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就目前国际交流现状来看,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频密。高校在建设音乐学科和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加大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元素的重视程度。高校应当以此为重要教学目标进行音乐人才培养,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培育出具有影响力的时代呼唤的复合型人才,以为民族音乐的发展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在中国的历史演进中,民族音乐依托其自身魅力在几千年的历史之中处变不惊,静静沉淀。民族音乐拥有仙乐一般的优美旋律,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的延续提供了精神血脉,积蓄了精神力量。民族音乐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时代流行元素,不断丰富自身的音乐内蕴。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致力于突破音乐教学的陈规与窠臼,积极借鉴国外民族音乐教学的成功经验及先进理念,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优势。
一、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现状
网络文化元素盛行为学生开拓了更加宽广的视听娱乐渠道,在拓宽学生眼界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学生审美观念的肤浅化甚至低俗化。面对纷繁复杂的视听娱乐潮流,学生并不能精准而理智地作出正确选择。面对形式多样的音乐艺术,高校学生在教师引导缺位的情况下难以深刻地体悟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及其底蕴。众多高校学生沉迷于歌颂情爱的流行音乐而无法自拔,除此之外,高校学生对欧美音乐以及韩国音乐多有青睐。原本极富魅力的民族音乐受到高校学生的忽视甚至冷遇,因不能得到时代和大众的青睐而式微。有鉴于此,高校有必反求诸己,对学生加强民族音乐素养方面的培训,同时加强对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视,通过各种方法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到民族音乐的学习中来。高校学生只有静下心来认真探求民族音乐中的独特文化、底蕴与旨趣,方能在感受民族音乐魅力的基础上重振民族音乐。目前相关高校并未给予音乐教学以足够的重视,这导致高校音乐教学活动不仅单一沉闷,而且教学方式也较为单调乏味。高校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单一且枯燥的音乐模仿中学习民族音乐演唱技巧。这种教学模式逆向强化了民族音乐在学生心目中的枯燥形象,与形式丰富且熠熠生辉的多元化音乐文化活动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教学现状不利于将学生融入到对传统民族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来,容易导致学生在心目中形成对民族音乐的刻板印象。对此,教师首先应当从自身做起,尝试真正走入民族音乐深处并深入理解民族音乐本身的内涵。民族音乐发展迟滞的原因之一便是高校并未给予民族音乐应有的师资配置以及充分的预算经费,这便导致民族音乐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不能及时吸收新鲜的民族音乐理论。教师队伍自身的教学素养与时代脱节进一步导致学生不能及时得到富含时代元素的民族音乐熏陶,这种教学困境不能促使学生从心底真正爱上民族音乐。因此,高校应当加大对民族音乐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以建设优良的师资队伍为基础进行民族音乐专业的教学改革,为民族音乐教学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频繁培训可以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有助于壮大民族音乐教师队伍。
二、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策略
(一)利用网络元素,多渠道开展教学民族音乐相较于流行音乐,其内涵隐藏在“枯燥”的外表之下。因此高校教师应当努力尝试富有趣味的教学形式,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可以初步将学生吸引到学习民族音乐的轨道中来,并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民族音乐的信心。高校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逐步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之后教师就可以顺利开展纵深教学。例如,多媒体便是高校教师可以选取进行民族音乐教学的有效手段。多媒体的视频播放形式及其与音响效果的配合可以为学生营造民族音乐表演气氛,立体的音响效果可以最大限度还原舞台表演的真实状况,促使学生沉浸在如《好一朵茉莉花》等民族音乐所营造的音乐氛围之中。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为学生提供便捷式民族音乐教学体验,通过不断为学生展示有关民族音乐的影像与音乐作品有助于强化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记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珍贵的民族音乐影像资料,给予学生足够空间和时间就民族音乐展开讨论,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及与同学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对民族音乐的认知,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程度。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引导学生在体会两种民族音乐文化不同之处的同时加强对自身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之前,可以为学生展示课程目标与教学重难点,这可以激发学生对于重难点知识的学习自觉性,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民族音乐文化。
(二)利用课外传播,多方面实施教学随着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民族乐器也渐渐回归到高校学生手中。教师应当以此为契机推进民族音乐教学,帮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把握好学习节奏。多方面吸收民族音乐的营养。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民族音乐的有关知识时,应当把握好教学力度与教学节奏。学校可以定期邀请民族音乐专家进入课堂给予专业指导,保证学生借助专家的知识力量提升自身的民族音乐素养。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对课外知识的学习攻克学习民族音乐的难题,助力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开展户外访谈和知识搜集活动,让学生在校园课堂之外仍能及时受到民族音乐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应利用好课余时间为学生讲述《东方红》等民族音乐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只有当学生心目中充满着对民族音乐的深厚感情之时,学生才能从根本上体会到民族音乐的巨大魅力。教师在带领学生强化课外民族音乐知识学习之际,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探索。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民族音乐乐器表演比赛,为学生营造出积极向学的氛围,借助比赛强化学生的民族音乐知识素养。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民族音乐乐器比赛时,应当密切关注赛况,应当对学生的比赛情况及时记录,以便在赛后对学生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关键建议。只有教师和学生团结一心,共同为学习民族音乐付出实际行动,民族音乐才能行稳致远。
(三)优化课程结构设置,全方位设置课程当今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问题面临种种挑战,其中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左倾趋向,高校的课程设置不考虑学生的需要和爱好,在课程设置上形式主义突出,如此难免导致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存有抵制情绪,因此教师应当及时调整课程培养方案与课程结构。例如,在民族音乐课程设置方面,教师应当从民族音乐本身出发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课程设计与时代潮流紧密结合。课程的内容设置应符合新时代的主流审美需求,引导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民族音乐课程进行学习,感受民族音乐的精神脉搏。张延武老师上世纪末创作了竹笛独奏曲《乡歌》,其创作大量运用陕北民歌素材,且利用竹笛等一系列民族乐器生动形象地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同时作品达到了婉转动听、扣人心弦的效果,其民族音乐与西洋大小调相结合的模式为陕北音乐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教师在讲授民族音乐课程时,可以与陕北民歌变奏钢琴曲进行对比赏析,让学生体会其各自的魅力,在此基础上可以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曲目分享感受。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学习竹笛,使之在无和弦复调伴奏的情况下表达真挚情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借此展开竹笛的历史和文化以及演奏方法等方面的教学。如此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教学之中去。在讲授和欣赏课程内容的同时,还应大量加入实践性课程,让学生学习并亲身感受民族乐器和文化,将其融入课堂才能更好地继承、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让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得更好,走得更远。
(四)创新教学手段,多层面打破陈规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相关课程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的现象,学校的教学方法往往徘徊在讲授和赏析层面,导致实践性课程偏少。民族音乐的传承重在运用与实践,因此教师在教学手段上理应打破常规。例如,教师应当开展创造性教学,促使音乐与文化进行有机结合。首先,教师应该选择优秀且符合学生审美需求的民族音乐作品,在讲授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尝试演奏且在演奏的同时感受声音和振动的手感,以此强化学生对于民族乐器以及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教师在校园课程之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喜好进行分组,成立小型民乐团或学习小组,鼓励学生选择各自喜欢的曲目进行演奏。如果学生能力不足,教师也可以选择西方音乐或者自己创作的和声复调作品进行基础练习,在学生具备一定的演奏能力和基础之后,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并彩排演出一些小型的民族音乐剧,通过改编一些熟悉的课本剧等形式,用手中的民族音乐不拘泥于曲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创作具有个人魅力的音乐作品。高校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应该在旧有民族音乐文化基础上推陈出新,将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手段革故鼎新,将班级授课制与导生制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大量利用情景法展开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感和情景体验,让学生爱上民族音乐,由此更加顺利地推进文化传承。民族音乐饱含中华民族先辈数千年的心血和希冀,处于“娱乐至死”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肩负起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的重任。教师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基础上还应当开创新型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共同为传承民族音乐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兰晓梅.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传承发展[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36(12):113-115.
[2]申展,刘咏莲.浅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4,(17):10.
[3]李巧伟,张天慧.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视角下的高校音乐教育[J].艺术科技,2015,(03):12.
[4]徐寒梅,温泉,李林.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少数民族音乐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音乐,2011,(04):234-236.
作者:刘泽 单位:忻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