平,在面对观众的情况下,一定的压力可以转换为演奏的动力,对不熟练的技巧进行精练。古筝比赛同样也是锻炼学艺者心志的良好机会,在比赛中与对手的切磋有助于互相取长补短。国内市场对古筝演奏的需求总体较少。相较于西洋乐器演奏来说,古筝的表演现状不容乐观,竞争力薄弱。古筝的比赛往往与宣传传统文化艺术相关,而单独的古筝比赛并不能吸引观众和投资者的目光。现在古筝教学为了满足学艺者考级、艺考的需求,在授课过程中缩减了文化艺术教学内容的比例,这就使得学艺者对古筝的文化内涵理解浅薄、技术与精神层面不能达成一致,对古筝的演奏缺乏灵性。在不理解古筝乐曲内涵的情况下,一切练习都会让学艺者产生厌倦心理,从而丧失对古筝学习的热情。总的来说,古筝教学课程缺少实践的机会,无论是节目表演还是应试考试,都脱离了古筝演奏的初心,这不利于文化艺术的实践研究。

三、古筝教学渗透文化艺术的实践策略

1创建古筝演奏的情景

古筝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只有在充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学艺者才能深刻理解古筝曲谱的历史背景、表达内容、传达情绪,以适当的技法进行演奏。古筝不仅是一种表演乐器,更是古人抒发情感的工具;学艺者设身处地去思考曲谱的情景,能够增加乐曲的艺术表现力。文字记载的是古人真实而朴实的情绪,乐曲则表现了更加委婉隐蔽的情绪,在韵律、节奏、音调的变换中展现不同情景,是古人浪漫的表达。教师在进行古筝教学之初,向学生介绍每首乐曲不同朝代的背景,依据不同阶层的乐曲来进行演奏练习,让学生切实理解乐曲表达的内容,在演奏中增长见识,将自己完全融入乐曲表演之中。以《梅花三弄》为例,此曲由晋朝桓伊所作,借梅花凌寒不惧的傲骨歌颂文人志士高尚的品质。《梅花三弄》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前六章,以循环往复的方式先行叙事,为下半部分的高潮铺垫。后半部分演奏表现出梅花动静皆宜的情景,借物抒怀,表达对具有高尚情操的人的无限敬意。在古筝教学时,可以先营造出寒冬蜡梅的情境,再结合当时朝代背景以及作者的阶级,引发学生思考作曲者的所思所想。而后在高潮部分可以与学生探讨作曲者的技巧运用含义,比如为何后半部分的衔接急促、旋律跌宕起伏;学生明白了作曲者的用意,对乐曲的理解将会更上一层台阶。梅花不惧寒霜、临风摇曳的姿态彰显了梅花的铁骨铮铮,体现出人高雅贞洁的志气,这种创建古筝演奏情景的手法会让乐曲余音袅袅,绕梁不绝[5]。

2培养传统文化艺术素养

现如今,我们在观看学艺者的古筝舞台表演时,总是会感受到演奏的乐器空泛无真情实感,这与演奏者文化艺术修养不足密切相关。众所周知,要想在艺术表演中表现出真实感情,表演者必须对作品产生共情,只有这样,表演者的情感才能传递给观众。同理可得,古筝演奏的感情也与演奏者息息相关;只有演奏者理解并正确表达所演奏乐曲的情感内涵,乐曲的演奏才会和谐流畅,观众才能感受到其中内涵。艺术的范围广泛不受限,但某一种艺术情感的传递是相通的,只有学艺者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才能将他所学的知识传达给观众;而没有文化艺术素养的学艺者很快就会失去艺术鉴赏力,成为没有情感的演奏机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督促学生反复练习基本技法、熟背曲谱,这些是学习古筝的基础阶段,仅仅练习好指法是不够的,在有了基本功后,教师需要加入传统文化艺术培养课程,让学生由内而外地散发出艺术气息,只有这样,学艺者演奏的乐曲才有灵魂,古筝教学的目的才能基本达成。古筝演奏最终需要成为文化艺术的表达形式,而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而又枯燥的,只有真正领悟文化艺术的内涵,才能熬过寒冬,迎来暖春。艺术的表达需要一步步的铺垫,古筝演奏应该在技巧的辅助下流露出真情实感,让听众沉浸在演奏者营造的氛围之中,借此来表达乐曲以及演奏者的心境。

3创新古筝教学模式

当前国内的古筝教学往往以老师教学、学生背诵并练习的传统古筝教学模式为主,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学生学习文化艺术思维不利。要想突破传统古筝教学模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课堂上教师可以缩短理论知识讲解课时,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只需要老师开头,接下来的学习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利用课上时间进行更多实践教学可以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缩短课堂讲解时间的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对课余时间的利用,布置适当的练习作业,以小组形式互相监督,在课上抽查,最大程度节约时间。在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今天,想要观看古筝演奏已不是难事,数不胜数的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素材,学生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片段进行临摹学习,最后在课堂上集中展示,互相鉴赏学习。古筝教学需要脚踏实地、贴近生活,虽然古代生活与当代不尽相同,但去乐曲的诞生地采风,真正感受民族文化艺术的魅力,会让乐器的演奏更有灵性,更加真实[6]。例如《侗族舞曲》是一首经典的古筝乐曲,在进行古筝教学时,技术方面的传授是必要的,但对曲目的理解更是必不可少。如何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曲目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民俗文化纪录片的观看,或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带领学生亲自去到侗族的聚居地,去感受民族文化,体验当地的生活。纪录片能帮助我们初步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亲身的实践经历则是帮助我们理解乐曲和感受生活的最好方式。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在这种采风实践中,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民族特色,还能在演奏中领悟到乐曲的灵感迸发,更好地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是对我们思想的进一步升华。

4利用多媒体进行古筝教学

在传统的古筝教学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之间只有古筝和琴谱,枯燥的课堂很容易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因此,古筝教学工作的长期开展并不顺利。如今,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那么,如果在古筝教学课堂中加入多媒体科技,利用更多软件学习古筝演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被调动,完成课后练习也会更加积极。现在已经有弹奏纠错软件,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软件,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进度一对一教学,在教学软件的辅助下,一对一教学不会扰乱课堂秩序,学生也能接受更加个性化的指导。同时,利用弹奏教学软件,学生可以自己进行预习、练习,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合奏找出学生预习没有领悟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多媒体的应用会提高古筝教学的课堂时间利用率,让教师有更多时间进行文化艺术教育,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在课堂上逐步加大文化艺术教学的比重,有益于学艺者的长远发展。古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变换的音调以及深远的情感表达为主,是文化艺术的特殊载体。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古筝教学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越来越多的受众想要学习古筝演奏,了解中华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即使古筝教学产业已经变得商业化,但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古筝教学应该通过对古乐曲的练习反复琢磨其中内涵,结合历史背景学习文化艺术的情绪,在收放之间展现民族特色。虽然现在古筝教学仍然面临从业人员专业性差、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低、古筝演奏实践机会少等问题,但总体仍呈现欣欣向荣的趋势。本文提出利用多媒体、创造演奏氛围、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创新教学模式等方法进行教学改革,以期为今后的古筝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何云雪.关于古筝教育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思考[J].中国航班,2021(19):102-103.

[2]徐颖,魏媛莉.浅谈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对策分析[J].通俗歌曲,2016(01):116-117.

[3]刘芸芸,曾果果.综合性大学古筝教学现存问题分析及对策[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0(11):56-57.

[4]马媛媛.高校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应用研究[J].艺术家,2020(12):106-107.

[5]罗燕.论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北方音乐,2016,36(06):141.

[6]苏思璇.高校古筝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9(07):247.

作者:杨睿一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