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物资设备控制高校管理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物资设备控制高校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物资设备控制高校管理论文

一、高校教学物资设备采购成本控制意义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完善,高校建设投资结构呈现多样化,办学体制和办学形式随着投资体制的改变而改变。现在很多高校办学模式已经演变成为财政拨款为本,其他科研自筹并存的模式,资源获取渠道不断增多,资金筹集面变宽。对于非营利性的学校组织来说,适应市场经济,必须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完全依赖财政拨款核算显然不能适应发展,而资金投入水平对学校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以有限的资源达到效益的最大化也将成为以后高校发展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对作为高校资金重要消耗部分的教学物资设备采购进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高校教学物资设备招标采购成本控制策略

虽然招标采购是高校节省采购成本的主要方式,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要灵活使用,不能一味可以的追求招标,造成浪费,要将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以及单一来源采购结合进来共同使用,多方考虑争取减少教学物资设备招标采购成本。高校教学物资设备招标采购发展时间不长,为了能够做好招标采购的相关工作仍然需要各方长期的探索与努力,不断规范,不断进步,最终实现招标成本的有效控制。

1.计划管理,发挥规模效应

计划管理,发挥规模效应是降低高校教学物资设备招标采购成本的首要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现代高校教学物资设备的采购资金来源渠道较多,资金到位时间不同,学校为了做好教学物资设备的采购工作,需要提前将资金的筹措数目做好规划,并按下级部门的实际需要向下分配。下级单位在明确了可以使用的教学物资设备采购限额后,对照这个额度向采购部门提出合理的设备申购计划书。采购部门根据下级不同部门提交的申购计划,对申购的物品进行综合处理和安排,将相似或相同的物品归并到一起,拟定一份新的招标采购计划。通过这样的计划管理,能够减少申购随意性和采购次数,减少很多因为分散申购和采购导致的在招标时不能发挥规模效应和优势的采购行为,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招标采购的效率,集中采购,大幅降低采购成本。

2.扩大招标信息的受众面

扩大招标信息的受众是降低招标采购成本的又一重要方式。目前高校教学物资设备的采购主要以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及单一来源采购这些形式。邀请招标是主要的采购方式,同时也是公开招标采购的主要方式,邀请招标符合“三公”原则,可以通过招标选择最优供应商。同时邀请招标相比传统招标方式更加灵活,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建立的信誉良好供应商资料库选择三家以上的企业参与竞标,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因为筹集招标而造成的损失。学校将招标信息不仅在自己官方主页,还要在各大招标网站进行公布。

3.筹措采购资金,选择合理的支付方式

教学物资设备采购支付方式不同,采购成本也会有很大差别。比如货到付款和现金付款都能很大程度的减少采购成本,这需要学校拥有较好的资金实力。但是,从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资金实力来看,一般应用于设备采购的资金非常紧张。这样就会造成中标企业在提供设备时,学校不能做到货到验收付款,因此大部分竞标企业在竞标时会提前考虑学校经济实力,如果得知学校经济实力不强,就会在投标时将货款拖欠产生的一些利息和损失加到设备款中,造成采购成本提高。另外,还有一些民办院校,知道自己存在经济吃紧问题,所以在招标采购时选择融资租赁的购买方式,从短期来看,学校可以不用付出大量货款,较为有利,能够有效缓解经济苦难的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购买方式导致采购成本的很大提升。因此,学校在进行物资设备采购之前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经济情况,避免供应商因为经济情况而抬高报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采用合理的评标方法

高校采购部门在满足各部门申购物品的基础上,可以灵活的制定对自身有利的评标办法。对于那些常规性、固定的物资设备,不要拘泥于传统刻意的追求招标或者竞争性谈判等,其实只要能够在设备制造商出通过询价达到降低成本、减少沟通环节、节省时间等效果时,就没有必要再由相关部门进行专门的招标筹备,浪费人力物力。其次,在招标中,学校不能一味追求低价中标,因为首先随着招标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招标机制的不断规范,相同物品的竞标价格将趋于明朗,竞标企业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去除以后订立合理的竞标数额,所有竞标企业的利润都基本稳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如果学校一味追求低价位中标,那么很多企业将会直接退出竞标,甚至出现无人竞标的现象。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教学物资设备招标采购成本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对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升资金利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招标采购本身是一件很复杂、很艰难的工作,因为采购对象、供应商规模、采购项目都不尽相同。但只要把握好采购工作流程,不断加强采购各项管理,确保采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作者:尹士珍 单位: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