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效课堂构建思考(8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有效的管理是指管理者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寻求适合学校发展的管理方式,激发一切可以激发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这是学校发展壮大的源泉。而实施高效课堂教学首先就要从教师队伍建设入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障,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创造出一流的课堂。
一、实施有效管理,为创建高效课堂建立制度保障
借鉴杜郎口中学的做法:在教学改革初期利用规章制度来束缚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动,使老师长时间地按某种要求去做,就会逐步形成习惯,时间长了,也就能够内化成自己的修为或理念。现实就存在:同一学校内部不同年级之间、不同班级之间的不平衡会严重制约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这其中既有班风、学风的使然,更有学校领导、年级部领导、课任教师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的缺乏使然。为此,作为管理者要重抓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有效管理为核心,以创建高效课堂为途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和考核制度,并适时检查、提醒、督促教师狠抓教学常规,使教学常规常起来。二是重视课堂“三后”管理,即后三排学生、后进生、后十五分钟管理。
二、系统开展高效课堂实践探索活动
(一)以教导处、师训处为主导,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引领作用。作为实施有效管理和创建高效课堂的主要职能部门,教导处和师训处能走在学校各部门的前面,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指引各部门、各年级部共同参与到高效课堂的创建工作中去。积极探索“少说教,多互动”的最优化教学方式,实现课堂“省时、启智、轻负、高效”。如在文科教学中推行“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在理科教学中推行“练练、议议、讲讲”教学法,引导把自学法、探索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创设对话的课堂,倡导民主平等的教学、沟通合作的教学、互动启发的教学、创造生成的教学,促进学生个体对知识的建构和主体的全面发展。将有效管理与高效课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师的职业幸福——学生记忆久远的高效课堂。
(二)结合实际制定学校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并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力课堂为基本理念,按照新课改要求拟定《高效课堂评价表》,引领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把高效落实到以学生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师生互动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讲练结合为结构形式的具体教学实践之中去。
(三)开展“导—学—点—用”课堂结构模式实践。以“三个一”活动为载体,即“一课(同课异构)”、“一思(教学反思)”、“一研(教师沙龙)”,开展以“导—学—点—用”为结构模式的高效课堂实践与探索,这些探索活动恰似流淌着的一条看不见的思维之河,激荡起校园课堂教学改革的浪花。“导”是导思维;“学”是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引发思维碰撞和交融;“点”是点拨解惑,撩拨学生思维的“触须”,引发不同角度、更深层次的思维;“用”即学以致用,及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我们的实践体会是:教师通过简明的“导—学—点—用”这四个关键要素的教学过程设计,课堂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本质意义上的学习,训练的是思维,收获的是智慧。
(四)开展“好课堂”竞赛活动。“好课堂”旨在高效地实现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活动中,我们对“好课堂”明确三个基本定位,一是“好课堂”应追求90%+10%>100%,即必须坚守学生主体地位,坚守教学规律,不被眼前的许多“繁华”所迷乱,努力追求三维目标的达成度达到或超过100%。具体地说,要把握好起点,即课堂上至少要让90%的学生感知知识、理解知识、掌握技能。要控制好过程,讲究分层、因材施教,特别关注约占10%的尖子生和学困生得到什么样的发展。要把握好状态,让每个学生表现出积极的状态、合作的团队精神,得到情感的愉悦、审美品位的提升。二是“好课堂”必须顺应时展,要依据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尤其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改革创新,带领学生行走,引领自主发展。三是“好课堂”应有一个基本范式,我校“好课堂”的基本范式就是“导—学—点—用”模式。有声有色的竞赛活动助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推陈出新,亮点闪现,在2014年镇江“好课堂”总决赛中,夺得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地理、信息七个学科的大市一等奖,一等奖人数在镇江市同类学校中位居第一。创建高效课堂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做一个教学上的有心人,更需要教学管理者正确地谋划与探索。只有以管理为导航,采用正确、科学、务实的管理方法,引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走向高效,收获成就感,才能切实地推进高效课堂的创建!
作者:王泰山 单位: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第二篇:语文高效课堂建议
课程改革至今已经有些年头了,这些年来我也听了很多的语文公开课、优质课,可谓是华丽、精彩、绚烂,然而静下心来思考,不免有疑问产生:语文课堂上我们的学生究竟能学到什么?这些花拳绣腿的教学活动中究竟蕴涵着多少高质有效的成分?
一、观语文课堂“高耗低效”之现象
(一)目标过高,曲高弦难和
【案例描述】一次调研课上,一位教师执教《邮票齿孔的故事》,第一课时目标:1.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3.了解各国的邮票;4.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倡学生发明。且不谈教学目标在表述上是否科学和恰当,仅在短暂的35分钟内,就要实现这么多目标,怎么可能呢?目标把握不准是导致教学失败的根本原因所在。反思:很多教师目标意识不强,备课时认为目标是可写可不写的东西,接到公开课任务第一想到的是先从网上搜各种各样的教案,把其中认为精彩的环节拼凑到一块,而根本不是先制定恰当的目标,再围绕教学目标去考虑适合的教学环节。有的教师甚至为了追求看点刻意挖掘教学内容之外的东西,把一节课设计得密不透风,致使目标出现多、繁、乱的现象,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疲惫不堪,学生学得稀里糊涂。这种忽略价值导向的目标定位,其实就是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现象。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我们要直面教材和生本,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合理的目标,不能过于求全,随意拔高目标。
(二)煽情过度,沉醉忘归路
【案例描述】优质课比赛,一位教师讲余光中的《乡愁》。课已进入了交流阶段,课堂上播放起悠扬凄美的乐曲,气氛让人压抑,教师让父母在外的学生站起来,然后来到一位父母离得最远的女学生面前。“孩子,你想妈妈吗?”“想”,孩子眼圈红了,“怎么想的?”孩子语塞,说不出话来,“你是怎样表达想妈妈的情感的?”孩子沉浸在思念中,仍然启而不发。“别激动,你想妈妈时会做什么?”“打电话”,孩子终于开口了,不争气的眼泪掉了下来。“你能不能像余爷爷那样说一句话?”“乡愁是一根长长的电话线,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学生已泣不成声。“你终于体会到了思念之情。”教师满意地赞许道。教师的目的终于达到了,可教师也许从未想过,这位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的情感失控是多么让人揪心!思念是美好的,但又是悲切的,与父母远隔千里,孩子的心理承受了多少孤独的煎熬。教师偏偏要把这个事实揭露出来,而且穷追不舍,这恰似在孩子受伤的心口上撒盐巴。反思:我以前出课时也遇到过差不多的情境,当时还觉得沾沾自喜,你看孩子都激动地落泪了,他有多么深刻的情感体验啊!但过后想想,因为自己要制造这个煽情的效果,给孩子带来的是多大的痛楚和伤害。我们非要把学生煽得泪流满面,观课者唏嘘不已才算达到我们的目的吗?课堂不是教师自我表演的舞台,唯美的台词、矫揉造作的演技,是可以让课堂越来越热闹,越来越沸腾,但学生的情感体验呢?学生的需要呢?这种“越俎代庖”的煽情强势,只能使学生沦落为教师展示才华的“配角”。
二、行语文课堂“高效低耗”之办法
穿越语文教学的迷雾,走出“高耗低效”现象,这是语文教学的呼唤,也是语文教学的理想追寻。如何使语文课堂“优质轻负、低耗高效”呢?
(一)目标求“简”——冗繁削尽留清瘦
教学目标不应求多、求全,而应求简、求准。目标过高,教学难以达成;目标过低,教学失去意义。准确、简明的教学目标是切实上好每一节课的基本条件。目标的制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把准学习起点,准确处理教材,恰当划分课时任务,清楚自己每节课干什么,要达到什么要求。只有找准目标,才能进行有效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除了想让读者感受到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增强他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情感求“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情感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性,语文教学注重情感体验,但不是虚假的情感,而是清新自然、真实的情感。情感求“真”的课堂,或许不完美,但它释放出的是孩子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妈妈的帐单》教学片断:师:引读“——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这里的“读着读着”,说明了什么?生1:小彼得读得时间长。生2:小彼得读了很多遍。师:是啊!小彼得读了很多遍,心中汹涌澎湃,思绪万千,肯定也想了很多,他想到了什么呢?这时学生思路很活跃,积极发言,气氛非常热烈。生1:他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妈妈们都准备好精美的礼物送给他。生2: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深更半夜,寒风呼啸,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顾不得穿衣,抱起小彼得向医院走去。生3:他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总是准时送上香浓的牛奶。……在交流的时候,教师随机进行点拨,让学生明白母爱是无价的,大爱无痕,并以此为铺垫问学生:小彼得扑在妈妈的怀里,会和妈妈说些什么话?先让学生想内容,然后师生共同表演……如果前面的情感铺垫不够真实,学生的情绪不够投入,这样的表演环节就会成为一大败笔,让人觉得肤浅可笑。而这节课教师倾注真情,学生学得投入,表演环节让人觉得就是情之所至,感人至深。《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我们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多一份思考,多一点执着,让语文回归原生态,走一条优质轻负、高效低耗的教学之路。
作者:王彦丽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经济开发区留村学区留村中学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可以改变以往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以主体身份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获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成为探究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这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现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运用自主探究,构建高效课堂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主动探究,让学生学习更有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一种非常强烈的意愿,即希望自己成为发现者与探索者,这种心理需求在儿童世界更为强烈,这也正是学生探究的强大动力。采用主动探究,改变了以往学生的机械接收,而是让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自主地发现知识,这样更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究者与发现者,从而让学生能够以更大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动机展开更为主动而快乐的探究,从而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迎合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
(一)运用生动的故事
故事是学生所喜爱的重要活动。语文学科本身包含着十分丰富而生动的故事,每个汉字是一个故事,作者的生平趣事,创作趣闻等也是故事,这些都极具趣味性,也都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动而有趣的故事来巧妙地提出问题,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信息输出方式,能够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教学情境,视听结合,更能带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从而激起学生更为主动的探究热情。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图文声像效果来向学生直观而动态地展现桂林山水风光图,并配以动听婉转的背景音乐,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激情。
(三)制造认知悬念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从而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教学的重难点来巧妙提出问题,制造认知悬念,从而让学生的主动探究更有动力。
二、主动探究,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教学理念。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讲解式教学,而开展学生的主动探究,正是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以主体身份来展开探究。学生不再是消极而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积极而主动的信息构建者,这样才能让教堂成为学生的学堂,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与能动性,构建生本课堂,这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传统教学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教师通过文本的阅读直接告诉学生山与水的特点,这些都是直接从文字层面来提取的,并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桂林山水之美,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学生失去了思考与探究的机会,只是在机械而被动地接收这些信息,将其生硬地存储于头脑之中。很显然这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堂。而教师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式教学,通过巧妙地布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展开主动阅读与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变学生被动参与为主体参与,变消极接受为主动构建。如此一来,学生不再是存储信息的机器,而是有着独立性的学习个体,通过学生之间的探究与交流更能够体会出山与水的特点,更能让学生透过文字走进桂林,真切地感受山水风光之美,感受到作者用词的简练、生动与优美,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这样更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解读。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与探究者,让学生成为教学的真正主体,才能构建高效课堂。
三、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学习的人。这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课堂的构建不再只是追求学生获取知识的量,而是要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要看学生能否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学生的主动探究,可以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这样学生不再是机械地记忆结果,而是亲身经历学习过程,能够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从而让学生真正地学会探究,掌握学习方法,从而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从学会解决问题到学会提出问题,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分析者与解决者。这也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一)在探究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往往会产生许多不同的观点与看法,而这些在传统教学中被视为异常的举动,认为与教学无关而加以压制。其实这正是展现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创新的重要时机。而通过自主探究,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得学生得以发表个人不同见解与感受,并就这些不同来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这可以说是对学生好奇心的激发与保护,可以让学生有更多创新与发现的机会,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勇于挑战,善于质疑。
(二)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下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创新并不是凭空地创造一种新的事物,而是基于认知对现有事物的改造。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打破教材与教室的限制,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实现知行统一。主动探究改变了教师对学生的灌输,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小组成员的共同优势来展开有深度、有广度的探究,在探究中学生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释放自己的潜能,不再是照本宣科、死记硬背、机械运用,而是用所学知识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闪现着学生智慧的火花与创新的萌芽,促进学生将知识不断地转化为能力。总之,探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参与与机械接收,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所展开的自主活动,是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通过思考与思维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学生所收获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能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真正实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作者:刘晓玲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中心小学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思路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不断涌现,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的教学新名词相继出世,新生事物的出现和发展总是伴随着不断的争议和探讨,进而实现自身的完善和提高。当下,有关高效课堂的话题很多,呈现了一种百花齐放的现象。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最大化,形成一种时间和效率的和谐融合。高效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构建条件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出发,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筑中,要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教学就是教和学的和谐统一,其中学是第一位的,第二位才是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教师要以课堂为支点,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构建高效课堂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看来,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共同构筑了高效课堂的必要组件。
(二)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意义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基础的,构建高效课堂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教师教学的热情,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真正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学生转变为主动学习,从原来的“一言堂”转变为“多言堂”,从而改变了教师教学的盲目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间缩短了,给学生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去深入思考,从而加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于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的有效性得到延伸。
二、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途经
(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真正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积累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只有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而过于笼统的教学目标,是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的。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明确、详细、有层次、有步骤,要运用循序渐进的手法,实现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要注意不能急功近利,否则就会使学生出现理解能力混乱的情况,进而使学习效率降低。
(二)加强师生间的双边互动交流
教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引导者和参与者,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微观行为,在教学活动中是不是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思言行为是不是和高效课堂学习的要求相符,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就能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进而促进了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有利于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有关的问题情境,促进热点话题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消除学生的畏师心理,要和学生打成一片,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气氛,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师生间的双边互动交流成为高效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
(三)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
学生缺少自信,就会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使得学生的潜力可能是隐藏的,具有不可评估性,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去挖掘和改造。如果教师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就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生的自律感、主动性就会得到加强。高效课堂的构建,要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作为指导方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信心,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把高中数学课堂变得富有活力和生机,用丰富的教学内容、精彩的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师生共同的努力,实现高中数学课堂的高效,从而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三、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以及数学小组的建立,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在当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只发挥学生的自身的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合作,来提高其自身的数学能力,提升数学素养。还可以建立数学小组,这样学生就能做好数学预习工作,也能有效完成教师布置的课下作业。通过数学小组学习,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在遇到难点时,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被广泛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降低了高中数学教师的工作量。另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还使教学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直观性、形象性,降低了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难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问题进行不断的分析和讨论,我们明确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主体这两方面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实现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
作者:李玉萍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巨野一中
第五篇: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构建建议
小学英语教学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英语教师必须准确了解并把握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全面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举趣,加强学法指导,改进教学方式,开展英语实践活动,才能不断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进而实现高效课堂。
一、准确把握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其学习特点也是不同的,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并准确把握低中高段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该年龄段学生的实际设计教学,才能使教学更具针对性,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如小学生喜欢游戏和娱乐。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设计歌曲、比赛、角色表演、游戏等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学习动力会更足,教学效果会更为有效。小学生好奇心及观察力较强,教学中充分运用卡片、图片、简笔画、头饰、实物以及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学生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诵读并记忆掌握丰富的单词。对于教材中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距较远的陌生内容,可组织学生网络搜集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使枯燥艰涩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从而拓宽视野,增长学生见识。
二、关注情感态度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更具实效性。因而,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并有意巩固和保护学生的情感态度。如学生初学英语时,好奇心强,积极性高,教师应当善表扬多鼓励,充分树立并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一个阶段后,学习遇到困难或学生受到挫折时,教师要充分理解宽容,适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刻苦用功,有疑惑及时解决,当天的任务要当天完成,不留漏洞。尤其对于学困生,尽可能多地给予关爱,指导要耐心细致,多加肯定与鼓励,不歧视放弃,帮助其消除自卑,如此这般,才能带给他们继续学习的勇气与信心,才能让他们爱上英语这门学科。
三、创设语言环境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用英语语言工具交际,教学重点应着眼于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上。教师要积极创设学习运用英语的语言环境,提供听觉、视觉等感性认识的机会,利用游戏或情境表演,让学生有表达语言的机会,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发散思维及分析能力,提高运用交际能力。教学中创造条件让课堂练习情景化,鼓励学生口语表达时有表情,并伴以手势动作模仿、问答和复述,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文中语句表述思想、体会及自由作文等实际操练,引导学生仔细听倾,认真观察,把握语言交际的时地、内容、方式和情感,模仿说、写,灵活地运用所学过的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真正地掌握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四、培养听说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必须注重对学生开口说话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尤为重要。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并对他们进行大量、反复的语言训练。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把培养听说能力摆在首位,坚持对学生进行经常的持久的足量的听说训练。(1)采用对话表演。模拟教材中的对话材料,分角色表演对话。(2)积极开展情景会话。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景,由学生自编对话,或在小组内自由对话。(3)定期进行专题说话。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确定会话专题,如介绍人物、班级、学校、家庭、房间等。(4)自由会话。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后,发挥主观能动性,随意自选话题说话或会话,逐步养成日常听说英语的习惯。另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尽量采用英语组织教学,以增加听说机会,努力创设英语会话语言环境,既能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又可发展所学语言材料,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语境,提高所学知识的复现率,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采用上述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把游戏和教学有机结合,克服了小学生怕说英语的怯场心态,让学生自觉投入到英语学习之中。
五、重视学法指导
小学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必须渗透学法指导,学生依此学习,便能形成技巧。一是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和运用得如何;学生如何学习,方法是否科学;他们的困惑需求是什么……教师要了然于心,以便在教学中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二是学习进程中,要分步骤、分层次开展学法指导。课前要明确预习目的,借助辞典扫清障碍,跟读录音模仿朗读,标注重点疑点。课中通过对语言的感知、体会、分析、理解和训练,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学会带着问题听课、抓住要点和重点思考,积极发言展示、参与课堂活动。课后梳理复习,及时消化巩固所学内容;并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提升实际应用能力。除此以外,还要进行个别指导,矫正指导帮助寻求适合自己实际的学习方法。只要立足于学生发展,处处为学生着想,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六、开展合作学习
英语学科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学习将会大大提高互动练习机会,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习成绩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欢乐和谐的合作学习气氛中,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与同伴交流会话,展示自己的成果,成员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评比,学生体验到了成功与自信、团队的力量与荣誉感,同时也发展了互助协作精神。为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就要注意建立完善的、活而有序的合作学习常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认真倾听、遵守课堂纪律的合作精神,这样才能使合作真正达到实效。
七、课内外充分结合
《英语课程标准》极力倡导“自主性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十分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明确指出课外学习活动对学习英语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将课内训练的内容延伸至课外,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学习任务,如鼓励学生收看英语电视节目,为家庭生活用品粘贴标签,编写英语小报等,鼓励学生在课内外用英语交流等。总而言之,要想实现高效英语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运用不同手段与措施让学生乐学英语、善学英语、会学英语,真正成为学习英语的主人。
作者:杨萍 单位:甘肃省民勤县勤锋小学
第六篇: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构建分析
构建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所谓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地使学生取得最大的收获,要求教师教得高效,学生学得高效。它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各学科教学都应向这一目标努力,小学英语教学也不例外。但从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教师怕教、学生怕学,课堂低效情况严重,频频出现问题。那么,如何改善课堂教学,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呢?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构建高效课堂,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先导。所谓兴趣,就是指人们探求某事物的积极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一旦学生对英语感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去学习、探索。相反,缺乏英语学习兴趣,他们就极可能形成散漫的学习态度,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巧妙设计导入
生动、新颖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使学生乐学、爱学,积极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因此,教师要巧设开头,先声夺人,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小学英语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如歌曲式导入、提问式导入、悬念式导入、复习式导入等,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要依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需求,灵活多变地加以运用。
(二)精心设计游戏
小学生天玩、好动,游戏教学符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融入新课,兴致盎然地学习新知识。
(三)有效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栩栩如生的情境,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野餐、旅游、问路、看病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这不仅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效课堂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好坏。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让学生喜欢上教师所教授的学科,还有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实现高效教学。这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积极努力。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变课堂控制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合作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勇于表达。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教师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要多关心、爱护学生,处处体谅学生,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更要加倍给予关注,了解和体谅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处,善于发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同时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多给他们介绍一些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以激励为主,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加倍努力去学习。再次,教师要尊重学生,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教师和学生的人格是平等的,学生和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思想,在教学中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切忌不能因他们学习的好坏、家庭条件的好差而差别对待他们。这样,以学生为主体,把关爱、尊重带进课堂,学生就会感觉课堂像温暖的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三、落实小组合作学习
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单位,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小组成员一起学习、探索、讨论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纷纷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但效果却不太理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小组合作的内涵,把握小组合作的实质,表面看来是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际上仍是以自己为主体进行教学,导致小组合作流于形式。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落实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合理分组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为了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有所发展,组与组之间能够公平竞争,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这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基础。
(二)明确职责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有学生无所事事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教师在分好组的同时,就应根据学生自身能力,为他们分配适合的角色,如选择综合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选择口语表达能力好的学生担任汇报员等,以确保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促使学生共同发展。
(三)布置任务
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目的明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将所有问题都设计成合作学习任务,应从中提炼一些有难度、有挑战性的需要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让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分析、讨论,以得出结论。
(四)及时点拨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既不能控制学生的言行,也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而应参与到学生当中,共同体验,在学生思维受阻、讨论主题偏离正确方向时,及时加以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正确的思路,经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得出答案。
四、结语
高效课堂的构建关键靠教师,我们必须以新课程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实际和教学需要出发,不断探索与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实现高效教学,为小学英语教学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作者:丁佳玲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晨阳学校
第七篇: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思考
一、明确教学目的,了解课程特点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分析、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取信息技术知识,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他学科不同,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自身的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合作,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开放性。因此,教师要把握好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特点,才能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一堂成功的信息技术课,需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认真备课是有效课堂的基础和保障。教师只有备好课,才能科学地、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有效备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备课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现有的教学条件,明确教学重难点,把握好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要分析学情,一方面要认识到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差异性,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灵活地设计教学环节。怎样才能把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重难点都不同,教师要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有清晰的认识,信息技术课一般是在机房进行的,教师要提前对计算机的运行情况、教学软件能不能达到实时监控等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考虑。首先,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整合教材,创新教材,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的设计既要体现学生的共性,又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其次,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有梯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案例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并且能够把学到的信息技术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再次,教学时间的安排要合理,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实践、操作。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给予表扬和肯定,多和学生交流和沟通,做到有备而来,胸有成竹。
三、不断学习,定期培养,以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综合水平
要想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率,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信息技术专业素质,怎么能实现教学的高效率?所以,学校要重视信息技术老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的高效率,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途径主要有两个:第一,信息技术教师首先是学信息技术专业的,这样的老师在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方面更加专业一些;第二,可以通过培训、学习、研修等方法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信息技术教师在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方面,除了参加定期培训以外,还可以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不断探索,加强交流,通过自身努力和相互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四、更新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应该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1)运用计算机教学。教师利用计算机教学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就是教师通过控制软件把学生的计算机都控制起来。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把计算机联网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共享,这样能够提高教学的高效率。另外,教师通过控制学生的计算机,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2)小组化教学。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都是在教师的指导和督促下完成教学目标,导致学生的依赖心理很强,自己不能完成信息技术的学习任务。所以,教师要运用小组化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成绩、性格、能力等特点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比如,班级内有40个学生,教师可以把他们平均分成8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内有5个成员。教师给每个小组布置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努力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努力,从而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基础水平,提高学习效率。
五、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实践证明,学生只在课上练习,很难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也可能不久就会忘记学到的内容。因此,教师必须延长学生的练习时间,使学生巩固知识。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教师永恒的追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永恒主题。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把提高教学效率作为一件头等大事来对待和研究,最终向优质教学迈进。
作者:周丽娜 单位:河北省正定县第七中学
第八篇:课前精心准备下的高效课堂分析
课前准备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有效的课前准备能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实现数学高效课堂目标。那么,如何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创建高效课堂呢?
一、转变观念,改革备课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加之课堂也不像预设的那样一成不变,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备课要从新课程理念出发,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活动设计上下功夫,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认为备课可以打破框框,淡化应检性,强化实用性,简化烦琐的书写和机械的环节设计,使教师从繁重的机械书写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钻研教材,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创新教学设计,强化教学反思,注重教学效果。如可以在教科书上圈圈点点,标记批注,也可以活页备课、电子备课等,但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一切都要为提高教学效益服务。
二、钻研教材,灵活设计课堂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钻研教材则是备好课的关键。于永正老师说过:“教学的艺术就是钻研教材的艺术。”
1.深入研读课标、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把握课标,吃透教材,对课标和教材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解读。教材内容多是文字的、静止的、平面的、结论性的,而课堂教学应是有声有色的、立体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创造活动。所以,教师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感悟教材,领会教材,定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整理、再创造,充分挖掘教材蕴涵的教育因素,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丰满,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灵活设计教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潜能。设计适合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并使枯燥的知识点变成吸引学生急于学习的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法的设计要灵活多样。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做到教学有法与教无定法的和谐统一。
3.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经指出,形成一种独立的学习方法,要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我国古代早就有“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理念。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信息源,教师应依据新课程目标,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方法引导和点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这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学生探索的起点,也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兴趣的动力。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恰到好处的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更能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问题设计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问,问题太深太难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太浅太易又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应让学生跳一跳后摘到桃子。问题太密太多,无从下手,问题太少太小,缺乏刺激,达不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问题设计要简洁、精练,有启发性,让学生一听就知道你在问什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接受知识的过程成为一个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过程。
5.创设生动情境,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如上课伊始可提出问题,也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或视频,或展现景物图片,或置身生活场景等,创设问题情境、游戏性情境、竞争性情境、操作性情境、体验成功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6.整合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益。课前要准备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手段、形式,并要善于开发、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如校内校外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素材性课程资源等。农村学校常使用小黑板、投影仪、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小黑板或课件上的文字、图案,甚至文字的排列、颜色都要精心设计,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熟悉学生,做到分类施教
1.指导预习,夯实新课基础。预习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预习能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在学习方法上和心理上做好必要的准备,使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心中有数。在布置预习时,教师要提出一些联系教材内容、突出教材重点和突破教材难点、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预习要求,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使学生的课前预习真正落到实处,为新课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2.了解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教学是由教与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制约学,学也制约着教。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教师既要了解全体学生的一般特点,如整体知识水平、学习风气等,据此确定教学的难度、广度和深度,又要了解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便因人而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我认为只有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教学过程,实行统一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最优组合,共同探究,互相合作和相互监督,才能使得每一位学生得到锻炼、提高和发展。
四、认识自我,扬长避短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反思自己,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优势得到充分的体现,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弱点和缺点减少到最低点。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弱点,扬长避短,设计出符合自己实际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教学效益。
作者:刘鹏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六坝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