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现状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近年来,高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系统、教育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校管理信息化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高校现代化进程、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发展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分析了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就推进高校管理信息化内涵式、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管理;信息化;观念
1高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是我国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计算机、通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理念、新技术也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高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高校管理信息化是高校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常见的信息系统,诸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系统、人事系统、财务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都以校务核心业务、部门纵向业务为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校的发展需求,有效提升了高校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对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增强高校综合实力、建设“双一流”大学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高校管理信息化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1.1部分高校的信息化观念依然薄弱
高校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决定着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程度,但部分高校的信息化观念依然淡薄。首先,部分高校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没有将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其次,部门间的信息化意识和资金投入差异较大,造成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再次,信息化建设理念、思路跟不上需求,没能站在战略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信息化。最后,人财物配备有所欠缺,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信息化建设滞后、不顺畅。
1.2缺乏有效统筹、规划
多数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对信息化项目缺乏规范化管理。同时,高校各部门各自开展信息化建设,由于对信息化建设及相关技术认识有限,再加上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和绩效评估,导致信息系统建设效果不佳。此外,信息系统建设缺乏必要性、技术可行性、安全可靠性等充分论证,导致投资浪费、建设进程缓慢或存在诸多隐患。
1.3“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随着高校信息化规模不断扩大,由于缺乏整合设计、统筹规划,造成信息资源难以共享,从而会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如人事、财务、教研等基本数据无法在部门间大规模共享使用且整合困难,且个别部门的不同业务数据信息也无法共享。“信息孤岛”的现象,造成管理信息系统之间既不能有效实现信息共享又影响业务的顺利执行,已成为制约高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4缺乏人性化设计,忽视交互体验
当前,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追求实现相关功能,却忽视了信息系统人机交互界面的友好设计,用户体验差,界面不够友好,忽略美观设计,实操性较差。例如:系统没有自动控制和提醒功能,设计不完善;个别系统未统一使用身份认证;系统前端的浏览器不兼容;存在信息系统的响应时间过长、高峰期信息系统容易崩溃等问题,导致信息化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1.5运维不力,安全隐患多
当前,很多高校建设信息系统的积极性较高,但不够重视信息系统的运维,缺乏规范、系统的体系,缺乏专业的运维机构,运维主要分散到各系统开发、使用部门。同时,运维过程监管不足、投入不足,安全防护不足,主要停留在应急故障排除、“救火”处理层面,且信息系统没能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无法满足变化的需求。
2推进高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党的报告强调,要建设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教育强国,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时期对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高校信息化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高校要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变被动为主动。本文就推进高校管理信息化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2.1构建科学的信息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强化顶层设计
高校只有科学构建符合教育、管理以及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确保高校管理信息化迈向现代化、可持续、内涵式发展。高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信息化支持和服务学校战略发展目标,以前瞻性为原则,全面梳理管理职责与服务业务、信息化现状及发展需求,以管理和服务效能性、信息化发展的健康可持续性为准绳,制订统一的发展规划。同时,高校要建设校级集成平台、共享数据平台,融合软件、硬件、管理与服务,面向用户提供方便易用、统一高效的集成化服务,实现数据智慧化,为高校现代化建设、双一流建设、内涵式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从而全面提升高校信息化水平。高校还要探讨采用“管理、建设、应用”相辅相成的信息化机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组织保障体系,组建信息化管理委员会或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全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建章立制,使学校的信息化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持续挖掘信息化发展潜力,促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安全性、科学性和发展可持续性。此外,由信息技术部门负责具体建设或引进系统对接的组织、实施、技术运维,提供软、硬件技术支撑;由业务部门负责提出业务应用、功能需求、信息内容维护,配合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测试等;财务等特殊业务部门设专岗或科室,负责部门信息化规划、需求、维护协调联系等工作。
2.2信息系统全面融合创新,信息资源全面整合共享
消除“信息孤岛”,避免产生新的“信息孤岛”,提高信息化的应用效果和效率,是当前高校信息化,特别是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当务之急,而实现高校内部甚至校际间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是关键。高校应改革信息管理和服务方式,全面梳理完善业务流程以及信息系统,根据现实情况和发展需求,统一进行信息资源规划,建立统一的信息化规范和标准,最大程度保证信息系统数据交互的正确性、一致性。对信息数据、应用系统、硬件等进行考量,整体规划和设计,联通、融合各信息系统,实现端对端的流程贯通和业务协同。同时,高校要整合信息资源,统一数据服务,实现基础数据共享和业务数据交换,开展全校性的数据治理工作,提高全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质量,挖掘数据价值,提供权威数据的管理、分析,将高校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到智慧化阶段,有效支撑学校科学决策和精细化管理。此外,高校还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构建由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安全队伍、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和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构成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保障信息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为信息系统融合、数据共享提供安全保障。
2.3体现“人本”精神,提高用户体验
信息化建设成果要体现“人本”精神,要注重用户的体验,注重信息系统与用户的交互效果,要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让用户能用、爱用,从被动应用到主动使用。首先,要加强信息系统界面设计,达到简洁美观、简单易用。其次,信息系统要准确高效、安全可靠。再次,要具有交互性。交互要能随机地自发产生,要有控制设置,使用户通过最少的指令、最便捷的操作达成目标、完成任务。最后,要能动态提供和谐的服务,考虑与社会化软件、应用平台,如微信、各种平台等的融合,根据相关性和用户个性化需求,将信息聚合、服务整合后向用户主动推送信息,充分满足校领导、各职能部门、师生的个性化需求。
2.4注重信息化队伍建设,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信息化队伍建设是信息化发展的基本保障,但目前高校普遍缺乏信息化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队伍至关重要。信息化人才队伍不但要有技术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和服务意识,要能与时俱进,做到终身学习。首先,高校要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建立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培训机制,不断提升信息化人才的能力和专业素养,提高探索新技术、新方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高校的信息化水平还受制于教职工、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程度和对信息化的认识。信息化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有效应用,用户要能快速适应并积极参与,才能充分体现信息化的作用,才能切实提高高校管理信息化的运行效率、应用水平,进而提升高校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最后,高校要加大宣传,加强师生信息化技能和信息素养培训,根据不同职能和岗位进行分类培训,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各类培训,使师生不断更新信息知识和操作技能,积极推进信息化成果应用。
2.5建运并重,提高运维水平
保障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要高效、安全运转,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并适应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才能跟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步伐。随着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越来越多,信息化环境越来越复杂,规范系统的信息系统运维更具重要性、迫切性。首先,高校应提高认识,设立专项经费,建立集成开放、可扩展的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设置专业团队负责高校信息化的运维工作。其次,高校要制订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推动信息化运维工作的智能化、科学化和可持续化。最后,高校要提高主动性,促进运维团队与用户之间实现无缝沟通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集需求,完善信息系统功能和硬件条件,不断提高信息化运维水平,促进高校管理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傅宇凡,冀婧岩,高凯涛,等.117所高校综合管理信息化对比分析J].中国教育网络,2017(3).
[2]吴晓冰.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策略[J].教育研究,2016(9).
[3]傅宇凡.高校综合管理信息化对比分析[J].中国教育网络,2015(Z1).
[4]任友群.建设基于数据流的工作流——“十三五”高校信息化治理的新思路[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3).
[5]吴誉兰,舒建文,胡友君.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孤岛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2010(13).
[6]蒋艳红,陈琳.中美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与现状研究比较及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2(10).
作者:杨晓红 郭瑞 单位:中山大学核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