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互联网下的高校管理工作要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互联网下的高校管理工作要点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互联网下的高校管理工作要点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各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基于互联网视域下,各高校在展开教育管理工作时应做到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管理工作内容,促进沟通方式多样化,解决现阶段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析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现状,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方式的内在影响,对于应如何提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水平,提出了几点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教育管理

一、引言

如今,互联网+时代正快速渗透各个行业,尤其对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不仅推动了传统教育管理理念的革新,也增强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性,突破了以往教学管理考核方式的禁锢,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持续向好发展保驾护航。新形势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必须要做到跟紧时展步伐,才能赋予教育管理工作时代新内涵,为当代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创新提供新思路。

二、现阶段高校管理工作现状探析

(一)教学管理理念过于模糊由于部分高校对自身定位并非十分清晰,往往根据单一标准进行定位,导致教学管理理念过于模糊。一方面,高校定位标准通常围绕着学科结构分类,将学校定位于综合性院校或单科性院校;另一方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为定位标准,将学校定位于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技能型教育、复合型教育、应用型教育等。除此以外,还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学校研究水平来定位,分为研究性、教学科研型、教学型、应用型等大学分类,虽然这些分类标准基本已经涵盖了高校发展的整体现状,但在操作指标方面仍然很模糊,很多学校甚至未考虑自身办学理念、教学条件、环境设施的基本情况,在办学上盲目追求大规模、专业性、综合性。

(二)教学管理理念过于陈旧由于教学管理理念过于陈旧,与现代学生素质、办学规模和师资力量不相匹配,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人才培养效果不显著。因此,正是由于教学管理理念不能与时俱进,课程设置不科学,忽视了对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且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磨灭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另外,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师生关系逐渐僵化,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独立人格的健康发展。此外,很多高校对校内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情况不予重视,只求结果不重视过程,缺少对教学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规划。

(三)教学管理工作缺乏创新目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缺乏创新,主要体现在:(1)教学内容未更新,教学计划缺乏创新,导致课堂教学与社会发展脱轨;(2)教学管理内容过于强势,削弱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3)教学管理模式机械化,缺少对创新教育和本校实际教育管理情况的调研和积极引导。

三、互联网时代转变了高校教育管理的工作方式

(一)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前瞻性预测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当代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方式也在不断转变,学校可通过大数据优势,实时掌握学生动态,这也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前瞻性预测。与此同时,教育管理者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学生的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包括个人信息、行为足迹、消费习惯、图书借阅记录等,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常模参数,能及时发现行为异常的学生并与之取得联系。

(二)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手段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可通过对互联网时代的数据分析,利用微信、QQ、公众号、校园微博等平台,与学生建立起有效联系,拉近教育管理工作者与学生间的距离,以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入手,让教育管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由此可见,互联网时代为现代高效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手段,促进了教育管理工作的与时俱进,通过对大数据的抓取与分析,也能有效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程度。

(三)为高校精确识贫提供了新的方式为了保证贫困生能够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我国及时建立了大学生贫困生资助体系,让贫困生通过争取国家奖助学金的方式,减轻生活和学费负担。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不断发展,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数据收集的方式,更便捷、更精准、更有效的收集全部学生的数据信息,并做成样本,再通过计算机自动化分析方式,建立起完整、科学、全面的贫困生数据库,避免出现贫困生补助黑幕的情况,为真正需要奖助学金的学生提供精准扶贫。

四、“互联网思维”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启示

(一)认真审视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强化顶层设计在互联网时代蓬勃发展的态势下,高校教育管理应认真审视互联网与现代高等教育的融合,不断强化顶层设计,重视发挥互联网思维对教育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维持互联网技术与教学信息资源对称发展,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拓展和优化配置,为实现高质量教育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应明确互联网思维与高等教育的融合目标,贯彻落实与时俱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强调互联网技术在教育监督管理工作中的落实和执行,更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搭建起学生管理平台,及时掌握学生动态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监控学生日常行为,起到防患于未然的预警作用。

(二)建立“互联网思维”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导向随着互联网逐步覆盖至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导向,管理工作应处处体现以生为本。在这一过程中,应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大数据信息分析学生的个体行为差异,并不断优化教育管理模式。因此,教育管理工作者自身要摒弃不合时宜的旧思想,积极转变教学态度,通过积极参加校内培训以及教育管理经验交流会等方式,不断提升个人业务素养,以便给学生提供更出色的服务。

(三)完善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决策主体功能对于互联网思维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而言,教育管理工作人员本身应不断提高对数据收集的效率,以庞大的学生数据信息作为教育管理与决策的支撑。其中,就业工作始终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应重视对所采集数据信息的筛选,避免因草率了事而降低了数据汇报的现实意义,应通过对本校毕业生近几年就业倾向情况进行客观分析,以此为实训教学方式调整的依据。(四)优化教育管理评价体系随着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深入融合,教育管理评价体系也必须要及时优化与调整,以信息化服务平台为依托,逐步建立起数字化、智能化、人性化教育管理服务系统。由此可见,互联网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渗透,有效促进了教育管理组织架构的合理优化,给传统教育管理方式带来了彻底变化,不再以传统命令服从式管理为主导,这一转变也推动了教育评价向着多元化趋势发展,借助数字化评价方式,提高各管理层参与人员对管理工作的重视,逐步形成更符合互联网时展要求的教育管理评价理论体系。

(五)构建正能量虚拟平台网络氛围学校应根据办学条件,以及对学生思想情感情况的了解,逐步构建正能量虚拟平台网络氛围,让学生能够使用个人ID在虚拟平台发表个人建议、主观意愿、诉求等,提高学生对教育管理工作的监督意识。一方面,教育管理工作者应针对校园内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权威信息和处理意见及结果;另一方面,针对平台内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激烈争论,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并给出正能量建议,起到引导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作用。

五、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推动了当代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方式的变革,不仅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前瞻性预测,还为其提供了新的管理手段,也为高校精准扶贫提供了新方式。因此,必须要认真审视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强化顶层设计,积极建立“互联网思维”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导向,完善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决策主体功能,优化教育管理评价体系,构建正能量虚拟平台网络氛围,这样才能顺应互联网时展的现实需求,卓有成效的落实高校教育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乔玉婷,鲍庆龙,曾立.“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5,38(4):83-87.

[2]刘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大数据的现实困境与诉求[J].思想教育研究,2015(9):60-65.

[3]王寿林.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6):85-87.

作者:刘雪利 单位:长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