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论高校管理的创新思考2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
一、当前我国高校管理面临的困境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接力探索,我国高校获得长足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建立了多种形式办学的新格局,形成了多渠道筹资机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学校综合实力明显提高。但是,我们的大学与世界一流学校仍有很大差距,高校管理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人文关怀缺失
人文关怀缺失,是我国高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表明,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未有效应用到高校管理中,更没有形成办学理念。具体来讲,高校管理刚性过强,尚未建立起人性化和富有弹性的学习制度。主要是:学生自由学习度较低,转换专业极为困难,不能真正自主选课,课堂管理灵活化程度不高,考试和学籍制度不健全;在高校行政化管理体制影响下,学校不能完全尊重知识、人才和师生,教师参与民主管理还不能广泛实现,限制了广大师生为教学管理改革建言献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对人的自由限制过多,自由学术氛围还不够浓厚。
(二)行政干预过多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建立了行政型高校管理模式,其显著特征是用行政手段来制定和实施各种规章制度。这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起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发展的继续深入,其弊端日益凸显。主要是:教学效果不明显,人才培养质量较低,无法科学评估教师教学能力;高度统一的条框限制,使得基层教学呆板单一,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决策民主程度较低,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不平等,广大师生往往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挫伤了师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水平较低,管理人员官僚化较重,管理方式方法缺乏创新,以致教学考核和评估等规章制度科学性、合理性欠缺。
(三)学分制不健全
学分制,是美国哈佛大学19世纪末创立的。自北京大学和中国信息大学开始实行学分制以来,学分制改革已经在高校全面推开。学分制的优点是:增强教师竞争意识,提升教学效果;因材施教,利于激发学生潜能;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杜绝教育资源浪费,等等。但是,学分制也带来不少问题,主要有:自由度过大,使得学生缺乏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学生的约束力减少,部分学生旷课,课堂纪律较为松散;一些学生选课避难就易,难以完成学生培养目标。总之,推行学分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良好的学校内部和外部社会条件,稳步推进。
二、加快推进高校管理改革的基本对策
实现高校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高校改革关系大学发展前途,关系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进步。因此,必须从管理理念、“去行政化”、学分制等方面,探索建立科学化高校管理有效路径。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
高校管理应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广大师生,以合乎人性的管理方式,实现人性化管理。
第一,建立高校管理核心价值观。一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锻造创业能力,为其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二要着眼于培育师生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教育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以师生为主体的教学管理体系。
第二,建立多元化的高校管理模式。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管理体系,着眼于实施创新教育,把先进科学技术和文明成果融入新课程中,坚持人文艺术教育和自然科学教育相结合,不断充实和调整选修课,把社会实践培训引入教学计划;二要完善学生学习评估机制。建立利于学生创造性学习机制,不断完善评估办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形成发展性、激励性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学习评估体系。
第三,增强高校管理的科学性。一要推进高校管理现代化,坚持多层次和突出特色的管理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二要推进高校运行管理科学化,冲出专业教育的樊笼,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三要加强高校管理方法的信息化建设,把校园网引入教学管理,提升管理效能,从而实现高校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
(二)加快高校“去行政化”步伐
高校“去行政化”是全国人民多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具体来讲,高校“去行政化”是指实施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取消行政化管理模式,形成教授治校、崇尚知识的浓厚学术氛围,激发师生潜能,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一是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大学是育人基地,是学术机构,只能遵循教育规律来管理,而不能照搬行政部门管理的那一套办法。大学的本质是:探究学问、追求真理和培育人才。观世界教育史,但凡一流大学,必是拥有浓厚自由学术氛围的学校。因此,我国高校必须“去行政化”,建立学术主导和教授主导的运行机制。
二是着力推进高校内部“去行政化”改革。理顺党委、行政、学术委员会和教职工代表会之间的关系,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教学管理新格局。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制度,健全重大决策和关系教职工切实利益问题向职代会报告制度。支持学术权力独立运行,扩大学术权力行使范围,发挥学术委员会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中的领导作用。
三是加快高校外部“去行政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以宏观管理为主的模式,更加注重对大学发展的引导和规范。坚持以间接管理为主的模式,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监督学校的质量。坚持以服务为主的管理模式,探索新的资源分配方式,适当放开经济权、考核权和评估权等。
(三)着力推进高校学分制改革
学分制改革事关高校改革发展全局,事关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加快高校学分制改革,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一线创新人才,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第一,深刻认识学分制。进一步转变办学理念,全面推进学分制改革,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树立人才多样化的人才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深入了解高校培养模式,树立自学成才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加强探索性和创新型学习。
第二,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建立科学的课程结构,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探索跨学科和跨专业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更加注重本科通识教育。提升选修课质量,开设高质量、学术前沿课程,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推进文理基础课程改革,培育文科生的科学素养,提升理科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完善学分结构,提高实践学分占总学分比重,打破目前流于形式的实践学分,鼓励学生参加校园和企业实践,培养社交公关和自主创业能力。
第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要注重师资培训,组织教师进修培养,提升教学水平。逐步健全教师考核聘任机制,引入高素质、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促进校际间教师资源共享。教师要尽快地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需求什么,老师教什么”的教育观,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讲学生喜欢、能用的课程;提高应变能力,及时学习前沿知识,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创新课程内容,开设有新引力、实用性的课程。
作者:赵丽娟 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二)
一、新时期我国高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改革和发展,特别是上世纪末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带来了高校管理的全面改革和深化。而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到高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也涉及到高校内部的责、权、利和资源配置等环节的调整和重组。但随着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党对社会事业领导方式改革的逐步深入,面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还存在许多与现代高校管理制度不相适应的地方,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如何改革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明确举办方与承办方之间的权力、责任、义务之间的新型关系。如何进一步落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与政府宏观管理、简政放权之间的关系。努力形成权责明确、政事分开、运行高效、规范有序的高校办学新格局。
二是如何构建高校与社会的和谐新型关系,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高校与社会充分融合合作的办学新体制。创新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行业、事业、社会团体等方面的合作、共享模式,动员各方面的优质资源,共同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人才。
三是如何构建高校内部治理的新型关系,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科学规范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总体要求,建立起自我发展、管理、激励、约束的新机制,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高校制度,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提供良好的制度保证。
二、新时期加强和创新高校管理工作的思路
2.1改善政府宏观管理,着力建立政府与高校运行良好的新型关系
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管理的当务之急是要从制度上界定政府对于高校的权限,解决政府对高校管理过死过细、管办不分、角色错位缺位等问题,更多地依靠宏观调控手段引导高校发展。要按照“管办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作为举办者政府的职责和管理权限,重在切实加强政策指导、统筹协调、提供服务、依法监督等方面。运用立法、规划、经费、信息服务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给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切实保障高校充分享有自主的办学权力,切实承担起高校应有的职责。高校要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在自主办学的同时,积极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引导社会与高校紧密合作。要接受政府的依法监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2.2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着力建立高校与社会交流合作的新型关系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主战场,必须和社会有着广泛深入的交流合作,在社会中了解对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的需求,寻找高校自身服务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一方面要遵循高校的自身规律和发展规律,保持相对独立性,以保证高校自主发展、自我提升的内在自觉意识,保护内在发展规律。另一方面,高校要站在时代的前列,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变革,在方方面面与社会保持着普遍联系,贴近社会需求办学,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汲取办学发展的营养,改革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增强主动服务、超前服务的能力。从而赢得社会更多的支持,获取社会更多的办学资源,形成新的生长点。
2.3明确领导体制与行政体制、学术体制的权责区分,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高校管理制度
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高校领导体制的特色,也是建国以来实践的总结。要根据各高校的特点,依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高校办学章程,以及一系列的配套制度。党委把握学校发展的全局性、导向性和重大问题的决策,重点在谋划上下功夫,集中精力抓大事,切不可以党代政,干涉行政事务。以校长为代表的行政组织要抓好学校政务的组织实施,重点是组织好各专门委员会,如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委员会,民主科学决策,推进工作。“探索教授治学、坚守学术自由,建立和完善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权力体系”,探索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逐步分离,使“教授治学”、学术权力得到有效落实,也使行政决策更具有学术评价和决定的有力基础。改变主要靠党委和行政推进的工作方式,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依靠广大师生员工民主管理高校,走依靠内在动力、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的新路。
2.4把管理重心落实在基层,进一步改革创新校系(学院)两级的管理模式
高校大多实行两级管理,系(学院)一级是教育教学、学生教师管理与服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基层单位。要落实系(学院)办学的自主权,赋予系(学院)学科专业的设置权、招生就业的自主权、岗位聘用权、财务管理使用权、对外合作权等,以及有关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权。要进一步明确校系(学院)两级管理体制中学校和系(学院)各自的责权利,处理好学校的统权与系(学院)的分权之间的关系,防止出现处室与系(学院)争权的现象,简政放权,夯实基础,从而下移管理重心,调整管理跨度,规范管理行为,激发系(学院)一级管理的活力。国外知名的高校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只有系(学院)真正有了办学的自主权,真正担负起办学的责任,才会有高校更高的办学创造性和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益。
2.5增加民主管理的弹性,进一步发挥教师和大学生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教授治学,就是要依靠广大教师,特别是有典型代表性的高级知识分子,参与治学管理,防止长官意志,把学术评价权、职称评定权、教学质量评估权等交给教授们,重点要发挥教授们在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学科专业建设、质量评估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和作用,实施民主管理。发挥大学生在高校管理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重要作用,有效运用学生群众性组织和社团,腾出管理空间,提供必要的条件,让大学生们在更多的领域发挥才智,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培养能力,提高水平。这样也能增强学校管理的有效性,提高大学生对校规校纪的认同度,降低大学生对管理工作的对抗性,优化高校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推动校风和高校文化向更高层次迈进。要进一步加快高校的民主政治建设,构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平台和有效机制,充分发挥教代会、学生会、派基层组织、无党派人士代表、高级知识分子代表在学校管理的作用,扩大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和有效方式,使广大师生有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真正发挥主人翁的主体作用。
作者:喻长志 单位: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