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村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村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村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

摘要: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农村和边远地区,虽然农村中学教学环境较过去相比改变颇多,但在农村初中数学教育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由于经费有限,农村教学设施与城市教学设施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初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们难以理解,常感到数学枯燥无味。同时,农村的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重视,很多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学生变成留守儿童,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氛围不浓厚,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提高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初中数学;农村教育;高效课堂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用更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学生的思想很单纯,当他们喜欢一位教师时,自然对这位教师的课堂感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吸收程度,对学生日后的人际交往也有着巨大的影响。正确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尊重、理解和包容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鼓励、指导和建议。如何建立这样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起主导作用,而主体是学生,教师要多关心、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情况。大部分初中学生,特别是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青春期,可能会出现敏感、脆弱、叛逆的情况。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这个时期的学生采取多鼓励的办法,对他们循循善诱,树立其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师不应把目光仅仅放在数学教学成果上,更要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情况,让学生时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学生只有拥有饱满的精神和热情才能有动力投入下一阶段的初中数学学习中去。首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被平等对待,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会让学生更轻松自在地学习初中数学知识。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多问几遍“大家听懂了么?”“你们觉得这个故事的数学原理是什么呀?”在课下多与学生交流,关注学生最近都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入手导入课堂教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中学阶段,教师和同学是学生们接触最多的人,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个稳固的桥梁,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不仅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会更加顺利,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热情也会提高,更有利于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由于数学本身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到有一些难度,教师要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和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们化被动为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

(一)设制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小组交流讨论,展示成果,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节中,笔者设计了一些动手实验或小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个别发言——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前后左右四个人组成一个小组,进行小组探究。对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这一问题进行小组内探讨,交流结束之后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作为代表,到讲台上对小组内的交流结果进行展示,教师对每个组进行点评。为了激励学生们踊跃参与活动,对于表现优胜的小组,教师可以适当地以减少书面作业的形式作为奖励。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们分工合作、发现问题、动手实验、解决问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都很高。学生们准备了三个底角大小不同的等腰三角形和三只颜色不一样的笔(黑、蓝、红),通过量角器直尺找到三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并分别用黑、蓝、红色的笔做标记,观察作图结果。学生们发现这三个随机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是重合的,得出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学生们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主动学习的过程,并且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也更清楚,记忆更加牢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多贴近学生生活

从学生角度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初中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比如,在“三角形的稳定性”一节中,要求学生们掌握“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这一知识点并能够判断一般的图形是否具有稳定性。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在农村,经常会有人家盖房子,学生经常会见到这样一种现象,盖房子时,在窗框没有安装好之前,装修师傅们都会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这是为什么呢?通过将这个问题引入课堂教学,学生们对所讲知识会更感兴趣。因为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们对于这一知识点更容易理解,不会觉得枯燥无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兴趣是奋进的动力,有了兴趣学习才会有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仅是这两种,需要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可以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初中数学课堂中来,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大部分学生在一节45分钟的课堂里最多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原因在于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收知识,造成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对知识的吸收效果并不乐观的结果。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营造数学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吸收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初中数学“概率初步”这一章节中,学生们需要掌握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要掌握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计算方法。学生们初次接触概率这一概念,难以理解是正常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把学生带入到概率的数学场景中去,通过设置互动小游戏,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在教学中设置“摸球游戏”,在三个不透明的纸箱子中装有若干个乒乓球,选择三名学生上前依次分别抽取三个箱子(分别为1号、2号、3号箱)里的乒乓球,每人进行一次有放回的抽取,抽到黄球记一分,每人进行五次摸球实验。试验结束后发现,在一号箱抽取乒乓球的学生一次都没有抽到黄色球,在二号箱抽取乒乓球的学生次次都抽到黄色球,而在三号箱抽取乒乓球的学生抽到三次黄色球。是运气吗?此时,教师向学生们揭示事实真相,原来在一号箱里全是白色的球,在二号箱里全是黄色的球,三号箱里黄色白色的球各占一半,这时学生们明白了这根本不是运气的问题,一号箱摸到黄球是不可能事件,二号箱摸到黄球是必然事件,三号箱摸到黄球是随机事件。通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为学生们创造数学情境,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们在这个情境下学习数学会更轻松,学习兴趣大大提升,学生们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总之,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中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快乐地享受学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征、个体差异及兴趣爱好去设计教学,让课堂教学过程变得活泼、生动、有趣,当学生能高兴地说出“我学会了”,那课堂教学也就成功了。

作者:梁其帅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古丰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