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网络资源优化高校植物学教学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植物学”是农林类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以延边大学农学院“植物学”课程教学为例,通过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突出长白山地区及民族植物特点,从而优化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对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网络资源;植物学;教学
1植物学课程特点
“植物学”是一门历史悠久、教学内容丰富的课程,不但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专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而且有一定的季节性、地域性。延边大学农学院“植物学”课程在每年度的第二学期开课,也是新生入学后首次接触的专业基础课程。授课专业包括农学、园艺、园林和环境专业,共计200多名学生参加学习。学习植物学课程可为后续课程如植物生理学、生态学、遗传与育种学、植物组织培养、园林规划与设计、花卉学等奠定坚实的基础。“植物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形态解剖学和系统分类学两大部分,课时由20世纪90年代的156学时(理论96学时,实验60学时,为期一年)缩减到现在的64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为期半年),此外,还包含1周的野外实习。植物学课程学时数逐年减少,而教学目标没有变化,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学时完成教学目标是植物学教学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提供了丰富的植物学网络资源,为解决植物学的现时困境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2网络资源特点
自2015年“互联网”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全国各地高校也纷纷采用互联网思维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信息化推动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等核心业务,从而提升效率、共享资源、简化管理、优化服务[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技术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网络资源也为高校的教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植物学”课程教学也不例外。但是网络资源具有繁杂、开放、易变化等特点,如何快速获得有效的网络资源,并与实践性强的植物学学科巧妙融合,成为植物学课程网络化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以延边大学植物学教学实践为例,探讨网络资源的“用武之地”。
3植物学课程与网络资源结合的策略
3.1植物形态解剖
这部分主要讲授植物体6个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的外部形态与内部解剖结构及发育。植物体的外部形态直观可见,易于理解,但是内部解剖部分则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学生学的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哪门课,最关键的是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因此,在讲授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时,首先要讲清楚基本理论知识,然后再举例子。举例子时并不是单纯地为举例而举例,随意举例,而是举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即举例要恰当、有吸引力、与实际应用相联系。这就要老师提前做好准备,“绞尽脑汁”,搜集大量网络资源,下载清晰度高的图片或者教师科研中积累的图片,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或科研经历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尤其是教师在科研中积累的图片最有说服力,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正所谓教学服务科研,科研促进教学,两者密不可分[3]。如讲授花的结构时,先讲授完全花的基本结构,举例则采用本地特色植物,且在校园内容易观察得到,如苹果梨、桔梗、金达莱等植物的花。新生入学后不久便是苹果梨成熟的季节,其果大肉多、口味鲜美香甜、质地脆而汁多,授课时会引导大家在食用的同时联想一下果实是从什么器官发育而成,再把漫山遍野的苹果梨花的图片让学生观赏,之后讲授苹果梨花的形态解剖结构,使同学们更能接受该知识点。此外,桔梗也极具民族特色,可药用或食用,校园内栽植了不同品种的桔梗,以此为例时,可以先让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听民谣“桔梗谣”“金达莱民谣”,再进行知识的讲解。其他类型的花如黄芪、杨树或柳树、蒲公英等植物的花解剖结构,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所学理论知识,理解这些植物花的结构以及各部位的名称,并制作2~4张PPT,要求图文并茂,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掌握不同类型花朵的解剖结构。讲授果实类型时,也可采用上述方法,重点介绍 本地或果树学教师的科研成果,如苹果梨、蓝莓、树莓、猕猴桃、葡萄、蓝靛果、樱桃等。学生听起来既不陌生,也容易消化。其他类型的果实,教师可安排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相互交流,对课堂理论知识加以理解。
3.2植物系统分类
植物系统分类部分主要讲授分类基础知识与植物各大类群(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授课之前先给学生推荐相关网站,如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中国植物志电子版(FRPS)、中国植物图像库(BBPC)。众所周知,《中国植物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种类最丰富的一部巨著,全书5000多万字,记载了我国3万多种植物,而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是一个快捷获取植物志内记载的植物标本的电子网络平台;此外,中国植物图像库成立于2008年,收录有27000多种植物。这几个平台蕴含了超大的信息量,为读者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这些网站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或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讲授植物系统分类部分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式。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查阅和总结被子植物不同科的识别要点、形态特征、代表植物及其分布和用途特点(如菊科、百合科、豆科、蔷薇科、禾本科等)。通过分组项目实施法,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而不再被动、机械式接受知识输入。
3.3植物学野外实习
植物学野外实习目的是使学生更准确地辨认植物,尤其是用专业知识分辨容易混淆的植物。植物学野外实习地点主要是校园、公园及周边地区。延边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总校位于吉林省东部,坐落在长白山脚下,校园占地面积296万m2。据2012年校园植物调查表明,校园共有103种植物[5],涉及44科82属91种6变种1变型5栽培型。近几年,随着校园植物的不断更新、引种栽培,植物种类已经有200种以上。这对于分布于北方地区的院校来说,可谓是种类丰富齐全。因此,延边大学校园称得上是一座鲜活的“植物标本馆”,为植物实践教学过程中提供很好的场地。建立校园植物网,使植物信息数字化、信息化、智 能化,是解决学生植物认知和辨识的快捷途径。关于植物网络平台的建设研究,国外某些植物园起步较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国外植物园都已拥有自己独立开发的网络平台系统,而国内的植物园信息管理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国内外很多高校已建立校园植物网,不仅为植物类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广西大学[6]、华南农业大学[7]、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吉林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兰州大学等。目前,延大农学院植物教研室已经开始着手建立校园植物网,首先将校园内所有植物进行定位调查、拍照,再把每一棵植物信息定位在校园电子地图上,点击每个植株的图标就可以看到植物的图片及其相关信息等。校园植物网络资源库的建立,将非常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使今后的植物学实习课的实施更方便、快捷、有效。总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植物学相关的软件或平台应运而生。比如识别植物的软件,如“形色”“花伴侣”等,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植物前沿、PlantReports、环球花艺报、Plantplanet、植物之家、植物星球、植物纪、科学绘画与博物精品绘等)获取大量的植物学知识。授课老师可充分利用这些网络平台与学生随时交流探讨,答疑解惑,这样不仅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还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天亚.“互联网+”助力高等教育信息化改革新蓝图-智慧校园[J].高等农业教育,2016,5(5):25-28.
[2]王志新,曹丽敏,王芳宇,等.植物学教学中民族植物学知识背景的利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280-282.
[3]何兴兵,林永慧.与教师科研结合开展生物科学专业研究型教学的具体模式及组织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15-16.
[4]南文斌.新时期高校植物学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7,34(1):110-112.
[5]金英花,崔永男,任云龙.延边大学校园植物多样性调查[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2,34(3):256-261.
[6]马仲辉,邹承武,张平刚,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植物科普教育及网络建设初探-以广西大学为例[J].广西农学报,2015,30(6):68-69
[7]秦新生.农业院校校园植物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充分利用———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11):229-233.
作者:全雪丽 金英花 高玉福 吴松权 单位:延边大学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