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尽管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推行起步较晚,但建设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在高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与专项人才的培养,专门成立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积极地开展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制度、措施,有力地推动了高校信息化管理的健康有序发展。但在建设与发展的同时,也发现各高校管理信息化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正影响或阻碍管理综合效率的发挥,有必要进行认真地研究剖析并加以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对管理信息化认识不到位
管理信息化是教学上水平、管理上台阶、科研上档次的切实有效手段;是为学校师生提供获取更多资源;是协调工作、理顺管理机制的有效途径。然而,很多高校在信息化校园的建设中相对忽视了在信息化平台下管理效能的提高,没有从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高度去认识。
1.2在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硬件忽视软件
不少高校领导更重视信息化设备与硬件投入,硬件投入后都是学校的固定资产,看得见摸得着,便于日常管护;而很多软件一次性投入大,且不是实物,后续还有很多维护升级费用,在固定资产清查中也会带来诸多不便,结果造成硬件设备相应的软件跟不上,导致配置的硬件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设备使用效率不高、使用效果不佳,甚至无法使用。
1.3部分管理者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行政管理队伍人数众多,且人员结构多元化,尽管各高校开展了一些信息技术管理的专项培训,但管理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且管理者本身业务繁忙,主要表现为管理者缺乏主动把握管理信息化的意识、热情及能力。在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初期,很多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会在一定程度增加部分人员的工作量,在还没有完全体会到管理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就遇到较大阻力。
1.4各高校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水平很低,信息孤岛现象比较重
很多高校开始引入管理信息化时,缺少统一的管理和规划。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顶层设计,各部门、单位在选择及开发信息系统时要整体的思考,某些方面可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及标准化管理体系,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高校必须解决的就是系统与资源整合效率问题。
二、提高高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对策
2.1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处在信息时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对信息的把控意识与掌控能力,但这种素养不是自发形成或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引导下逐步形成的。高校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提升,需要根据管理人员的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信息化管理能力的训练,尤其要加强信息评价、信息处理和信息应用能力的训练。要把信息素养作为高校管理相关岗位的聘任重要条件。
2.2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系统
通过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系统可以对大量的基础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准确快捷地找出所需要的信息,信息化系统还可以对这些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与预判。以苏州大学后勤处为例,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运用了“江苏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在资产管理中包括了资产申请、审批、建档、保管与维护、报废处置等全过程实施信息化管理,并实现了多元的信息共享,大大节约了管理成本,提高办事效率。此外,苏大后勤处专门成立了信息管理科,构建了部门信息平台,负责对学校后勤所统筹管辖的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汇总,并依托这一平台紧密联系了各科室、各岗位之间的日常管理工作,使得信息资源共享达到最大化,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为部门的管理起到了快捷、规范、科学的指导作用。
2.3更新和完善管理制度
管理信息化是在信息化技术条件下建立的新型管理模式,因此同样需要一整套匹配的管理制度来保证管理信息化安全有效地运行。由于管理信息化极大颠覆了原有工作模式与工作流程,其配套的管理制度也需要根据新的特点进行优化调整。高校在推行管理信息化初期必须制定一整套相应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既包括对有关程序的流程、权限与保密制度,才能保证信息化管理尽快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结语
管理信息化不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的创新。高校积极推行管理信息化是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在管理模式的历史性跨越,它将积极推进管理理念的变革,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提高高校管理水平,促进高校效率与效益的综合提升。
作者:姜继晨 单位:苏州大学后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