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等教育产业化对高校管理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高等教育施行产业化管理是未来高校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未来中国高校必将受到世界一流学府的强烈冲击。这给高等教育工作带来了无限的挑战、可能和未知。如何应对未知的机遇与挑战,解决高校产业化难题是我们要追求的答案。
关键词:高等教育;产业化;高校管理;分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教育与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可谓是正朝着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方向不断发展,也逐渐成为未来高校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一、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内涵
对于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定义就是指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作为发展方向,通过建立高等教育的内在投入与产出的体制,规划理清教育投资者、经办者以及受益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增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进而实现高等教育产业化发展的自我目标,而创立新的高等教育机制体系。其实,高等教育产业化发展的本质是实现高等教育市场化,也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目前,社会市场资源配置有两种最基本的配置方法,一是计划配置,二是市场配置。由于我国的传统教育机制规定了教育的全部资源均由政府以计划手段配置给各高校,所以造成了国家的教育资金十分紧缺的结果。同时,这也让有限的教育资源配置变得非常不合理,致使教育资源出现很多不必要的浪费,严重消耗了本来短缺的教育资源。在现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需要让市场手段在教育领域中充分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也就是实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进而打破教育资源一直被政府部门全部支配的局面。让市场机制体系进入教育领域,可以促使教育资源能够在某种程度和单位上采取市场配置手段,进而推动更多的社会力量投资教育事业,增加教育资金力量和教育供给,促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商业化运作有着明显的差异。有一种观点认为,实现高等教育产业化后,学生将会变为市场供需关系中的一种商品,而学校在不断地增加学费来提高教育环节的投入,就是一种将学生作为商品,实现其商品价值最大化。但是这却是一种不正确的观念,它完全没有考虑到高等教育的本质内容。事实上,高等教育一直的发展走向都是朝着教育、科研、产业一体化的方向,想要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公益性和产业性。就像美国著名高校斯坦福大学创造学校工业园,让学校的工业园与教育活动、科研成果等共同发展、相互促进,所以,这所学校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开发区,也成为无数人的心之所向。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必须意识到高等教育产业化与商业化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两者有着完全不同的发展理念和方向。
(一)学校职能进一步扩大高校在开始创办建立时都是以教学为核心内容,但是随着多年来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社会赋予高校的职能也进一步扩大。伴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发展,高校要做到的已经不仅仅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打造精英,而且还要开展社会活动等,将新知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学校争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也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加强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可以让高校成为既能够培养人才,又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新型高校。
(二)学生的权力对高校内部的影响无论是曾经的高校还是现在的高校,学校都是在以自身的价值观进行知识传播,实施教育。但是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发展,学生要缴纳学费,教育就成为了一种投资与消费。而学生成为消费者和投资者,他们就会以投资者的角色对高校的教育进行全方位的审核,以消费者的角色要求学校为自己提供消费应有的条件。真正的现实一直在告诉我们,即使是学校没有任何收益也是会被淘汰的,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规律。学生既然已经成为消费者,那么如果高校并没有被选择,最后的结果也一定是被淘汰。所以,与从前不同,学生和家长的权力在不断地增强,并且对现代高校的内部管理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
(三)学校办学自主性增强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的教育经费和教育的所有资金都是来源于政府拨款,所以,教育部门对高校有着严格的控制权。而现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发展起来了,高校成为法人单位。政府对高校内部管理的介入只能通过提供教育经费、制定规范、组织评价等手段控制高校行为,调节控制高校的办学层次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是高校在不断地扩大自主权,缩小政府对于学校的干预。但是有利就有弊,一旦脱离了政府的控制,如果办学质量好,那么就可以得到国家更多的支持和投资,可以进一步发展;而如果办学质量不好,学校的呼声不高,那么对于高校来说可能是严重的打击。
三、高等教育产业化对高校间竞争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发展,随之而来的是高校间更为激烈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中国将会形成投资体系的多元化和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教育资源有限不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所以,学校为了获得更多的投资,打通资金通道,争取更多的个人、团体、政府甚至是国家的支持,就一定会出现不同办学形式、不同办学层次与同一种办学形式、办学层次的不同学校之间的激烈竞争。其二,西方国家已经创造出了更好的教育模式,他们将高校作为文化型企业运作,通过发放奖学金、助学金和勤工俭学的方式吸引和留住很多国外的留学生,为教育的发展引进了大批人才,提高了在全球教育市场的领先地位。留学生的增加,代表着中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相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下,中国的各个高校也有实力参与世界高校竞争,并且立于不败之地。
四、适应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基本要求
(一)发展目标的需求性意识教育产业化就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提出的。认清“发展需求”比认清“现实需求”更加难,这需要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以及对需求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有着更为清晰的了解和洞察能力。除此以外,教育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对象是人才,所以对于人才市场的延时性需求情况要有一定的了解,人才结构层次、专业结构、素质能力结构等都包含在内。要了解这些,就要对自己的高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知道自身所处的地位以及环境,作出近期、中期甚至是变为长期的简单预测,进而确定自身的发展目标。作为一个产业,能够生存与发展是必须要做到的,而有了发展目标合理的需求性意识,能够更好地将自身发展目标建立在需求的基础之上。
(二)参与竞争的品牌意识高等教育产业化实际上就是市场化,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市场竞争中的自然发展规律。想要在世界的市场内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和特色是极其重要的一点。而一所高校要想创造属于自己的人才品牌比一个企业想要打造自己独创品牌更具有难度。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想要打造自己的人才品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一所高校要想培养出高精尖的人才是需要很多年培养的,这是一个历史沉积的过程。一方面包括培养高端人才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就是设计不同的特色专业或是高校特有品牌,从而形成不同层次的人才品牌。如果一所高校形成了学科品牌,知道了自己哪里才是最好的,就说明高校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品牌。值得注意的是,在创造品牌上,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而定,绝对不能盲从,要顺从自身发展的需求,将自己的品牌在不断发展完善中做大做强。
(三)长期发展的风险意识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虽然是历史必然趋势,但也是十分残酷的。一家企业只要你没有把握住机遇,失去了市场地位,资不抵债,那么公司倒闭也是不可避免的。高校现在已然成为了产业性的机构,那么市场竞争的自然规律同样也会出现在高校当中。而教育产业具有特殊性,它还存在另一种可能,就是如果因为不被学生和家长所接受,而没有认可度,则最终一样会消失。我国也有一些处于危机边缘的高校,虽然有政府的扶持,但是形势却不容乐观。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还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所以这种风险意识还没有扩大,但是近几年高等教育的容量在明显扩大,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高校被淘汰的情况也是很有可能会发生的。所以,在高等教育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各个高校一定要有危机意识、风险意识。
五、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严峻情况下,如何解决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仍是一个难题。所以,我们现在应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在困难面前先摆正自己的态度,冷静面对,明确发展目标的需求性,参与品牌竞争,增强长远发展的危机意识。
参考文献:
[1]张翠.高等教育产业化管理模式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5(02):101-103.
[2]姚海娟.中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对高校管理的影响[J].学理论,2011(12):270-271.
[3]孟凡瀛,杨志勇.教育产业化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10):98-99.
[4]廖春华.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问题[J].管理观察,2009(02):94-95.
作者:秦放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