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探索大学多校区运行管理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的多个校区,有的是不同学校合并后形成的,有的是新址上建设的,各类资源的整合,职能部门以及教学单位的磨合,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跟进管理就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滞后。对于新校区来说,抓硬的基础设施建设,抓软的校区文化、师资建设,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不可避免的会顾此失彼。广西多数大学的一些校区地处偏远郊区,远离城市中心,学校周边环境差、公共设施少,校区内的配套服务设施也不全,资源利用效益较差,造成了不同程度上的浪费。再加上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各个校区之间及其与本部之间会出现配合对接不畅、甚至是相互推诿扯皮等现象,运转效率低下。
多个校区并存的情况下,各个校区新旧程度、面积大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不同校区的硬件建设和软件配套也不相同,并且不同校区的运转和文化生活也有相当大的差异。广西的多数大学普遍是把某些整个学院或者文科或者理工科集中到一起,就会造成学生构成单一,跨年级和跨专业的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较少,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和全方位发展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阻碍。虽然是同一所大学但身处不同校区的学生所能享受的资源不同,尤其是图书和公共服务资源的分布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导致教职工和学生的归属感不强,对学校的情感联系不够深入。
大学多个校区运行管理的基本思路
从国内外普遍实践经验来看,我国大学多个校区运行管理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在本部校区统一管理下,分校区作为一个或多个学院相对独立,有各自独立的体系;二是核心校区统一管理,分校区作为其下属学院所在地,教学组织及其管理统一安排;三是分校区作为部分年级学生所在地,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依照核心校区的统一部署进行管理。对多校区大学而言,不管采用哪一种管理模式,应遵循以下原则[1]。
(1)长远规划和整体性原则
多校区并存客观上存在着散全杂的现象,这就要求各校区要有全局整体观念,坚持学校的统一管理、统筹考虑。要在摸清各方面各阶段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定位,制定好需要实现的管理目标。多个校区运行管理就是要制定一个符合实际易于操作的总体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调整和各个校区人财物资源配置,应该着眼于推动和实现全校整体发展、提高整体效益、满足师生利益,进而做到统一协调。这也就是原国家教育部周远清副部长提出的“五个统一”:统一的学校主体、统一的机构和领导、统一的管理制度、统一的发展规划、统一的学科建设[2]。
(2)低成本和高效益原则
广西的多数大学财力相对薄弱,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资源规模性浪费、结构性浪费和闲置性浪费是广西高校多个校区运行管理的最高目标。多个校区运行管理方案要考虑管理体系的整体性和效率的有机统一。构建各个校区机构,以及学校与各个校区、校区与校区之间合理关系,保证渠道畅通高效,充分发挥调动各个校区的积极性,合理地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调配和即时有效的监控。目前,我国的大学普遍采用的模式是学校党委、行政下放适当权力给各个校区管理层,授权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于其他校区的管理机构负责本校区的日常运行管理,支持不同校区探索适合于实际情况的管理方法,从而形成具有鲜明特色。
(3)以人为本与和谐性原则
大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根本上是为人服务的。人是多校区管理的决定因素。大学的管理活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方便学生,又要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多校区大学规模大,教职工人数多,流动性大。教职工面临着诸多实际问题和困难:比如跨校区授课、对于整合工作岗位带来不确定的顾虑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妥善解决,不利于建设和营造和谐校园氛围。同时,要坚持“和而不同”,“和合偕习”,不同校区师生和谐生活学习,避免不同校区校园文化沙漠化和学科建设单科化,在充分考虑和尊重各校区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加速不同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融合,既保持校本部的文化,使每个校区的学生受到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要高度重视学校传统的梳理,在校史沿革、校风校训、管理体制等方面既要主题突出,又要包容并收,兼顾到各个校区历史渊源的脉络连接、新老校区的文化延展与管理传承。广大师生对大学精神认识一致、心齐气顺,多校区的统一管理才有良好环境[3]。
从一个区域转变为多个校区办学,需要改变原有的管理方式,在认识、措施和体制等方面应实现全新的跨越。对于在不断发展过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我们用发展的方法去解决。
(1)理清职责关系,建立健全多个校区管理体系
界定校本部和分散校区的职责,调动积极性,是建立高效运行管理体系的关键。一是要解决校本部权力过分集中,各个校区、各学院没有积极性,二是要解决权力过于分散而导致影响学校整体发展不能推进。基于此考虑,建立高效的多校区管理体系,应实行“校本部与分校区两级管理、责权分明、运转便捷、制度化管理”的方针,该统一的统一,该放开的放开。首要的是,要明确居中调控、宏观指导的权限,一所学校是一个事业法人,只能由学校在总揽全局的前提上,统一制定发展规划和资源分配方案。统一并不是一竿子插到底,而是宏观调控,进行间接方式的管理。其次,严格确定各校区日常运行的自主管理权,重心下移,充分尊重校区的自主权,该给的给足,该放的放够。同时,因时因地制宜,依据多校区发展阶段进行适时变通调整,在多校区进行大规模工程建设初期,应加强管理集中,便于有效决策、快速推进;在进入日常管理和良好运行状态的阶段,应充分下放各校区的管理权限,实现管理的高效、便利、低耗。
(2)部门职能延伸,尝试组建新校区管委会
多个校区并存的情况下,工作重心必然会向多个校区分散,原来的管理手段势必不能适应多课程、多学生、多环节、多协调的发展趋势。综观国内大多数大学多校区管理实践,基本都是在部门职能延伸原则的指导下,建立一个综合协调的机构进行多校区管理的。这种模式保证了大学多校区的稳定和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由党委办公室或校长办公室牵头,集合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类似管理委员会性质的机构。这个机构可以采用联合办公等类似的形式履行管理职责。参与部门主要由学校内与师生关联密切的部门组成,如教务、学生工作、后勤和保卫等,各参与部门安排专人到岗值守,这样对于加强多校区运行的充分协调、避免部门间的相互推诿扯皮,尤其是迅速处理突发事件有充分的制度保障。
(3)营造文化氛围,加强多个校区间的交流
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多数大学新建校区的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大学文化是校园内每个成员以独特的视野构成的复合性整体,是知识、价值、信念及其他一切独特的能力和习惯。校园文化形成于一个相对独立的特定的环境内。通过不同个体间的交流和再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进而增强师生员工对新校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做好分校区的校园文化工作:一是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社团文化活动;二是开展各类讲座,如讲座、论坛和学术会议等活动,营造文化气息与学术氛围;三是开展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活动。这些具体的措施可以丰富课余生活、活跃校区的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广西越来越多的大学加入到多校区办学的行列。加强大学多校区管理的研究,对于推动广西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当然,大学多校区办学是一项异常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多校区办学在不断发展中,既有有利因素,同时也有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总结规律经验,提高认识水平,深入研究探索,用发展的眼光和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本文作者:曹峰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