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管乐重奏训练开展现状及实践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管乐重奏训练开展现状及实践意义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管乐重奏训练开展现状及实践意义

摘要:管乐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器乐艺术,重奏则是其重要的表演形式,但是在我国高校管乐教学中,仍然是以独奏训练为主,重奏训练的价值和作用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对当下重奏训练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明确其实践意义,继而为各项改进工作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管乐重奏;开展现状;实践意义

管乐重奏是西方管乐艺术中常见的演奏形式,既包含同类乐器的二重奏、三重奏、五重奏,也包含各种乐器的组合,旨在以联合的方式获得更加和谐、饱满的音响效果,带给听众更加丰富的听觉和视觉审美体验。历史上很多音乐巨匠都创作出了多部管乐重奏佳作,至今仍广为流传。与独奏相比,重奏显然具有更高的难度,不仅要演奏好本声部,还要与其他声部形成良好的配合,才能体现出重奏的价值,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良好效果。同时,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可以使演奏者的合作意识、音乐综合素质等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从当下的实际来看,管乐重奏教学的开展情况并不理想,诸多高校的管乐教学仍然是以独奏训练为主,应对此现状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审视,并真正明确管乐重奏的价值和意义,为后续改进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高校管乐重奏训练的现状

近年来,高校管乐教学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不仅建立了较为科学和完善的教学体系,也先后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管乐人才,成为中国管乐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重奏训练一直是高校管乐教学的短板所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乐重奏训练意识较弱在管乐艺术发展史上,重奏历来都是常见的演奏形式。在国外管乐教学中,重奏训练也与独奏训练是同等重要的。“欧洲室内乐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在欧洲早已形成多套成熟的室内乐教学方案。”[1]但是受到历史、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我国高校管乐教学中,重奏训练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学生具备了良好的独奏水平,自然可以胜任重奏。这也让很多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误解,认为重奏是演奏水平低的表现,只有独奏能力较弱的演奏者才会去参加重奏。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管乐重奏对演奏者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要超过独奏。但在这种错误的意识下,几乎没有重奏相关教学和演奏活动的开展,从本质上制约了管乐重奏的发展。

(二)管乐重奏师资力量不够管乐重奏作为一项多人的演奏活动,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对训练方法、训练内容、训练标准、演出实践等有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面把握,方能保证训练活动的顺利进行。但是从实际来看,多数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欠缺的。因为教师在求学过程中,也是以独奏训练为主,自身的重奏经验十分匮乏。担任教师后也没有主动学习或参加培训等,所以经常会陷入力不从心的境地。以音响平衡为例,这是重奏训练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当编制人数和演奏水平发生变化时,很多教师都难以在短时间内寻找到解决音响平衡的方法,使训练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师资力量也是重奏训练的短板所在。

(三)管乐重奏教学资源欠缺管乐重奏训练和演出活动的开展,是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基础的。当下,多数院校的管乐重奏训练仍然是以有限的几首名曲为主,在类型上十分单一。这是因为一方面,民族管乐重奏作品缺失。虽然我国管乐创作已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管乐重奏作品的数量还相对较少,特别是具有民族风格的管乐重奏作品更是寥寥无几,直接影响到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教师原创作品缺失。在西方高校管乐重奏教学中,多数教师都会根据训练的实际需要,及时改编或创作一些片段,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但是国内教师在这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是明显不足的。教学资源的不足,不仅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更让学生对管乐重奏的认识和兴趣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四)管乐重奏艺术实践形式单一一方面,实践性是管乐重奏艺术的基本属性,只有通过演出才能使其特有的价值和魅力得到充分展示;另一方面,通过艺术实践,可以使训练得到有效的检验,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但是,当下高校管乐教学中管乐重奏演出活动的开展寥寥无几,仅局限于室内排练,学生对自己的真实水平缺少直观的认识,今后努力的方向也不明确。

二、高校管乐重奏训练的实践意义

倡导管乐重奏的发展,并非是突发奇想和偶尔为之,而是因为管乐重奏有着突出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当前,合作意识和能力成为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之一。既要本身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又要乐于、善于和他人形成良好的配合,才能使优势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但是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都是较为欠缺的,对于为什么要合作、怎样合作、合作到什么程度等基本问题,既没有进行过深入思考,也缺乏正确的认识,这使他们的就业和个人发展受到了不良的影响。而管乐重奏正是一个提升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平台与机会。与独奏不同,管乐重奏是由多个声部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每一个声部都不可或缺,同时又与其他声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可以获得和谐美妙的音色效果。反之,如果只顾自己,那么整个演奏效果也是杂乱的,丝毫没有艺术性可言。这就要求演奏者从认识到行动上,都要在经过交流后达成高度的一致,然后互帮互助、齐心协力,才能真正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学生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合作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二)提升学生的就业空间和能力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除了一些客观因素之外,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欠缺,也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以管乐演奏为例,当下,全国管乐专业的在校生数以十万计,但是真正能够成为演奏家级别的则是凤毛麟角,进入专业演奏乐团或成为专业管乐教师的也仅占一小部分比例。在这种情况下,使学生现有的管乐知识和技能得到丰富和扩展,就成了学生就业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对此,管乐重奏训练仍然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和平台。通过系统的训练后,学生可以掌握管乐重奏的基本形式、演奏技能等,今后的就业方向也就更加广阔。比如当下,很多中小学都创办了管乐团,急需得到专业教师指导,如果学生有过重奏训练经验,便可以直接上手,给予相应的指导。除此以外,学生还可以加入一些室内乐团、重奏乐团。也就是说,管乐重奏本身就是一种较为稀缺的素质和能力,具备了这种素质和能力,就业和个人发展的方向也自然会更加广阔。

(三)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管乐重奏训练中,必然会引入新的音乐作品、新的乐器,这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在国外的室内乐重奏训练中,在引入新作品、新乐器之前,都会由教师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音乐风格等进行讲述,先让学生对作品有大概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再带领学生对曲式结构、调式调性等进行细致的分析。“每个授课教师负责一种乐器的指导,旨在让演奏者掌握完成作品分谱中的技巧和情绪。”[2]而新加入的声部,则由演奏者对乐器的形制性能、发展历史、音色特点等进行详细的介绍。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在独奏训练中难以接触到的,等于为他们提供了二次学习的机会,有效扩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

(四)提高学生的管乐演奏能力从管乐重奏的形式来看,其可以对学生演奏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首先,在管乐重奏中,每个人的表现都直接关系到整体的表现,一举一动都被别人看在眼里,一丝一毫的错误都会被别人发现。这就在无形中给了学生一定的压力,必须通过积极的训练才能避免拖后腿的情况发生。其次,管乐重奏在技术方面也是与独奏有所差别的。比如在基本功方面,很多演奏者都存在着基本功不扎实、不规范的现象,这一点在重奏中就会被放大,导致整体演奏效果受到影响。这就迫使演奏者要重新进行基本功的规范与夯实。以节奏为例,这是重奏中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很多演奏者平日以独奏训练为主,都已经形成了内心节奏,演奏时很容易按照自己的节奏感觉进行,而当意识到自己的节奏与其他声部有偏差的时候,就会本能地放慢速度,导致整体演奏速度的降低。这就要求演奏者不仅要把握自己的节奏,还要心系他人,给对方以相应的支持,在使个人错误得到纠正的同时,还与他人形成了良好的配合。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在我国音乐艺术和高等教育事业整体大发展的背景下,高校管乐教学也迈上了新台阶,先后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管乐人才。但与此同时,也要深刻地认识到,管乐重奏训练是管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仅重视独奏而忽略重奏,不仅有悖于管乐艺术基本规律,更不利于学生个人和中国管乐的长远发展。通过总结可以看出,重奏训练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急需得到完善,使重奏的实践意义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为高校管乐教学和中国管乐艺术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新空间。

参考文献:

[1]王辰予,吴迪.室内乐在中国地方性高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当代音乐,2019(05):23.

[2]赵晓林.校园管乐团的前期建设与规划[J].当代音乐,2019(04):81.

作者:王超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