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培智数学生活化高效课堂创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随着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正在建立,对培智学校的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007年2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该方案首次将培智学校的数学学科更名为“生活数学”,对培智数学教育设定新的目标:“以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与生活相关的简单的数的概念、数的运算、时空认识、以及数的运用,学习运用简单的运算工具等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计算技能、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此次方案提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数学的生活化,强调数学的实用性,这使培智学校的数学教学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是现在的培智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只关注其现实性和趣味性,却忽视了数学教学的目的性、实效性和客观性,致使数学教学走入了极端“生活化”的误区。
1培智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
1.1数学“生活化”喧宾夺主
数学回归生活,并不意味着生活就是数学,也不意味生活可以替代数学.数学是抽象和理性的,生活却是具体和感性的。在实际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一味追求数学的“生活化”,把联系生活作为唯一的数学教学方法,数学课变成了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课。数学教学变成单纯地研究学生的实际生活,片面追求数学的“生活化”,削弱“数学化”,喧宾夺主,用“生活化”取代“数学化”。在倡导“数学生活化”的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区别。过于放大“生活化”,导致的后果是阻碍智障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形成学生对数学的错觉。
1.2数学“生活化”缺乏实践
“生活化”情境的设置和素材的运用,一方面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体现开放性、创造性与挑战性;另一方面要以智障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素材必须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素材,不仅可以调动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可以使智障学生体会创新来自实践的道理。但是,如果学生对素材缺少直观的感性认识,“生活化”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学中除了注意“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外,还必须加强实践活动,使智障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收集生活素材,积累经验,更好地认识数学和生活的依存关系。
1.3数学“生活化”流于形式
倡导“数学生活化”,首先要理解“数学生活化”的本质和精髓,不能为“生活化”而“生活化”,“数学生活化”是将数学回归生活,在生活中提升数学,使生活与数学相得益彰.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生活素材情境简单化,甚至走向形式。例如讲四则运算时,不是从“买东西”引入,就是从“卖东西”开始.内容虽然现实了,但意义不大,缺少思考性和挑战性。没有把握“数学生活化”的真正内涵。倡导“数学生活化”并不意味着将所有的数学知识全部“生活化”,也不意味着将数学泛化和庸俗化,更不意味着每一节数学课都要创设问题情境。因为过分依赖生活情境,难免会掩盖数学的本质,削弱数学本身的魅力。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让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供虚拟现实,达到完成真实性任务的目的。如果多媒体提供的生活化情境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没有带给学生智力的挑战和认知的冲突,那么这样的教学手段就是流于形式,这样的“生活化”有点形似神离。
2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要构建培智学校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要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就必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适当做些变形处理,让数学更多的联系实际,贴进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在培智学校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因此,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性,注重实践第一,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整体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处理:
2.1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然而,现行教材中,往往出现题目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的情况,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识,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例如:教学乘数习题:一个粮店一天售出面粉8袋,每袋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这样一道例题学生感觉与自己生活太远,与自己的关系又不是很密切,所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照着原例题讲,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于是笔者利用课后的一道练习题为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延伸开来。开始笔者就让学生猜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的流掉多少千克水?同学们一听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类似的事情,于是兴致盎然:有的猜测5千克,有的猜测10千克,还有猜测20千克的。一个漏水的龙头一天流掉10千克一个月(30天)会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马上算出300千克。随着计算结果的出现,学生不觉吃惊:哇!这么多呀!这道应用题又来源于生活,所以他们感觉不难,而且有趣,同时受收到了节约用水的教育。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2.2创设生活情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努力去创设生活情景。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创设一定的情境,能有效的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源于生活,实现“生活化”和“数学化”的和谐统一,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理念,也应该成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所以我们教师应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帮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作者:王亮 单位:江苏省建湖县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