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高血压病相关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高血压病相关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高血压病相关研究

【摘要】目的讨论骨质疏松性骨折高血压病相关性,并为高血压人群如何制定防范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制定可行的方案。方法回顾2015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在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118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是否患有糖尿病、冠心病,测定患者股骨颈和腰1—腰4椎体骨密度值,体质量指数BMI(g/cm2),通过生化分析仪化验血生化指标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比较两组患者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分析高血压病和骨质疏松骨折两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之间在哪些方面存在相关性。结果试验组平均年龄更小,吸烟嗜好者更多,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性别、民族、饮酒嗜好均差异不明显,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骨密度值均低于对照组,但在股骨颈部位两组间差距更明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腰椎部位两组间差距不明显,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病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风险可能与患者年龄、吸烟嗜好、糖尿病、冠心病、体质量指数及甘油三酯水平等呈正相关,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负相关,而与患者性别、民族、饮酒嗜好等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高血压病可进一步影响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加重骨质疏松症,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病;骨密度;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

在临床工作中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高血压病均为老年常见病,骨质疏松性骨折,也称之为脆性骨折,多见于老年骨质疏松人群,是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肌力下降等,即使在轻微暴力作用下就可能造成严重的骨折,常见部位为髋部、胸腰椎及前臂远端等。高血压病是以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异常升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有研究证实高血压为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合并有高血压病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也不在少数,有研究显示原发性高血压病和骨质疏松症存在联系[1],本文旨在讨论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高血压病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并为高血压人群如何制定防范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制定可行的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2015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在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118例,年龄65~93岁,其中女性76例,男性42例。其中55例既往患有高血压病者作为试验组,63例既往无高血压病史者作为对照组。本研究的纳入标准:患者均为骨质疏松性骨折入院患者,既往已确诊并符合WHO提出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患者55例和既往无高血压病的患者63例;排除标准:1)既往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库欣氏综合症等影响骨代谢的内分泌系统疾病。2)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者。3)患有晚期肿瘤者。4)既往长期使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者。5)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6)因妇科疾病行附件切除等非正常绝经者。

1.2方法及观察指标

本研究已取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同意,所有研究对象均对研究知情同意。采用回顾性研究法,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岁),吸烟史,饮酒史,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患有冠心病,通过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韩国奥斯托双能X线骨密度仪,OSTEOSYS.,LTD)测定患者股骨颈和腰1—腰4椎体骨密度值(BMD,g/cm2),并通过系统软件测算患者体质量指数BMI(g/cm2),通过生化分析仪化验血生化指标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比较两组患者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分析高血压病和骨质疏松骨折两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之间在哪些方面存在相关性。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x-±s)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所有的118名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经统计学分析,试验组较对照组的平均年龄更小(P=0.048*,t=2.413),吸烟嗜好者更多(P=0.041*,χ2=4.312),糖尿病史者更多(P=0.011*,χ2=2.204),冠心病史者更多(P=0.047*,χ2=-1.047),体质量指数水平更高(P=0.047*,t=0.872),甘油三酯更高(P=0.024*,t=-0.754),低密度脂蛋白更低(P=0.001*,t=-1.005),上述差距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性别、民族、饮酒嗜好均差异不明显,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分析

对比两组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颈部位骨密度值,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但在股骨颈部位两组间差距更明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腰椎部位两组间差距不存在显著性(P<0.05),详见(表2)。

2.3骨质疏松骨折合并高血压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患有高血压病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风险可能与患者年龄(P=0.048*,t=2.413)、吸烟嗜好(P=0.041*,χ2=4.312)、糖尿病史(P=0.011*,χ2=2.204)、冠心病史(P=0.047*,χ2=-1.047)、体质量指数(P=0.047*,t=0.872)及甘油三酯水平(P=0.024*,t=-0.754)等呈正相关,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P=0.001*,t=-1.005)呈负相关,而与患者性别、民族、饮酒嗜好等无明显相关关系。

3讨论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展,骨质疏松症和高血压病作为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以往相关研究发现高血压病增加了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2],高血压病患者动脉硬化指数升高的同时伴有骨矿物密度减少,骨质密度下降,骨折风险提高[3]。目前高血压病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机制仍不是完全明确[4-6],观点基本集中在以下几点:1)在血压调控机制中占重要地位的RAAS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调控血压过程中产生的调节因子血管紧张素Ⅰ和Ⅱ,在破骨细胞骨吸收的过程中同时起到重要作用,在骨组织中也可能存在调节骨吸收的RAAS系统[7];2)高血压患者的内皮细胞内钙离子拥堵异常升高,钙代谢紊乱,尿钙排泄增多,产生负钙平衡,导致钙激素水平改变,继发性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促进骨吸收和肠钙吸收增加,动员骨钙释放入血,恢复血钙正常水平,同时骨钙减少,骨密度下降,造成骨质疏松;3)高血压可导致体内某些激素例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变化,而这些变化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发生[8]。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患者平均年龄低于对照组,而骨密度值低于对照组,尤其在股骨颈部位(腰椎部位差异不明显考虑可能与老年性腰椎增生硬化有关),说明患有高血压病可能加快骨质疏松症的发展,使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提高,这与国内外相关报道保持一致[9-10];另外,试验组中吸烟嗜好者更多,与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试验组的体质量指数及甘油三酯水平相比对照组更高,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对照组低,提示高血压病可能会使得脂肪堆积并对血脂代谢的调节产生影响。本研究证实患有高血压病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可能与患者年龄、吸烟嗜好、糖尿病、冠心病、体质量指数及甘油三酯水平等呈正相关,而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负相关,与患者性别、民族、饮酒嗜好等无明显相关性。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小,且病例局限在天津市城镇老年居民中,不能除外地域限制及其他内科疾病对试验结果的干扰及混杂,数据可能存在较大偏差,需进一步收集相关临床病例扩大样本量或联合多地形成多中心研究,共同揭示高血压病对骨质疏松以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影响,通过健康宣教降低人群高血压病发病率,对高血压病患者加强骨密度检测率,控制骨质疏松症的进展,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同时应积极治疗高血压病,控制血压水平,降低并发骨折的风险以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9]周军,苑福升,冯晰民,等.沈阳市区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常见易患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3):67-68.

[10]吴钒,吴华珍,李志钢,等.绝经后妇女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0):101-103.

作者:韩栋 卢晓栋 王奔 张庆 单位::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