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管理模式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管理模式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管理模式浅析

一、质量保障体系控制了教学质量,加重了教师负担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转换了政府对大学的控制路径,也在某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政府对大学的控制。一方面,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有助于提高大学教师的教学效能,从根本上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另一方面,种类繁多的教学评估形式也带给大学教师繁重的压力,限制了学术自由发展。过分关注硬性指标,造成稀缺资源浪费,过分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无法满足大学发展的多样化要求。大学扩招和师资不足严重威胁了高等教育质量,为了保障学生学习提高的合法权益,避免大学放任自流,政府构建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控制和监督大学的教学质量。尽管国家法律一再声明“不会通过质量评估干涉任何大学内部管理事宜”,但国家权威通过质量保障体系着实得以稳固,政府对大学的控制得以强化。就学术权力而言,尽管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有效的控制和避免了高校内的卸责和欺骗行为,但与此同时也削弱了大学教师的学术权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疲于应付各级各类评估项目的大学教师不能按照自身掌握的特殊的知识和技能来决定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降低了他们的教学热情。除却应对教学评估的各项要求,教师们还要努力实现自身学术成就,申请研究项目,撰写高质量研究论文,争取职务头衔等,因此质量保障体系加重了大学教师的负担,教师学术自由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就市场奖励而言,倘若大学首次评估失败,政府虽不会中断财政资助,但会减少其招生人数甚至撤销部分专业,随即再次评估。各高校力争在国家性评估中获得高分,以赚取良好的质量声誉,帮助其吸引更多生源。地方政府为了政绩着想也极力帮助地方大学通过评估,对国家级评估中表现优秀的大学施以奖励,对表现不好的大学进行财政支持,以便再次评估时有较好的表现。大学教师对教育质量的评估热情很高,因为如果多次没有通过评估,他们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总体而言,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巩固了大学内部管理权力,强化了大学队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能。但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本身亦亟需完善,主要表现在评估过程过分关注硬性指标,较少关注过程性软性指标;重总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不依院校层级定位和特色设置不同评价指标,各高校、各学科专业使用统一的评价指标。例如,教育评估过多关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头衔,忽视校园人文关怀和校园文化建设,导致高校有限的财力和资源的低效利用。

二、竞争机制刺激了教室积极性,引发了基础与应用研究失衡

各种市场取向的改革措施促使高校之间竞争态势的逐渐生成和蔓延。人事制度和薪酬体系改革强烈刺激了大学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动机,但也引发了学术造假和教师身兼数职等问题。政府资助额度的降低促使各高校不遗余力扩大招生人数,开展校企合作,引发学术资本主义盛行和基础与应用研究失衡的现状。学费制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形成以学生为重心的管理模式,但却加剧了教育不公平问题。鼓励开办民办大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但得不到政府资助和法律保障,民办大学无法与公立大学相抗衡,竞争力微弱。国家资助的削减,学费制的实施,以及多元薪酬体系的建立等措施对大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就大学教师而言,人事关系和薪酬体系改革极大提高了教师教学积极性。如今,教师岗位不再是铁饭碗,取而代之的是人事合同制,教师教学效能低、表现不良就有可能被解雇,人事合同制已经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机制,激励大学教师为寻求更高的学术成就和职业发展奋斗。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承担科研项目,撰写高质量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都刺激着教师不断前进。与雇佣制相比,多元薪酬体系的建立同样创造了激烈的内部竞争,极大刺激了大学教师的竞争意识,然而外部物质刺激如各种项目经费和奖金开始比内在动机如学术造诣和工作成就更有效地刺激大学教师,当经济利益逐渐凌驾于学术价值之上时,学术信任和腐败问题随之而生。学费制的贯彻实行,使学生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服务的消费者,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管理体系逐渐发展成型。各高校不遗余力地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刺激和督促教师提供高质量的学术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积极面对和排解各种压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等。伴随学费制而生的教育公平问题也不断突出。学费连年上涨,众多贫困学生由于无法负担起重点大学昂贵的学杂费而丧失求学机会。上大学导致的农村家庭“教育返穷”现象已司空见惯。为了给更多寒门学子提供求学机会,政府开始启动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项目,让学生贷款交学费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做各种兼职赚取生活费用。学生兼职不仅可以帮助减少家庭经济负担,还能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锻炼和提高个人沟通、工作能力。然而,学生兼职也耗费了学生的大量时间,规划不好就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学习。

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使各高校之间及高校内部陷入竞争态势之中。政府资助的削弱迫使高校开始积极营销自己的服务。其中,校企合作,增加招生名额以及学术研究成果商业化逐渐成为缓解高校财政危机的重要方式。校企合作和学术成果商业化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政府资助减少带来的空缺,但也造成了诸如基础理论研究学科与实践应用学科的失衡,盈利性应用研究的激增以及众多基础领域研究者转变研究方向等问题,引发了大学校园内学术资本主义盛行的不良状况。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大学费尽周折吸引新生,极力增加招生名额。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各高校不断更新专业和课程名称,增设专业学位和各类职业培训课程以赚取更多的学费收入,不顾校园容纳限度降低入学门槛,致使大学里人满为患,而当师资和校园基础设施配备并未随学生人数的增加而上升时,教学质量便随之下降。重新开办民办大学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竞争态势的成型,较之于公立大学,民办大学自主性较强,能进行灵活高效的内部管理,迅速迎合市场的需要,有效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和社会责任。然而,尽管我国民办大学在名义上有诸多自由,包括独立法人,独立校园,独立管理,独立颁发学位和独立的财政权,但事实上政府始终掌控者最终决定权,未经政府允许,民办大学依然无权进行自主招生或自主授予学位,且私立大学招生工作必须要等公立大学招生完成之后开展,这势必影响了私立大学的生源,而且由于招生门槛较低,民办高校教学质量也不被肯定,大多数学生宁愿复读也不选择私立高校。所以尽管我国公私立大学并存,但两者之间的竞争态势一直失衡,私立大学的竞争力也十分微弱。

作者:王军芳 单位:兰州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