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寒凝经脉型高血压病态靶辨证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传统高血压病的中医辨治,常常从风、火、痰、瘀上扰,或髓海不足、脏腑亏虚等入手。然而在临床实际中,往往能见到以畏寒、怕风、颈项僵硬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高血压病患者。针对此类患者,仝小林院士从“态靶因果”中医辨治策略入手,创造性地提出了“寒凝经脉”型高血压理论,指出其基本病机为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脉管拘挛不舒而导致血压的升高,其治疗靶方为葛根汤,靶药为葛根、川桂枝、牛膝、天麻。文章全面解析了葛根汤治疗寒凝经脉型高血压的临床诊疗策略,以期为高血压的辨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葛根汤;高血压;寒凝经脉;态靶辨证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复杂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居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首位,是心脑血管事件的最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有着快速降压、安全平稳、无不良反应的特点,在临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常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端。虚者髓海不足,或脏腑亏虚,清窍失养,实者风、火、痰、瘀上扰。然而,在临床实际中,常常能够见到高血压病患者热象、湿象、虚象均不明显,也不见火邪、痰邪、内风之邪上扰,反而表现出畏寒、怕风、颈项强痛僵硬、腰酸肢冷,舌淡胖苔白,脉弦、紧、沉等寒凝经脉之象,与传统的辨证存在着一定的出入,因此在治疗中,产生了一些困惑。根据此类高血压病的特殊临床表现,仝小林院士以“态靶因果”理论为基础,创造性地提出了寒凝经脉型高血压的概念,治疗上以散寒解肌,通阳舒筋为法,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仝小林院士辨治寒凝经脉型高血压病的要点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1“态靶因果”辨治策略的科学内涵
高血压病的临床诊疗,是仝小林教授“态靶因果”辨治理论的示范性实践。借鉴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诊断,按照中医思维,审视高血压发病的全过程,厘清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归纳核心病机,以确定治疗的理、法、方、药和量,并大力寻找治病的靶方靶药,关注疾病之前的“因态”和疾病预后的“果态”,实现对疾病的全方位掌握[1],是仝师“态靶因果”理论的核心内涵。仝小林院士依据数十年临证经验,在“态靶因果”中医辨治策略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三期六态”辨治高血压病的中医诊疗体系[2],三期即高血压病的早期、中晚期及并发症期,早期病气血,中晚期病脉络,晚期病脏腑,随着疾病的发展,病情逐渐加重,病位依次加深,六态即壅、寒、郁、水、虚、革六个基本形态。其中“寒”态即寒凝经脉型高血压,通常来说,大多数寒凝经脉型高血压病处于三期中的早期,病位在气血。如此,既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准确辨证和动态把控,又充分借鉴了现代药理学成果,使宏观调态与微观定靶有机结合,实现了中药药理研究的现代回归[3]。
2“态靶结合”在寒凝经脉型高血压病中的示范性实践
把握本病的因态,是正确辨证以及治疗的关键。本病由风寒湿邪侵袭机体所致,背部脊柱两侧膀胱经主一身之表,督脉总一身之阳,为阳脉之海,风寒湿邪侵袭,督脉及膀胱经最先受之,体内阴平阳秘的状态被打破,转变为以寒为主的“偏态”,寒主凝滞收引,寒邪外束肌表,营卫不调,血液凝滞不畅,脉管受寒拘挛,管壁压力增加,进而引起血压的升高。例如在我国东北、西北地区冬季多发的难治性高血压,便是由于天气寒冷,寒邪侵袭经络,体表温度降低,导致肌肉紧张、僵硬,进而血管拘挛,因此血压较天气温暖时明显升高,辨治失当则药石罔效。此病以项背僵硬、肩背酸冷、肌肉紧张、畏寒、便溏、畏风等寒象为主要症状,其中项背僵硬、肌肉拘急为其辨证要点。寒主凝滞收引,一方面使肌肉收紧,刺激血管壁收缩,另一方面使循环减慢,血行不畅,进一步加重了对血管壁的压力,两者共同构成了高血压的发生机理。脉管拘挛是现阶段导致血压升高的直接因素,解除颈项的僵硬和筋脉的拘挛,使血管收紧的状态得到松解,是治疗的重点。故从“三期”的角度来划分,这种由于脉管拘挛导致的血压升高,往往属于高血压病的早期,尚未形成病理性的动脉硬化,高血压的病因无外乎外脉内气血的膨胀和脉外气血的收缩[4],乃“病气血”的阶段,治以调畅气血,“和”法为主。除审因论治外,动态把握本病的发展方向也至关重要,提前预知“果态”,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寒凝经脉之初,血管受寒常表现出一种挛急的状态,主要以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为主,血管壁弹性尚可,治疗以散寒理气调血为主;随着寒凝的持续,管壁由紧张逐渐发展为僵硬,此时血管壁弹性差,舒缩不能,故血压进一步升高,治疗以温阳驱寒、软脉活血为主;到了疾病的晚期,脉管由于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产生损伤,加之血液运行缓慢,浊陈堆积,此时血管会发生闭锁(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此阶段的治疗以通脉化瘀为主。因此治疗上应具有前瞻性,仝小林院士提出早期治络、全程通络的原则,在解肌散寒的基础上,根据所处的不同阶段,加用相应药物。除了在把握“态”的基础上辨证降压之外,也应针对相应的症状进行治疗,即寻找治疗的“靶方靶药”。首先是疾病靶,此类靶标为具体的某一疾病或证候群,方中药物及配伍,针对疾病的病因病机特点、中医辨证以及现代医学机制均有明确的治疗作用,一般情况下,因需要面对复杂的疾病或证候群,故疾病靶以靶方为多。如本文所述的葛根汤,即是寒凝经脉型高血压病的靶方,葛根为解肌之要药,也为葛根汤中的君药,能升阳舒筋,条达督脉,使拘挛得解,气机得畅。同时针对“因态”散寒,寒邪入侵是造成本病的始动因素,因此祛除寒邪为治疗的关键,葛根汤乃桂枝汤加葛根、麻黄而成,桂枝汤原方辛温,能解表散寒,调和营卫,其中桂枝辛甘而温,透达营卫,驱散表寒,又兼能解肌发表,白芍能化阴敛营,柔肝缓急,助葛根解肌舒筋,生姜助桂枝升阳散寒,大枣甘平,合生姜升腾胃气而助阳达表,甘草甘温,合桂枝以辛甘化阳,助力寒邪外出,同时加用麻黄开腠理,越阳气,使寒邪有路可出。其二为症状靶,具体而言,是针对某一症状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本文中之牛膝,功能引热(火)下行、引血(气)下行,具有疏通筋脉、下血降气的作用,被誉为“诸药下行之先导”,对脉压差大、伴有头晕等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同时,如高血压患者合并水肿,用泽泻、茺蔚子等;合并腹泻、便溏、纳呆,用六君子汤、白术等;合并头痛用羌活、独活、川芎等;合并身冷肢冷的患者,用附子、淫羊藿等;合并腰酸背痛者,用杜仲、桑寄生等,都是针对其症状应用相应靶药的例证。其三为指标靶,得益于现代医学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药物对于某些特定的理化指标明显的治疗作用被发现或证实,这为指标靶的发掘提供了大量的证据。如本文中,天麻性平,味甘,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被用作降血压的靶药[5],又如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以黄连、知母等为降糖的靶药,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红曲是其降脂的靶药等[6]。但应注意的是,指标靶的应用,不应仅仅是中药西用,而是在现代药理学研究的成果上,与疾病的核心病机有机结合,进而做到更加精准地打靶,直捣疾病核心,一矢中的,实现现代药理学的临床回归。
3病案举例
患者陈某,男,62岁,2017年11月就诊。血压升高11年余。口服缬沙坦80mg1次/d控制血压,日常血压控制在130~140/80~90mmHg。近1个月来因天气转凉,血压控制较差,以收缩压升高更明显,脉压差增大。平素易汗出,畏寒怕风,颈项部尤甚,乏力,易外感,腰酸腿软,胃纳不佳,喜温热食物,冷食后易嗳气,眠可,大便稍溏,日1~2次,小便稍有泡沫。刻下自觉颈项僵硬不舒,自汗、时有盗汗,怕风,时有心慌、眩晕,近日降温,受风受寒后血压更难控制。既往2型糖尿病史8年,轻至中度脂肪肝7年。脉弦细,舌苔白腻,舌质黯有齿痕,底滞。BP:150/80mmHg,HbA1c6.4%,尿MA49mg/L。处方:葛根汤加减。药用:葛根45g,桂枝30g,白芍30g,炙甘草15g,川牛膝15g,怀牛膝15g,黄芪30g,炒白术30g,陈皮15g,山楂9g,神曲9g,麦芽9g,丹参15g,水蛭粉分冲3g,生姜15g(后下),大枣9g。二诊:服上方1个月后复诊,颈项僵硬、怕风基本缓解,盗汗、乏力减轻50%,怕冷缓解30%,睡眠稍差,仍心慌、眩晕,胃纳稍好转,胃口仍欠佳,腰膝发酸、不发冷,大便日1次,质稍溏,舌边有齿痕,脉沉略弦细。BP:134/76mmHg。处方:上方加天麻30g,炒枣仁30g。三诊:服上方1个月后复诊,怕冷、乏力消失,盗汗减轻80%,纳可,睡眠好转70%,心慌、头晕好转50%,大便日1次,质可。BP:128/80mmHg。处方:葛根减为30g,桂枝减为15g,天麻减为15g,去陈皮、焦山楂、神曲、麦芽。后随诊,以葛根汤加减守法守方治疗,症状逐渐消失,病情平稳,血压控制平稳。按本例患者自觉颈项部不舒,畏风寒,受风受寒后血压难控,故以风寒湿邪侵袭经络为该病的“因”态,风寒袭表,背部膀胱经及督脉先受之,表现为项背不舒,肌肉僵硬,继而引起一身血管拘挛,血压遽升。审因用药,葛根汤解肌升阳,柔筋舒经,外散表寒,内通经络,故本病非葛根汤不能治也,为靶方。方中葛根为解肌之要药,白芍与甘草合芍药甘草汤之意,重在缓急,三药合用,完解一身之拘急,脉管不再紧张,血循阻力变小,血压自然下降;桂枝通阳,散经络之寒,病因既去,则高血压难以复来。患者高血压病程较长,难免脉络瘀滞之虞,提前审其“果”态,故以丹参早期治络、全程治络。靶方靶药的应用,在本案中亦有鲜明的体现,患者胃纳欠佳,喜温恶凉,乃阳气不足所致,以芪术陈三味合小补中之意,益气温阳,散中焦之寒,生气血之源,为疾病靶;患者自汗盗汗,故用黄芪固表止汗,睡眠欠安,以炒枣仁入药,养心安神,针对其脉压差大,牛膝通调一身气血,是压差大的靶药,以上诸药均为症状靶;患者久病,肾络受损,故加用虫类药水蛭粉通络以消蛋白,为指标靶。全方从“态-靶-因-果”的辨治方法入手,精炼简洁,统顾全局,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仝小林,何莉莎,赵林华.论“态靶因果”中医临床辨治方略[J].中医杂志,2015,56(17):1441-1444.
[2]魏秀秀,仝小林,杨映映,等.仝小林院士辨治高血压病“三期五态”新视角[J].中医学报,2020,35(1):90-94.
[3]仝小林,李洪皎,于波.试论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成果的临床回归[J].江苏中医药,2008,40(3):16-17.
[4]杨映映,魏秀秀,王天铬,等.仝小林“三期六态”高血压病辨治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6):2949-2953.
[5]邓林华,柳威,赵英强.牛膝引血下行功效在治疗高血压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20,47(1):195-197.
[6]周域.天麻素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的Meta分析及其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D].宜春:宜春学院,2020.
[7]何莉莎,逄冰,叶茹,等.仝小林教授态靶结合遴选降压药经验[J].世界中医药,2016,11(10):2069-2072.
作者:王涵 何莉莎 顾成娟 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