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血压术后社会关系质量干预效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血压术后社会关系质量干预效果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血压术后社会关系质量干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社会关系质量干预效果。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106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109例设为观察组,实施社会关系质量干预。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领悟社会支持(PSSS)、心理韧性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SSS(65.46±5.70分)、心理韧性(73.59±15.21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53.38±6.45分),以及3个指标干预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社会关系质量干预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心理韧性和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术后康复。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社会关系质量;领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由于血压过高引发脑部小动脉或微血管瘤破裂引起脑实质内出血,病情危重,一般行外科手术引流或清除血肿[1]。术后大部分患者神经系统会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出现大脑认知功能和肢体运动障碍,引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或丧失,甚至完全需要他人照顾,易导致心理韧性水平降低,引发悲观、抑郁情绪[2]。社会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和亲密程度,反映个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3]。对于患者而言,社会关系质量的高低关乎到疾病的康复和预后。基于以上理论,本研究团队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社会关系质量干预,以帮助患者身心状态尽快调整和恢复。

1资料与方法

1.1—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215例。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标准[1]且首次发病;行外科手术清除血肿,出现完全或部分卒中者。排除标准:合并其它神经系统疾病、病毒性感染者;严重心血管、肝脏、肾脏等疾病;严重认知功能障碍;依从性差者。将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收治106例设为对照组,男55例,女51例,年龄41~79(65.36±4.81)岁;高血压病程2~6(3.37±0.42)年;手术距发病时间:<12h49例,12~24h57例;脑出血量43~114(80.72±3.94)mL。将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收治109例设为观察组,男57例,女52例,年龄40~78(64.93±5.07)岁;高血压病程2~5(3.40±0.45)年;手术距发病时间:<12h51例,12~24h58例;脑出血量44~116(80.26±4.28)mL。2组基本情况比较,性别(χ2=0.004,P=0.952)、年龄(t=0.638,P=0.524)、病程(t=0.505,P=0.614)、手术距发病时间(χ2=0.007,P=0.934)和脑出血量(t=0.837,P=0.4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1)心理护理。患者对脑出血及脑部手术有担忧和恐惧心理,待患者意识清醒后,护士及时说明疾病状况和告知手术成功,消除患者忧虑,稳定其情绪,鼓励后续康复。(2)病情观察。严密监测患者体温、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伤口和引流情况,若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同时遵医嘱给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3)饮食护理。术后患者若吞咽困难,先鼻饲给予流质食物,随病情恢复逐渐过渡为普通饮食。每天口腔护理2~3次,预防口腔感染。(4)出院护理。在患者出院前1周即进行感知觉和肢体功能锻炼,为出院康复做好健康教育。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社会关系质量干预:(1)组建干预小组。包括神经外科医生1名,心理医生1名,护士长1名及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专科护士5名。心理医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制订干预措施,指导小组成员心理激励方法和技巧;神经外科医生及护士长拟定干预方案,并负责小组成员疾病相关知识和干预内容的培训。(2)促进患者与家属间的社会关系。待患者术后病情稳定开始首次干预,小组成员将家属组织到活动室,每次6~10名,由心理医生主持。①鼓励家属自我介绍,创造和谐的群体氛围;然后提出讨论主题“如何应对家人生病带来的影响”,鼓励家属各抒己见,小组成员认真记录发言,评估患病对家庭造成影响的程度,家属对患者的态度和对疾病、康复的认知。②干预小组每周1次组织家属进行团队辅导,讨论并解决一个主题,包括以下内容:脑出血术后的日常照料、与患者交谈和沟通技巧、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和缓解方法、家属如何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等。(3)保持患者与朋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①组织病友间互相交流,开展“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病友间讨论和互助疏导,1次/周。②请成功回归社会的患者作为榜样和示范,通过现身说法分享成功的经验,1~2次/月。③引导同事、朋友的正性交流,如回忆愉快往事、畅想美好未来等,使患者从朋友交往中获得信心和心理支持,维持患者的社交圈和人际关系。(4)增进医(护)患间的亲密关系,包括:①邀请神经外科医疗和护理专家为患者和家属进行疾病治疗和护理知识讲座,1次/周。讲座结束后小组成员答疑解惑,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②在本院专科特色的康复训练中心,请专业康复师讲解脑出血术后康复方案,并指导训练方法,1次/周。③由专业的心理医生就心理情绪调控进行指导,教会患者及家属运用正念疗法、自我心理暗示、放松训练、指导想象等,避免由于情绪的波动导致血压升高,诱发再次脑出血。小组成员在干预过程中及时把控患者的病情和情绪变化,站在患者的立场考虑问题,做医(护)患关系的协调者。

1.3观察指标

术后一周内(干预前)和患者出院时(干预后)进行调查,指标为:(1)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4],是Zimer编制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的中文版,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共12个自评项目,分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采用7级计分(1~7分),总分12~84分,分数越高,领悟社会支持越高;(2)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ResilienceScale,CD-RISC)由美国心理学家Connor等[5]编制,汉化版CD-RISCCronbach'sα系数为0.84,共25个条目,包括坚韧、自强和乐观3个维度。采用Likert5级计分(0~4分),总分0~100分,总分越高心理韧性越好。(3)Barthel指数[6]:对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10个项目进行评定,Barthel指数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PSSS(57.23±5.04VS56.79±4.61)、心理韧性(63.82±13.57VS64.15±14.04)、Barthel指数(44.04±5.96VS44.52±6.21)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7,P=0.505;t=0.175,P=0.861;t=0.578,P=0.564)。观察组干预后PSSS评分、心理韧性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PS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后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社会关系质量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本研究通过社会关系质量干预,有针对性地从家庭、朋友和其他(医护人员)3个方面采取社会支持措施,患者感知的关心和鼓励内化为精神动力和信心,因而PSSS评分明显提高。有研究[7]显示,脑出血患者的心理状况与社会关系、家庭亲密度等呈正相关,社会支持越多,其心理韧性越高。本研究结果证实,社会关系质量干预使脑出血患者的心理韧性有显著提高。家属掌握护理知识、技能和心理疏导措施后,积极参与患者的日常照护,家庭的亲密度得以提升,促进患者的自强感和坚韧性。此外,病友间的交往能通过“投射性认同”促进其人格整合,释放心理郁结,而成功“回归社会”则有利于增加康复的信心。有研究发现[8],朋友的支持和鼓励有利于病情好转。与朋友谈论兴趣、爱好和共同话题,既转移了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又感受到愉快交流的快乐,促进了患者的心理韧性和乐观程度。医护人员作为健康促进的专业人士,是患者在治疗期间最为信任和依赖的对象[9]。医护人员的支持、关怀和鼓励,能稳定其情绪,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和力量,提高了患者的坚韧性和康复积极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Barthel指数干预后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后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社会关系质量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促进作用。与董丽峰等[10]的干预结果相似,亲密的家庭关系、适宜的朋友支持和良好的医(护)患间关系,组成一系列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使患者全方位、多角度得到关爱,减轻其心理负担,有利于病情改善和生活能力提高。同时在与他人交往中,患者也明确了自我社会角色和家庭责任,内心驱动自己通过康复训练,尽早重返正常生活,客观上也促进了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6-59.

[2]张蓉华,何玉蓉,杨晓华,等.高血压脑出血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支持护理效果观察[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1):151-154.

[3]李鹏,陈玲,韦玉娟,等.社会关系质量在护理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7,31(25):3095-3096.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32-133.

[6]侯东哲,张颖,巫嘉陵,等.中文版Barthel指数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临床荟萃,2012,27(3):219-221.

[7]李鹏,陈玲,韦玉娟,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社会关系质量与服药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9):2449-2453.

[8]王敏.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的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1(1):98-99.

[9]王爱凤,王正梅,金妍,等.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6,22(3):360-363.

[10]董丽峰,方志美,陈晓沁,等.社会关系质量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血压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8,17(3):16-20.

作者:孙建红 陈飞鹰 蔡晓蕾 单位:诸暨市人民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