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风险防控机制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风险防控机制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风险防控机制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

一、风险控制的流程分析

1.风险的识别阶段。风险的识别主要是从思想、制度以及职责三个方面入手。在思想风险的识别上,主要是体现在道德与作风的表现之上,必须严厉的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贪污腐败、弄虚作假的不良现状。该方面的风险控制是可控性最小的一个环节,因为其防范措施不能够具体化,可操作性不强。制度风险的识别上,主要是需要不断根据形式的变化,来检验相关配套的制度,不断变革在机制中不能相互制约、约束性不强、监督力度不够的制度。在岗位职责的风险识别上,主要是要处理以下问题,其一,岗位职责定义不够具体导致的权责不清的现象;其二,滥用权利的行为,应用公权谋取私利的腐败行为。其三,岗位过程中出现的权利嬗变与异化现象。

2.风险评估阶段。风险评估阶段主要是做好风险等级的评估,其警示级别主要分为:蓝色预警、橙色预警以及红色预警。其评估类别主要是静态评估与动态评估。静态评估需要了解每个风险的详细情况,并储备存档,给后期的风险处理留下档案资料;同时还将已经上报的风险点按照其风险大小、发生机率、财产损失等等方面分为各个级别。对风险的动态评估主要是按照其预警级别的不同进行分类,在蓝色预警阶段主要是提醒工作人员按照相应的规范来履行对应的职责;在橙色预警阶段,作为预警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对已经有倾向发生问题的现象进行纠正,及时的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阻止其进入红色预警的阶段;在红色预警阶段,主要是给与违法犯纪的行为以惩戒性的处理,按照情节的严重性来具体处理,违反法律规定的则需要交由立法机关来处理。

3.风险的防控阶段。风险的防控阶段主要是通过对风险可能发生的全过程来进行监控,从而保证风险管理的实现。其过程主要分为前期预防、中期监测、后期处置的三个阶段。在前期的预防阶段主要是采纳相应的预防性措施,主动的规避其在思想、制度与职责上存在的潜在风险。其工作的重点主要是找准风险源,进而对症下药。把握住主动性的原则,来保证预防措施的有效推行,是预防工作能够实实在在的得到落实,形成风险防控的第一道有效线。在中期监测阶段,主要是应用现阶段有效的检举方式,如公开的举报电话、网络投诉平台、意见箱等等方式,积极且及时的掌握相关信息,一方面是对第一道防线效用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对现阶段发现的问题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在该阶段的实施工程中,也应该注意分清轻重缓急,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监控,形成风险防控的第二道有效线。在后期处置阶段主要是对已经发现的苗头产生一定的警示提醒,并且责令整改,避免问题越演越烈的现状发生,该阶段主要是注意处理问题的“前瞻性”,及时的纠正在监控中发现的行为偏差,避免其演变为违背法律的行为,进而形成风险防控的第三道有效线。

二、风险防控能力提升的措施分析

1.健全相应的制度体系。建立好科学的防控体系,加强高校管理的科学性建设,抓好制度建设是其根本性的举措。一方面,需要加大对教育管理制度、监督纠察制度的宣传与教育,另一方面,对于相应的违法乱纪行为必须给与严格的追究。2.责任机制的落实。一方面是要建立在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统一监督、全员积极参与下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必须做好相应的职责划分,职责落实、职责考核等等。加强协同工作的能力,健全严格的监督体系,构建出一个责任明确、分级管理、上下互动、层级严格落实的责任机制,

3.执行力度的提高。再好的制度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也是浪费,所以在加上风险防控能力的建设时,不仅要健全相应的制度体系,还需要加大相应的执行力度。将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的权利的发挥的最优化的程度,要敢于监督、勇于负责、限度得当,使得各项工作流程得以有效的、规范化的展开。

4.预警与处置能力的提升。提升风险控制的预警与处置能力时,应该考虑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方法运用其中,一方面,要努力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与分为,是大家树立领好的事业观、政绩观,进而能够按照规律办事、统筹兼顾、立足理论与实践、把握好全局与部分的推进,狠抓决策的正确性以及落实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注重顶层设计,同时学会捕捉重点,进行重点监控与访问,进而提高监督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更好的控制和把握权利的运行,更好的遏制风险的发生。

三、结语

文章主要对风险控制的流程以及风险控制的措施进行分析。其在风险识别阶段上主要是加强对思想、制度、岗位职责风险的识别;在风险评估阶段,主要是注意各警示级别的划分。在风险控制阶段主要是做好前期预防、中期监测、后期处置。同时从相应的制度体系的健全、责任机制的落实、执行力度的提高、预警与处置能力的提升五个方面进行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的措施分析。

作者:杨明 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