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管理创新的思考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
一、创新学生的管理体系,注重以人为本
1.转变观念,建立新型的管理模式
构建新型的学生管理工作新体系,最主要的是转变观念,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与学生共同研究知识,拓宽视野,升华对问题的思考,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悟。要建立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尝试成功、体验快乐、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
2.创建社区化管理
“社区化管理”,就是把学生日常生活的宿舍视为社区。一栋宿舍楼就是一个小小的社区,可以在社区设立一定数量的学生活动和管理机构。辅导员要与学生及时沟通和联系,对社区内学生进行统一管理,以社区为单位开展一系列活动。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与辅导员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
3.增强党团的作用
高校基层的党团组织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创新党团的活动形式,组织在校大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文艺活动和实践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4.建立素质评价的新体系
建立素质评价体系,规范相应的奖惩措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5.拓宽学生交流渠道
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还应努力拓宽学生的交流渠道。首先,可搭建一个网络交流的平台。如设立班级主页、建立QQ群等虚拟社区,这种虚拟社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虚拟社区里,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将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班级事务和活动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认同感、归属感。另外,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二、加大高校教学管理的力度
1.更新教育管理者的理念,提高自身管理素质
教育管理者的理念是加大教育管理力度的关键,作为教育的管理者,应加强自身的管理理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这能够有效地加强高校教育管理。一般地,人们往往认为教育管理执行力度的缺失,是由于管理环节的复杂和教育管理人员的素质,其实,影响教学管理力度的直接因素在于领导。更新领导的教育管理观念,提高其管理素质可制订出有效的教育管理规定,从而使高校日常的教育管理有章可循,以加强教育管理的执行力。
2.确保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
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对加强教学的管理以及规范师生的个体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与此同时,也保障了教育管理目标的实现。高校的管理与初中高中的管理不尽相同,涉及的范围广,内容也较繁杂,所以这其中的责任也显得更重,针对这种情况,高校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制订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完善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应包含教学信息监测与反馈制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职工绩效考核制度和决策执行机制等,要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就应切实地制订出合理、有效的上述制度和体系。
3.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的规定是建立在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恰当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对教学管理的执行力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大部分的高校中,通常都采用高度集权的刚性管理模式,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利于教学管理人员之间工作范畴和责任的分工。还有一种管理模式,是民主性的柔性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更受欢迎的,与高度集权的刚性管理模式不同的是可增加教学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管理的约束力。所以基于以上两种管理模式,都有自身的缺陷和优势,对此教学管理领导者应积极地将两种教学管理模式相结合,创造出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
4.重要决策有效执行的保证
重要决策的有效性,就是指能够全面、有效、彻底地得到落实。高校教学管理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并不代表着其具有执行的能力,要确保其有效性,工作人员必须制订好可行的计划,做好动员工作,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保证其规范化及全面化。换言之,保证重要决策执行的有效性,可确保决策执行的良好效果,从而有利于高校教学管理的建设。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改革创新高校的管理体制,就要从学生、教师以及教学方面入手,真正改变传统的理念和传统的模式,使高校的管理在创新的同时趋于完善。
作者:张桂英 胡岩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二)
一、高校网格化管理模式
1.高校网格化管理的难点
高校网格服务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跨部门的业务协同与复杂业务流程再造,而且还需要采集和管理大量的数据、办理各类动态事件以及这些事件的跟踪与评估。这就使得高校网格化管理存在较多的困难和问题:(1)如何运用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模式,建立新的数据更新与采集机制,整合校内已有的数据资源。(2)如何设计网格化管理体系,提高系统在管理环境内的开放性和包容性。(3)如何整理跨部门业务流程中的复杂数据,构建规范、统一、精简、优化的信息化流程,实现以信息技术促业务流程重构。(4)如何构建开放、闭环、安全的信息环境,满足高校网格化管理动态变化要求。(5)如何建立信息化的监督评价体系,健全高校网格化管理服务结构体系。
2.高校网格化管理模式
高校的管理服务相对来说区别于其他管理服务,具有管理服务对象单一、管理内容多样、管理信息化程度高等特点。高校网格化管理模式下,把整个高校设为总格,各部门(学院)为一级网格,其下属的科室(系部)为二级网格,科室(系部)相关岗位为单元网格,形成一个四级管理的网格化高校管理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网格化高校管理工作以网格化管理、网格化服务和网格化参与为其核心内容。网格化管理包括基础信息数据的采集与日常更新、工作任务协同处理、师生舆情收集处理等;网格化服务包括行政窗口服务、网络在线服务等;网格化参与通过线上线下民主议事、网络信息互动等建立高校管理部门与普通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实现师生共同参与学校事务管理的目的。
3.高校网格化管理服务信息化框架
根据所提出的网格化高校管理模式的特点,高校网格化管理服务信息化框架可以设计为4个体系层次,分别为基础保障层(云服务)、数据资源层(数据库)、系统管理层(管理系统)、展示应用层(应用服务)。通过对云设备、云平台、网格业务系统、基础数据库系统、管理系统、服务系统、参与系统等内容的建设,完善整个业务管理和信息交互应用,实现“云、网、格”共建、管理高效、师生满意的高校管理新格局。
二、基于云服务的网格化管理平台
1.网格化管理平台架构思路
构建基于云服务的网格化管理平台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业务操作、管理服务、数据共享、信息保障的方便快捷和安全有效。因此,其架构思路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网格管理流程数字化。高校内的各部门机构之间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定会存在多种业务的交叉,这需要机构之间共同进行业务协调办理。所以,要注意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尽可能地简化网格化管理系统的流程内容以及当前直线业务系统中数据和流程的协同性。
(2)管理平台架构开放性和兼容性。在设计管理平台的时候,应根据高校网格化管理数据类型的多元性、业务流程的多头动态性以及业务功能的可扩展性要求,构建一个开放性的基础数据模型和保障平台,以实现数据内容可修改、资源信息可拓展、管理系统可更替的目标。
(3)管理业务流程的可重构性。网格化高校管理是一种多业务、多层级的管理服务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管理工作的效率,要想在这种多级管理机制下提升高校管理效率,就必须要依赖信息化技术。因此,在技术创新动力的支持下,设计网格化高校管理体系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在扁平化管理中的潜力,通过技术创新改革高校管理业务流程再造,提升工作效率。
2.网格化管理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高校的网格化管理区别于一般的网格化管理,它具有一定的管理统一性,即所服务和管理的对象、内容基本从属于同一个单位。基于这一特点,高校管理服务平台中的信息数据可以进行统一建设,各部门(学院)、科室(系部)和岗位(单元网格)作为“云端”经由网络接入,形成完整的信息化数据服务平台,并部署于同一个云数据中心。这种集约式建设模式可以极大地降低平台建设成本,也符合高校信息化建设和高校自身资金不足的要求。高校管理服务平台主要所面向的用户有4类,除了部门(学院)、科室(系部)、岗位(单元网格)外,还有一类特殊用户,那就是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平台底层由网格化业务操作基础系统和数据管理基础系统两大系统支撑,在此基础上,有管理、服务和参与三个业务子系统,而最后一级则是信息与资源服务系统和业务管理客户端系统。各级各类管理用户依照不同的管理职能由业务管理客户端系统接入管理平台,进行高校管理。社会公众一方面则通过高校参与系统来监督、评价高校管理,实现高校社会化管理,接受社会监督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信息与资源服务系统享受高校提供的服务,进一步扩大高校社会化服务的内容与方式。因此,网格化管理平台可以设计为如图2所示。
3.网格化管理流程协同设计
由于网格化高校管理业务流程相对较为复杂多样,因此在梳理、整合不同业务流程基础上,可以将业务工作处理归结为:业务获取、业务分配、业务处置、业务核查、业务反馈、业务评价、业务归档等7个步骤。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简化高校管理业务工作。7个步骤均是业务工作的关键点,减少了任一环节都有可能影响业务处理的完整性,而增加环节又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加大业务流程的复杂性。(2)规范高校管理业务工作。有了这样一个规范化的业务流程设计,就可以将多样复杂的业务流程进行统一处理,既可降低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也为基础岗位开展业务工作降低了难度。(3)提升高校管理业务工作效能。7个步骤作为一体式的流程,只要把握好业务工作中的这些环节,就能实现业务事件处理的流水线式操作。
4.基于云服务的环境支持设计
高校网格化管理区别于一般的高校管理,具有管理数据量大、业务动态性强、用户多的特点,所以,需要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来构建一个云网共联的云服务支撑环境,实现对人、事、物等各类信息的集中管理与服务。各部门(学院)、科室(系部)和岗位(单元网格)作为“云端”通过网络接入云共享数据中心,通过云共享数据中心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开展高校网格化管理服务。未来随着高校内用户的增加及其业务的扩展,可在云端动态地配置存储、服务和网络等资源,实现动态扩展需求。而在数据和业务流程项目成果安全方面,可以考虑利用数据加密认证技术、网络物理隔离技术和虚拟防火墙技术等来确保系统安全。
三、结语
实施网格化管理是高校信息化改革工作创新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作者在调研了当前网格化社会管理和高校局部管理网格化的工作内容、工作特点、业务流程和信息化现状后,提出了四级管理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并据此设计出基于云服务的网格化管理平台。这一平台的运用将实现高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化、实效化和信息化创新,为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了保障。
作者:孔琳俊
(三)
一、面向教学创新,构建知识管理新模式
(1)高校不同于其他性质的学校,最主要的区别是高校具有教学、服务、科研这三位一体的功能,其中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传授知识、培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型人才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的学校。高校创新的主要任务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下进行创新,所以它最主要的任务是应该通过了解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来培养高素质人才,创新内容包括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这些是在教学过程和教学体系中进行创新改革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高校的管理新模式要达到教育创新的目的,就应该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发展方向的全局考虑,必须在各个方面对教学资源给予重视,达到创新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进行创新性教学。只有实现教学知识创新并把创新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知识管理,更好地进行教学知识资源的积累与共享。高校要发展必须要进行教学创新。只有构建新的教学体系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创新性人才。而且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的今天,新知识也层出不穷地出现,这些都促使着教学内容的更新,这样才能够及时将新知识、新思想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知识,促进自身的发展。与此同时,现代教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提供了新鲜的血液,促进了现代教学的发展。教学创新应该得到高校的鼓励与支持,同时高校也应该引导教学创新。在进行教学研究或者课题研究时,高校应给予高度重视,并且在进行扶持时在一定程度上向教学创新倾斜,注重研究成果向教学实践转变,能够应用于教学实践中。高校还应该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对那些教学创新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众所周知,创新就像投资,总会带着一定的风险,所以高校应该尽量减少对创新过程与创新方法的约束,在创新过程中要允许失败的发生,达到保护高校成员进行教学创新的积极性的目的。高校还要重视引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使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
(3)改变高校组织结构,建立学习型组织。我国高等教育正不断走向大众化,高校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也增加了高校的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高校的组织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知识经济的要求已经不是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能适应得了的,新的组织结构在知识经济的促使下产生,所以有必要通过建构学习型组织来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学习型组织需要培养一种漫布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在此基础之上,高校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来加强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对人才资源进行管理,要加大财力投资,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形成持续学习的理念与机制,从而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浓厚的团队学习氛围,使学生受到激励,从而将学习能力转化为创造能力,提升自身的素质。
二、保障构建知识管理模式的措施
2.1资源保障
为了保障知识管理模式的形成,高校应该采取建立教学知识库的措施。因为高校教学知识库为教学创新提供重要基础和源泉,是高校知识管理基本资源的来源,为高校管理提供保障,只有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学知识库,才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对教学进行创新。高校教学知识库要做好课件、案例、教学参考资料这些基本的教学知识资源的组织与整合,在此基础上建立知识导航系统,为学校成员更好地搜索知识提供快捷的服务,让使用者利用知识的效率得以提高。教学知识库不能因循守旧,而要随时更新,促进新陈代谢。为了利于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应该让学校成员有下载与教学有关的资源的权利,并让他们能够在电子讨论系统中进行自由的交流与讨论,在系统上写下他们的实践经验,在讨论数据库中进行存储,以便需要的人查阅使用。虽然没有人对教学知识库的构建设有硬性的要求,但是高校在构建知识库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在符合通用标准的同时又要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使自身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适应市场需求的要求下作出适当的调整。教学知识库的资源应该包括各个方面,不能仅限于高校内部,这样不利于高校成员获得完善的教学知识。所以在教学知识库中,不仅要能够检索校内的资源,还要能够对校外的资源进行检索,这样才能真正使高校教学知识库成为交流学问与共享的宝库。
2.2技术保障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知识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将网络环境作为硬件基础。高校应该利用互联网,构建校园数字化网络,完善校园网络体系,使高校知识管理的途径更为方便。高校在构建数字化网络的过程中,应该将管理显性知识与管理隐性知识同时进行,建立显性知识库,如建立教案、教学案例、授课录像等,有利于显性教学知识的积累与传播;建立类似“知识地图”的专家系统,使学校成员在解决问题时能寻求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校成员有更多的解决难题的渠道。
三、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在运用知识管理的模式对教学进行管理,但是由于存在的各种原因,高校知识管理模式还存在许多不足,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但随着人们不断地探索,这些问题都是能够克服的。高校进行知识管理模式的创新,促进了知识资源的不断积累与传播,为实现教学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者:袁杰 单位: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