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创建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等学校发展越来越快,而扮演高校发展重要角色的管理队伍也应不断发展。因此,建立一支与现代管理体制相适应的高校管理队伍显得愈发重要。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的发展现状,针对我国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加强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可供借鉴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管理;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是对高等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学术发展、服务社会等各项职能的同时,管理水平也要随之跟上。从高校内部看,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内部结构的日趋复杂,大学正成为一个十分复杂的巨型组织,因而管理的难度也日益加大。而作为高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管理队伍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已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一、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内涵及特征
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通俗的说就是使高校管理成为一种职业,也指高校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道德和内在的责任感,熟练地掌握各项管理技能,具有以管理学知识为核心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加以灵活运用。同时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高校管理队伍应具有良好的专业道德和内在的责任感
高校管理者面对的是广大教师和学生,要时刻牢记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工作,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爱岗敬业,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并以此作为个人专业行为的理念支撑。
(二)掌握一定的管理专业知识,具备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能力
高校是一个具有复杂组织架构的学术机构,高校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马列主义理论知识,掌握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信息论等现代管理理论知识,同时还要了解国家的各项教育方针政策,并贯彻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把优秀的管理经验带到平时的管理工作中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同时高校管理队伍应各尽其才,好钢用在刀刃上,使其在合适的岗位上更好的发挥其才能。高校管理人员创新能力的高低也是衡量其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在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时代,高校管理也要跟上时代不断进步,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
(三)具备相对稳定的职业化管理队伍
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是相对于职业而言的,并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专业”。从高校管理者的角度看,管理者的专业化是指管理人员日趋成熟、持续发展的职业化管理过程,它不等同于纯粹的知识化,也不等同于纯粹的管理化,而是一种现代管理手段与先进知识理念的结合。
二、高校管理队伍现状分析
(一)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高校二级学院管理队伍一般分为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等等。而高校往往不重视这些管理人员的招聘、培养与使用。好多高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为了学科发展,往往把“家属一并录用”作为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手段。这些管理人员的专业各有不同,拥有教育管理及相关专业背景的更少,这就造成了管理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一般的局面。同时二级学院在对管理人员的使用上也存在误区,总认为管理工作就是传传话、计算机使用等事务性工作,忽视了管理在学科发展、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的穿针引线作用。
(二)专业化管理程度不够,缺乏服务意识
由于我国高校管理人员制度改革缓慢,导致高校管理队伍跟不上现代管理体制的节奏。虽然好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也试行了比如管理队伍职员制等方法。但是好多地方高校往往还停留在老一套的管理模式中,在二级学院,好多管理人员每天机械地完成学院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学校的各项任务,几乎没有精力和意识去思考如何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导致专业化管理意识淡薄。由于缺乏专业化管理理念,每天处于被动服务状态中,只关注是否完成任务,不关注完成任务的过程与质量,再加上学院领导对管理工作的不重视,缺少激励机制,导致大多数管理人员工作自由散漫,服务意识淡薄。
(三)管理队伍稳定性不高
管理队伍的稳定性不高,这与高校的重视程度有关。好多高校管理人员不能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安心工作,流动性较强。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二级学院往往只注重教学质量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生教育等几个方面,而忽视了管理的重要性;二是管理人员的各项待遇(包括工资待遇、职称评定、职业培训)与教师队伍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好多管理者都不愿意持续待在管理岗位上,转岗甚至转行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加强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突出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地位
我国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一味注重专任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大多忽视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问题。地方高校如想要向高水平、高层次大学迈进,不加强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而片面追求专任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那是很难实现强校目标的。好多高校在其教育发展规划中经常提到“人才强校”这一举措,笔者认为这里的“人才”不仅包括了学科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也包括了高校管理队伍,而且还必须把它放在战略高度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校的健康全面发展。一方面,学校顶层设计要对管理队伍专业化提出规划;另一方面,高校管理队伍自身更要正确认知自己的岗位职责。
(二)建立高校管理人员资格证书制度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管理人员被录用后一般都是通过岗前培训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再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这些证书都不能作为评定管理人员资格的标准,因此,积极探索建立高校管理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显得日益重要。该项资格认定可由政府和高校结合实际情况共同来完成。同时,根据管理者的管理层次、管理年限等因素可将该资格证书分为初级管理证书、中级管理证书、高级管理证书等三个等级;根据管理者的实际岗位可分为人事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类型。当然,资格证书不是终身制,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定的周期,周期过了以后重新考试,随着管理人员层次的不断提高、知识的不断积累,各种等级资格证书考试内容也应随之变化。
(三)加强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管理队伍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不仅要学习和掌握我国高校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更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在学习国外先进理念的同时,要注意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使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勇于创新与实践,具有吸收精华、整合资源的能力;高校或高校各二级学院之间要经常开工作经验交流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加强合作;高校可专门成立管理队伍培训部门,主要负责高校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包括新人岗前培训、在职人员业务培训、管理知识方法等培训,同时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实用性、目标性、创新性、长期性,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专业化培训体系。
(四)建立高校管理人员评价体系,弱化“双肩挑”现象
高校是一个复杂的学术机构,一般由教师、学生、管理者组成,而管理者又分为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学术管理一般由各个领域的专家、教授来承担,行政管理则要求具有更高管理才能的人来负责。而高校对这些管理者的评价一般都依靠学历、职称来衡量,根本无法度量其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在高校二级学院中,院长、副院长一般都由本学院学术水平颇高的教授来担任,这些人既要承担繁重的科研、教学任务,又要负责本学院的日常管理工作,即所谓的“双肩挑”人员。高校对于这些人员一般都以科研项目、论文等指标来评价,也就忽视了其管理能力的强弱,从而导致学术地位高的专家教授走上管理岗位以后,因其在学术和管理上两头分心,时间和精力都够不上,再加上本身拥有的管理知识一般,导致学院的管理和专家的学术都受到了影响。因此,建立科学性、针对性、合理性的评价体系,不断弱化“双肩挑”现象,让管理能力强的人来管理,让学术能力强的人做学术,实现双轨发展。
(五)成立校内专业组织,实行培训常态化
高等教育发达国家一般都设有各种教育管理协会,比如美国的全美教育管理协会、英国的大学管理者协会等,这些组织旨在协调高等教育发展、为高校管理者提供培训,维护高校管理者权益等。相比之下,我国高等学校管理方面的专业组织或协会就很少,主要也就是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一些活动让高校间相互交流一些管理经验,发挥的作用比较微弱,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管理专业化建设。笔者认为,可以在各高校专门成立类似国外的专业协会或组织,直接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管理,但业务上可以独立或中立。这些专业组织承担着促进高校间管理者的相互交流与学习、管理人员技能的培训与提高以及服务标准的制定和从业人员入职资格审核等职能,从而有效推动高校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六)建立动态薪酬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不仅包括精确定量的考核评价体系,还应该建立合理且稳定的薪酬保障制度。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也需要富有激励的薪酬制度与之相适应。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战略规划,制定出符合校情的动态薪酬管理制度。建立动态薪酬管理制度,就是要发挥该制度的激励作用,吸引并留住那些管理才能突出、服务意识强、能安心本职工作的高校管理人员。然而,考虑到高校管理工作是个长期而繁琐的过程,部分管理人员时间久了难免会出现松散、不安心本职工作的现象,动态薪酬管理制度能保证把这部分管理人员与其他人员区别对待。
四、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意义
高校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是实现高校管理专业化的前提和保证。高校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学术机构,而管理则贯穿于始终。首先,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人才,我们提倡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要重视管理,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让管理伴随教育,管理服务于教育,这样才能提高教育的质量。其次,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管理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力,再好的教育资源也需要先进的管理方式与之匹配,反之则会制约高校的发展。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有助于高校深化内部改革,提高管理效能,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从而取得最佳的办学效益。再次,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也有利于管理者的职业发展。我们知道,高校教师一般是通过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来拓展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而管理者一般没有自己专门的等级序列。好多管理者在评定职称时,往往挤占了专业技术职称的名额,这就导致他们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研究上,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而高校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因为专业而权威,拥有自己一套独立的登记评定体系,可以不断激励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因此,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高校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瓶颈,有利于高校开展专业化管理,促进了高校的持续发展。总之,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其对于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的要求也是在不断调整和变化的。因此,高校管理人员应该提高认识,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而对于高校本身而言,更应该把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大事来抓,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校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水平,使得高校的各项工作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胡冠中.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2]王少梅.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4).
[3]王兆祥.论高校管理人才队伍的素质建设[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4]杨春.我国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
[5]白刚.论大学可持续发展对管理专业化的路径依赖[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12).
作者:秦继新 单位: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