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工业文化与思政课改革创新内在逻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工业文化与思政课改革创新内在逻辑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工业文化与思政课改革创新内在逻辑

摘要:一部辽宁工业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工业文化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富强史。工业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民族主义精神、创新精神、勤劳务实精神等。辽宁工业文化特色资源与辽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关系决定其在内在逻辑上具有共建共享共荣的可行性。

关键词:工业文化资源;思政课;内在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与改革创新,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2018年教育部出台了教社科【1】、【2】号文件,强调了高校思政课的具体实施要求[1];2019年3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8月,两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2020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这一系列文件要求和会议精神对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都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一、以辽宁工业文化资源创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高校思政课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学者们对于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研究不断深入,分别从不同角度创新研究,不断增强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不同于以往研究,本文从辽宁的特色优势出发,创新挖掘利用辽宁工业文化资源,充分发挥辽宁工业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以辽宁工业文化资源创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维度,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和现实教育意义。一是研究新中国成立后辽宁工业文化史与工业文化精神、辽宁支援三线建设的历史。让学生全方位了解辽宁工业文化的发展历程,以改变思政课改革中教学体系单一的不足。二是以工业文化精神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文化观念和职业素养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有力举措。三是依托辽宁工业文化资源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更具有实效性,以理论知识为依据,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工业实践活动,使其主观世界和主体能力均实现全面提升。

二、工业文化资源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内在逻辑

辽宁工业特色优势与辽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关系决定了其在内在逻辑性上具有共建共享共荣的可行性。首先,辽宁工业文化中包含着民族主义精神。一部辽宁工业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工业文化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富强史。辽宁工业发展历史经历了反抗殖民侵略、苏联强拆、国共内战、恢复建立、确立体系、改革完善、建立现代工业体系等多个阶段,解放后工业的恢复发展是以巩固新生政权、保障民生、支援前线、解放全中国为根本目标的。1947年,同志在7月10日、8月29日、11月13日四个月内三次电示、,反复强调发展东北工业的重要性。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但全国解放战争仍在继续,需要大量的军需及弹药支撑援助,和东北局高度重视东北军事工业的发展,将东北作为全国解放战争的军事储备基地。对此,东北局及时做出了《关于全东北解放后的形势和任务的决议》,明确提出“一切为了支持与争取全国战争的胜利”[3],仍是东北党的战斗口号,要求东北地区各省党和政府领导全体人民,加速生产建设,担负起建设新东北和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双重任务。因此,辽宁的工业发展肩负着中华民族的解放、中华民族的独立重任。其次,辽宁工业文化中包含着创新精神。创新是工业文化的应有之义,历史上各国的竞争本质上是工业的竞争,工业的竞争有赖于技术的变革与创新,这是工业文化的内在逻辑。荷兰水力风车取代人工劳力,海洋贸易的扩张与制造业的创新发展使荷兰成就帝国霸主之位;英国蒸汽机的发明使用和《航海法令》的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辽宁工业文化是伴随着辽宁的独立解放而创新发展的,经历了日本殖民工业经济文化、苏联强拆和国民党统治下的工业文化、辽宁解放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工业恢复和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后工业体制改革发展等不同时期,这些不同时期即是工业文化不断更迭创新发展的过程。最后,辽宁工业文化中包含着勤劳务实的精神。辽宁的工业实践中涌现出一大批尉凤英、孟泰式先进人物,他们的勤奋务实汇聚成劳模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的人们。勤奋务实注入到工业经济活动,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勤奋的经济价值体现在工业企业面向市场的务实态度中,是工业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使其成为工业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辽宁工业文化中的这些重要精神正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二者价值目标具有一致性;民族精神、技术创新、勤劳务实等方面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的应有之义,与辽宁工业文化资源内涵具有相通性;工业文化精神需要代代相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需要新的载体,二者共生共建共荣。

三、以辽宁工业文化精神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首先,以现有工业博物馆、纪念馆或建立三维立体、动态现代场馆为实践教学载体培育学生。如建立在沈阳铁西区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对于研究中国工业发展史、保护保存近代工业历史文物资料,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重要价值。同样,辽宁曾经的煤碳资源和钢铁资源比较丰富,建立煤碳、钢铁博物馆意义重大,或将已有场馆升级改造,利用现代手段设计煤炭或钢铁三维动态虚拟生成效果,给观者直接带来视觉冲击,使复杂的工业过程直观化。思政课依托场馆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使学生尊重工业、崇尚制造。其次,高校思政课改革中应开设工业文化实践课程或选修课程加强对学生进行教育。各国在推动全社会对工业的重视和发展中,大多不同程度地设置了专门课程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英国在20世纪70年代,大学成人教育设置了“工业考古学”专门的课程,初等和中等阶段设置的历史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包括地方史和历史环境两部分内容。在我国,华中师范大学率先开设工业文化课程,推动工业文化的教学与学术研究进入新阶段。因此,辽宁高校也应开设思政课相关工业实践课程或选修课,推动实现辽宁工业文化进校园。最后,教师在考试、考核环节布置专题研讨实践作业。课程开设后,教师可以在考核环节推进,形成闭环设计。即教师需要做好相关布署,引导学生参与工业相关话题讨论,从而提高全民的工业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设计问题指导学生选题,并提出明确考核要求。如设计相关考核题目,要求学生对一座工业建筑及工业文化谈谈认识,或者结合当地的工业历史景观提出自己的观点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网站.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信息索引:360A13-04-2018-0004-1生成日期:2018-04-13.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新华网2019-08-1419:25:02.

[3]鲍振东,李向平等著.《辽宁工业经济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作者:柳春清 单位:沈阳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