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问题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内容摘要】民办高校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一批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的出现和发展又可以提高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民办高校应以产教融合为先导,借鉴国内其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经验,构建与自身特色和办学定位相符合、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民办高校;课程体系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必要性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产教融合是指产业链与教育链的全方位融合,学校与企业之间相互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生产计划,重新塑造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企业、学校与人才的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成长体系。
(二)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1.满足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通过产教融合,民办高校借助企业资源,提升其人才培养的能力,通过提高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从而实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2.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应用型人才对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非常重要,而民办高校是为各地区输送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由此可见,民办高校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两者之间应当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学校与企业之间通过深度合作培养学生,相互扶持、相互协助,积极主动与市场对接,充分发挥民办高校的优势,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3.促进学生的充分就业。产教融合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保证民办高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一方面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知识与行业紧密相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毕业生了解企业和行业的实际需求,初步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从而保证了学生的未来就业。
二、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准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才培养中属于最重要的环节,目前大部分的民办高校在办学定位方面都是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却没有贯彻始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沦为一种口号,普遍的做法是模仿公立高校的办学思路和方式,机械地拼凑各类课程,导致培育的学生综合素质不强,在校学到的专业知识也不能较好地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毕业后较难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需求。
(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现在社会的普遍认知是人才培养不仅是政府、高校与企业的责任,同时也需要社会机构、公众等多元素主体共同参与,而专业课程设置决定了培养什么样素质的人才。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出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要突出产出导向,要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设定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其中民办高校在如何优化课程设置方面普遍做的不好,以如何设置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为例,普遍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多是按照学校领导的观点,或是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进行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缺乏事实依据。由于缺乏社会机构、企业单位的参与,再加上民办高校也没有对地区经济、企业、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进行有效调研,导致专业课程设置质量不高,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存在差距。
(三)课程体系不合理。民办高校设置的课程是学生了解和学习理论知识和岗位知识的主要途径,如前所述,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与社会存在脱节,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一方面,企业、社会机构参与少,以此为基础设置的课程可能不是企业需要的,或者与社会、行业的需求脱节;另一方面,普遍存在不同程度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应用的情况,理论课程所占的比重较高,或者即使设置较高比例的实践课程,但从课程实际效果来看,还是偏理论的分析和讲解,实践环节略显薄弱,理论和实践内容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从课堂教学选用的教材来看,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缺乏编制自有教材的意识,教材几乎都是沿用通用的课本,甚至直接照搬985或211高校同课程使用的教材,现有的自编教材,也是由高校教师独立完成,基本没有与当地企业进行教材的设计和开发。
(四)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其培养人才的效果,决定其培养出的人才质量的水平。目前民办高校普遍的师资准入制度还是强调学历文凭和毕业院校的类型,直接导致教师队伍以应届硕士生、博士生为主,这些教师在原来毕业院校接受的普通高等教育大都是传统的培养模式,理论知识较为丰富,再加上毕业后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几乎没有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缺乏专业实践能力。部分民办高校对于教师的再培训工作还有待深化,更多强调的是岗前培训,对于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培训略为欠缺,导致部分教师对于自身未来的发展较为迷茫和缺乏动力。
(五)人才培养评价不科学。有效评价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是人才培养环节中的反馈调节机制,通过分析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一方面能全面评估出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另一方面也能科学地判断出学校的人才培养还存在哪些不足,由此进行相应地改进。从目前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评价的实际做法看,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人才培养评价指标的设置基本以学生的期末成绩、就业率、学分完成情况等几项指标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评价维度较为狭窄,导致评价的结果不能如实反映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评价有些片面;二是评价主体较为单一,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由学校单方面完成,如任课教师、辅导员、其他行政人员等,而像企业、社会等其他组织不参与学生的评价工作,由此导致没有站在岗位或行业的角度对人才进行评价,这样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优化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人才培养目标复合化。民办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兼顾各个主体的不同需求,不能仅站在高校角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一是政府方面作为地方经济的引导者,应集合各个职能部门归纳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利用大数据定期收集、整理人才需求信息,为企业和学校培养人才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二是企业层面,要转变错误观念,不能仅是被动地参与到产教融合,要从根本上认识到通过产教融合能够有利于企业在行业的竞争,将自身技术创新、生产理念、行业发展前景、人才需求的要求等有效信息及时与民办高校进行分享与交流,积极参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和修订;三是学校层面,转变办学思路、管理理念,办学观念,正确认识并顺应产教融合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举办座谈会、去企业参观,增加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主动邀请当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时调整学科专业,提升产教融合的效果。
(二)构建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在产教融合课程体系的设计上,民办高校应当科学分析地区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构建适应地方发展的课程体系。一是在招生环节,根据以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去向对各专业的招生规模进行重新规划;二是建立专业淘汰预警机制,民办高校应每年对现有的专业进行量化考评与统筹规划,对夕阳产业、即将淘汰产业、就业率低的专业进行科学地评估和预警,降低这类专业的招生规模,针对连续2~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差的专业,应当进行评估与调整;三是在课程设置方面,要高瞻远瞩,联系地区经济产业结构转型要求、产业未来发展规划、新兴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专业设置,同时配套专业进行课程体系规划;四是打造优势专业,民办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拥有的教学资源,淘汰老、旧专业,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建设有地方特色的专业。
(三)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从目前了解到的民办高校实践教学现状来看,普遍以教师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师生互动,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培育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单纯地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可以考虑由政府、高校、企业等多个社会主体共同投资参与,通过全新建立或翻新原有的工厂共同建设实训基地项目,实训基地是联通学校与企业的桥梁,在实训基地由教师、企业导师联合进行实践训练,给在校学生提供了高度仿真的模拟环境,一方面实现资源的有效互补,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另一方面,给学生充分锻炼的机会,熟悉了解岗位特点和岗位要求,提升产业适应能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民办高校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对现有的师资队伍进行有效的建设,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培养并引进双师型教师,摒弃过去只重学历、职称的观点,选拔既有高水平的理论知识,又具备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从而保证教师的教学内容贴近实际工作要求;二是采取校企双向聘用的模式,一方面定期将现有教师送到产业一线,到企业直接参与实践学习和交流,进行顶岗;另一方面聘用企业导师走进课堂,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适用性;三是优化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是激发教师能力和发展的有效举措,民办高校可以将教师参与企业挂职锻炼、成果产出效果、学生实际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量化处理,将这些激励标准与其薪酬待遇直接挂钩,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培训,一方面教师能获得相应的物质奖励,另一方面又提升了教师参与实践培训的积极性。
(五)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作为人才培养最后环节非常重要,应摒弃以考试成绩为导向的单一评价方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一是根据产教融合对人才的要求,对应用型人才的评价应以能力评价为首要考虑要素,评价考核的重点主要针对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可以考虑学生自主评价、教师评价、第三方评价,此处的第三方评价主要指企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机构,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主体;三是评价方式方面,采用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方式,改变学生只注重“考试结果”,唯分数论,轻视“学习过程”,重视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江文.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软件工程,2021,24(1):60~62
[2]肖云,郭忠林.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1:100~102
[3]吴杏媚.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0,29(1):94~98
[4]徐哪.MOOC在我国图书馆学教育中的课程建设研究[D].湘潭大学,2020
[5]刘柏森,赵莉莉,朱晓明,王岩.多元智能视阈下应用技术大学综合实践教育研究[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21,1
[6]梁正其,巴家文,安清明.教学服务型大学《鱼类增养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以铜仁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21,1
作者:耿晶晶 单位:武昌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