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外合作下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浅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和全球化,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在这个过程中,各行业对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培养国际化人才成为国家的战略需求。本文结合文献和工作经验对现有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并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路径提出了建议。
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机构国际化是必然趋势。新时期,中国高校国际化也是教育开放的必然要求。新时代需要大量具有全球视野和远见的优秀国际人才,为国家、地区和产业发展服务[1]。在这样一个教育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下,国际化是中国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国际化战略已经成为大学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
一、国际化人才培养意义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增强,世界掀起了教育国际化的浪潮,在国际范围内教育资源共享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时代特征之一。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利用经济技术优势,通过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以及制度优化培养了大量具有综合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意识和胸怀、世界一流的知识结构、国际视野和能力,善于抓住机遇,在全球竞争中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在教育国际化方面,中国高校仍然处于劣势。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对外开放的要求,应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2]。对于中国高校来说,面对挑战和机遇,应重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进一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尤其是中国的“一带一路”正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培养国际化人才已成为国家的战略需求。
二、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
(一)国际化课程数量日益增长
目前,高校商学院以及经管学院主要开设了跨境电子商务、文化管理等课程,如国际贸易英语函电、跨文化交际、国际营销等。可以看出,与国际化相关的课程主要集中在少数院校,部分院校的学生没有学习过与国际化相关的课程。这也反映出国际课程没有覆盖全校,数量有限。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过程中,学校是重要的支撑,教师是不可或缺的领导者[3]。因此,学校应该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际化活动。教师的能力对学生能获得多少知识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教师能力的提高。其次,国际化教师的水平不统一,普遍偏低是个大问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国际化发展。此外,管理者在教学过程中做决策时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但是采访老师时,发现老师们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的机会更少了。
(二)国际化发展需求增长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需要发展国际能力。但很多不良媒体和不正规组织把握住了这个赚钱的机会。因此,社会上充斥各种各样的信息,有真有假,很难区分,所以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所以,学校提供的各种资源成为他们最信任的资源。但是,由于学生获取消息的渠道单一,在没有特殊途径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学校获取信息,影响学生国际能力发展[4]。
三、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类型缺乏多样性
外语学院虽然聘请了外教,但数量有限。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在第一年和第二年,每周只有一节外语教学课。课程时间短,每节课与外教交流的时间非常有限。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老师的高要求,几乎没有全英语教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比英语专业的学生处境更糟[5]。在日常评价中,成绩仍然是检验效果的主要方法,“应试教育”理念普遍存在,学习往往以理论学习为主,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试教育”输出的大量高素质人才进入社会后,往往表现出国际知识储备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等问题,理论与实践脱节。因此,人才输出不足导致国际竞争环境下各行业急需大量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导致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缺乏系统的掌握。此外,与国际化相关的课程不多。除了外语专业的学生,很少有其他专业的学生能够实现双语教学,学生没有语言环境。即使是外语专业也很少开设与国际化相关的课程。大三的跨文化交际和外贸商务函电都是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与国际化相关的课程,内容非常有限。虽然近年来,高校一直在不断进行变革,比如工商管理学院2020年开设《国际商务》课程,财贸学院2021年开设《跨境电子商务》课程,表明我国高校正在逐步将国际人才培养纳入其人才培养方案,但是各部门之间的壁垒并没有被打破,学生很难接受其他高校的课程,缺乏对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无法获得系统的知识。
(二)学生获取信息有限
为了适应国际形势,许多高校与外国大学有密切的联系,并有海外交流的渠道,但是名额非常稀缺,这意味着学生在校期间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非常有限,而且在外面学习和交流的时间很短。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短暂的交流并不能让学生了解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也不能满足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虽然许多学生渴望出国了解世界,但他们没有可靠和稳定的方法了解信息。网上的信息很复杂,很多海外留学机构的专业性值得怀疑。如何找到适合他们的高校,想出国需要达到什么要求,想就读的高校有什么资质,都是困扰学生的一些问题,导致他们错失学习机会[6]。
四、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改善措施
(一)增加课程类型
国际教师队伍建设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或学院可以为教师提供机会,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参与各种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适当提供英语课程,并增加与国际化相关的课程。教师作为大学国际化主体,在提高大学国际化水平中起着关键作用。具有海外学术经验或工作背景的教师在促进教学和研究国际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聘请外国专家和教师,拥有一定比例的留学回国人员,也是大学国际化的重要表现。因此,高校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加大对本土教师和行政团队的国际化培训力度和引进国际教师,形成人才聚集优势。设立更多的国际培训项目,以提高教师的国际交流能力。一是可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中外联合教师培训,支持骨干教师赴国外参加短期培训,政府资助选派教师出国留学等,不断提升高校本土教师的国际化能力。二是要在资金上支持青年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消除经费障碍。让更多的老师出国,开阔视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国际化能力的提高对高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开辟学生获取信息途径
国际化人才的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新鲜。许多学生已经意识到对外交流和学习的重要性,出国留学可以看到国外和学习的优势,有利于未来的发展,开阔视野,增强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学生们的想法符合当今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高校应继续重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课程计划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理解国际形势的能力,了解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懂得在国际环境中考虑事情。此外,高校应继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与国际接轨。目前,高校在汉办、大学生赴美带薪实习、与国外其他高校合作等项目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些学生有机会通过高校的外汇项目出国留学。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一些问题。比如对外项目,名额有限,只有少部分学生可以通过高校走出去。此外,虽然学生渴望出国了解世界,但他们没有可靠的学习信息,错过学习机会。高校的一些对外交流项目是学生最愿意参与的。高校可以建立相关渠道,为学生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让学生有更多的途径了解国际形势。除了帮助学生,还应该了解他们的需求。这样,可以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法。
五、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因此,对于中国高校来说,面对机遇和挑战,应该重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全球化提升国际竞争力,特别是在中国的“一带一路”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的情况下,培养国际化人才以适应我国的战略需求。作为教育工作者,希望可以不断进步,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海燕.“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与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17(06).
[2]付晓.“新工科”背景下中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06).
[3]高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02).
[4]洪秋妹.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0).
[5]胡斯嘉.论武汉大学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
[6]李庆领,吕耀中.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面临的问题与发展策略[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02).
作者:聂嘉瑜 单位:淮阴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