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工业设计专业创业下工匠精神培养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以辅导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学生参加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经历为基础,阐述参加创新创业的工业设计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和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通过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实践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比赛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大赛有利于高等教育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和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高等院校提倡的创新创业社会实践,能使大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中。大学生素质教育要把工匠精神培养与创新型国家建设联系起来,提倡“以人为本”的工业设计教育,通过教育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工匠精神
一、建立CDIO的工业设计教育理念培养工匠精神
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nternationalCouncilSocietiesofIndustrialDesign,简称ICSID)在2006年明确指出,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目的是为物品、过程、服务以及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因此,设计既是创新技术人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因素。设计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问。说其古老,我们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蒙昧时期,当原始人将这一石头砸向另一块石头的时候,设计的萌芽就已经诞生了[1]。工业设计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工业设计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的,构思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且用明确的手段表示其系列品质。它包含的内容很广,如:产品设计包括产品造型设计、功能设计、构造设计、色彩设计、材质设计等;环境设计包括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城市与地区规划、建筑施工计划、环境工程等;传播设计包括以语言、文字、声音或图形等为媒介而实现的传递活动所进行的设计。狭义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对使用者的身心要具有良好的亲和性与匹配性。无论是广义的工业设计,还是狭义的工业设计,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之中,都要完成产品,也就是实现设计的表现,而设计的表现需要快捷和有效的手段和方式。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计算机设计软件功能的不断完善,特别是计算机图形设计软件处理功能的强大,使计算机技术贯穿到整个产品造型设计过程。二十世纪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全球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社会对工业设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科技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欧美等国家纷纷改革现有的工业设计教育体系,着手进行工业设计教育研究,建立新的工业设计教育评价体系。如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从2000年开始,逐步建立起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ion)的工业设计教育理念,即以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实践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专业学校的工匠精神。这种培养目标不仅包括传授学生的学术知识,还包括学生终生的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和大系统掌控能力。CDIO理念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社会意识、工匠精神和企业家敏锐性的工业设计师。
二、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我国高等工业设计教育在建设中国2025高端制造中肩负着培养高素质设计人才的重任。相比欧美国家已经建立起来的较为完善的工业设计教育体系,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其中,以创新创业为主的工业设计训练在项目来源经费、支持制作、评价体系等方面比较弱。近几年,各地政府和机构提倡并组织大学生本科创业计划,为工业设计创新创业提供了专业实践的良好机会。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选题重视实践性、专业知识的科研性、动手实践能力的应用性、组织团队合作的协调性。中国政府和各个高等学校提倡和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为大学生工业设计专业的实践体验、实践能力和工匠精神等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了实施的平台,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目前工业设计教育在实践训练上存在的缺陷。在辅导本科生进行创新创业大赛的过程中,帮助教师深切体会创新创业在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的积极作用。相对于工业设计基础课程中的训练环节,创新创业要求提交设计图,反复修改设计图纸,要求参赛学生设计制作模型样品。设计创意的独创性要求学生从构思开始,进行头脑风暴设计思维,实施设计方案,最后进行设计方案的测试运行和实际方案实施。国家高等教育积极提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协调性、连续性、实用性的过程,这个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使工业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将创新设计构思和专业实践能力充分考虑、紧密结合起来。创新的思维灵感来源于专业实践活动,设计创新的过程就是头脑风暴结合动手实践的过程,这个创意的独创性要根据评价机制的社会价值来检验,这个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能力。这个过程也是通过创新创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相辅相成。创新创业的专业实践活动是有社会价值的实践,实践是创新的检验。对于实践能力的认识,人们往往会局限于动手能力。事实上,实践能力往往被认为是综合能力,它包括以下诸多方面:观察能力,可以使人发现问题,获得直观的知识;运用知识的创造性综合能力,找到问题,例如:与人交往、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组织谋划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有序高效地解决问题;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它使你在团队中能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更好地提高自身能力,等等。
三、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从创新创业教学实际体验可知,创新创业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教学课程的专业实践活动体验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为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构思选定的设计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师生团队都要付出心血、智慧和汗水,这也是基于创新创业工匠精神培养的积极途径。本科生进行创新创业大赛主要采用自主选题的方式,江苏科技大学一系列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大力提倡文化产业创意设计。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也提出要“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而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内容[2]。工业设计系大学生积极响应号召,创新创业大赛学生设计“小广告清除器设计”和“江苏科技大学校园文创产品设计”都顺利结题。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使学生开展头脑风暴、求异设计思维,追求创新设计。设计强调实践,设计师的宝贵品质是对事物可能状态的预见性,以及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现实化的实践能力,主动设问并创造出改变现实世界的有力产品。设计需要手脑并用,才能让脑海里的灵光乍现和奇思妙想在实体空间中呈现,杰出的工匠都是在大脑中勾勒轮廓,在双手之间不断推敲设计,最终展现出伟大的作品[3]。工业设计学生通过参加“基于残疾人康复产品的设计”,同学们通过走访残疾人的生活,感触残疾人的出行困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熟悉发达国家的无障碍设计,了解到目前中国辅助残疾人生活的必要设施不完善。例如,出行的公交系统没有考虑残疾人无障碍出行。学生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合适的解决设计方案,积极开发设计无障碍上车系统。基本设计思想是将车载系统设计添加升降机,把残疾车抬升至公交车上,在车辆门口添加升降机,使其成为临时站台系统的设计,解决现有残疾人上车的难题,满足残疾人的需求。这种设计构思就是学生进行人性化的创新设计。另外,“残疾人康复产品”等作品的创意都是学生开展头脑风暴、求异设计思维的体现,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实践训练。在设计作品的样品研究制作、设计调研等环节中,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差距是较大的,如:设计残疾人康复产品,不仅需要掌握机电知识,还涉及医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美学等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设计、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孜孜不倦地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有的学生把创新创业训练的设计思维延续到毕业设计的一系列设计创作,取得了优秀的毕业成绩。工匠精神的培养也不能缺少对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本科创新创业竞赛过程中,同学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如此认真专注的品质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四、从团队合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实践能力还体现在团队合作的动手和实验能力上。例如:每个参赛项目由六到八名同学组成,大家在设计知识方面各有所长,作为指导教师,应该辅导学生从设计选题开始,选拔出设计小组的组长,对设计的方案评估,要考虑设计题目是否满足竞赛选题要求?是否有新意?是否能完成?最后大家优选出最好的解决设计方案。如何协调团队之间的异议?是否有较好的经济性?最后集体表决或商议决定,是否有实用设计价值?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设计展示?这样的团队合作实践过程不仅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并且应以理服人,使大家心悦诚服,最终保障团队顺利开展工作。学生在每场答辩中,都给评委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专家们对学生创意的答辩内容、条理清晰的表达和彬彬有礼的态度等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些成果,都是学生们经过多次合作获得的。为了能顺利通过本科创业创新检查,作为指导教师一方面应该通过讲座和研讨会使学生们学习设计作品、展示答辩技巧;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制作精美的PPT和产品设计模型,进行多次演练,最终使学生们在答辩的内容组织、语言表达技巧甚至在肢体语言的应用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培养工匠精神的设计师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格局中,作为设计人员,如果仅仅满足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那么他只能成为一位工匠,而不能成为现代社会中具有工匠精神的设计师。现代设计理念的形成和新产品的诞生越来越多地关注人类的内心情感需求,更加体现出人文精神关怀。当前教育往往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境界、人生态度、社会责任等人文精神层面的教育。其主要原因是忽视了科学教育与工匠精神传承培育的联系。工匠精神产生于手工业时代,是手工劳动者最高的精神遗产,指对技艺和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工匠精神在中国的文化中表现为“尚巧”的创新精神、求精的工作态度、道技合一的人生追求。在西方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则体现为追求完美与极致的信念。“工匠精神”不是一句口号,我们要想方设法将其落实下去,虽然任重道远,但仍要坚定前行。对于现代设计而言,匠人精神无疑具有重要作用[4]。事实上,工匠精神的教育不仅仅是为学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更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渠道,紧密结合高校各专业的学科特点,强化工匠精神教育的整体社会氛围,突出工匠精神教育的民族特色,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结语
社会的飞速发展给中国高等教育工业设计专业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性实际应用型人才,高等学校教师必须在工业设计课程教学中不断完善,督促学生参加以本科创业为主题的工业设计创新设计大赛,为大学生提供接受工匠精神教育的、结合工业设计的专业实践机会。围绕助残康复进行作品设计,这个设计选题和社会调研就是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关心残疾人生活以及慈怀悯天下的社会责任的行为。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苦和创造的喜悦,积累设计的丰富经验。通过大赛帮助学生开阔专业视野,将设计思想、设计理念和目光投向社会、投向那些需要被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充满激情的大学生们在这里不仅寻找到设计创新的灵感,更重要的是能够感受到当今社会对未来建设者的期许。正如学生们谈到通过创新创业大赛收获很大,学生认识到将来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把爱心奉献给社会。这种社会责任感的获得是学生们在课堂上得不到的,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使他们真正融入到社会实践中,才能使学生真正树立远大理想。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深切体会为中国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实践教育环节的重要性,同时体会工业设计教育改革的必要。实践环节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课堂,要考虑设计的实际应用性以及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协调性,还有课程本身设置的连续性。同时,大学生素质教育要把工匠精神培养与创新型国家建设联系起来,培养“以人为本”的工业设计教育。通过教育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人才。工匠精神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坚持,它能让我国国力更强盛,让中华文明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李超德.中国设计呼唤“匠人精神”[J].美术观察,2013(2):27.
[2]谷莉.创意产业发展下江苏博物馆纪念品开发设计与营销传播[J].设计,2017(22):144-145.
[3]程雪松,李松.“工匠精神”视角下的设计人才培养[J].中国艺术,2017(9):56-59.
[4]吉嘉慧.“工匠精神”对当今设计的指导意义[J].科技与创新,2016(20):34-35.
作者:谷燕 单位:江苏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