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应用型本科工业设计课程体系构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应用型本科工业设计课程体系构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应用型本科工业设计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及目标应与企业和人才市场需求接轨。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性、课程内容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本文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对构建工业设计课程体系的科学创新研究,提高未来工业设计人才竞争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工业设计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工业设计,模块化教学

引言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工业的大规模兴起。工业设计学科在众多综合院校或专业院校中相应而生。经过多年的努力工业设计专业也在不断地成长。中国工业设计虽然起步较晚,然而近些年,在我国的设计学学科快速发展中,工业设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在2012年,新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式下发。在该专业目录中,设计学升级为一级学科。由此可见,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设计”中的宝贵价值。有更多的企业希望能够通过工业设计使企业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更加具有独特性,更能吸引消费,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良好的教育、专业化的培养是提供设计人才的保障。因此,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是以能够持续为企业和工业设计市场提供优秀设计者为教育目标,根据企业与市场的需求来培养提供人才,以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发展方向来调整与制定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方案。同时,工业设计专业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创新改革。

1应用型本科教育理论下工业设计专业的教育特点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就向大众化普及进行着快速的推进。2014教育部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发展目标。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理论下工业设计教育有以下特点:

1.1寻找专业特性,遵循专业特性的主导进行应用型教育

工业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本身依托于艺术专业,同时又要求具备一定的机械、材料等专业知识能力。所由此可见,工业设计专业具有艺术与理工相结合的特征。因此,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综合性。力求培养出既有艺术审美、造型创新能力,又有机械工程等理论知识的人才。

1.2了解行业性,它是服务于行业的专业应用型教育

切实实现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地方院校要了解地方需求,准确把握地方特色,着眼于地方企业与人才市场,明确人才培养的行业指向性,避免空泛盲目的人才培养。要求系院、专业与地方企业直接对接,寻找合理接点。让企业的需求直接带动与更新人才培养模式。让地方院校办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设计专业。

1.3重在应用能力的培养

工业设计专业本科阶段教育由于一些局限性(比如学年限制、需要掌握的知识科目繁多)还处在行业能力较为基础的培养阶段。所以,有更多的实践能力与经验的培养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来完成。因此,在大学阶段学生学习能力与设计思维的培养形成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学生今后的知识更新与设计创新的能力。工业设计师是一个要求具有综合素质的职业。从业人员不但要具有艺术修养、职业设计能力,而且还要有很强的职业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思想教育也是重点。

1.4在教学中要重点发挥实践教学优势

实际操作是对理论学习的深化。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根据自身差异重新梳理理论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因此要把实验、实践操作在本科教育阶段贯穿始终。

2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2.1明确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一种预期设定,是学校对“一定专业应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所做的宏观设定。课程目标内容可以显现出教育的性质和方向。可以依据课程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培养模式以及教育质量评价。课程目标的明确性与完整性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是否能够准确、无遗漏的顺利进行。它是人才培养前期的整体规划。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目标要体现专业知识的综合性特点,同时也要显现出一定的办学优势和服务于地方的意识。避免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同一化。工业设计专业课程目标还要明确人才能力的培养方向和标准。其方向与标准要与企业与市场需求相联系。因此,课程目标的提出要立足于地方行业市场。

2.2课程结构的建设与课程内容的设置

工业设计课程结构建设要依靠客观实际,从多角度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出发。课程建设过程要以符合课程目标为基础,把握灵活性,达到能够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以及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课程内容是课程结构中的核心。课程内容集中表现了课程结构的合理性,能具体反映课程结构的灵活性。课程内容的设置更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适应工业设计专业的知识综合性特点。在课程内容中灵活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多种方式教学,加强实践课程内容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刺激,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求知欲。以合作完成企业实际项目的方式来带动对工业设计人才专业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中直接面对企业,把企业的问题带入课堂。

2.3课程评价机制

课程评价机制能够积极有效地检验教学的整体过程。它是改善教学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的依据。对于不同专业,课程评价机制的标准也要有所不同,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调整。工业设计专业可以结合实际,根据企业人才实际需求进行评价机制调整。

3课程体系构成研究——建设模块化教学方式

遵循应用型本科教育理论指导,从工业设计专业特点出发,建立更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工业设计企业与人才市场需求,进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与内容模块化建设,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模块化教学方式更注重对学生实际专业能力的培养,更主张发挥实践课程优势,能更有效地让理论知识向专业能力快速转化。模块化教学更具有灵活性,它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每门课程将与其相关联的课程,以知识点、实验或实际操作项目为结合点形成教学组合。例如:工业设计专业在基础教学阶段可以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立体构成课程训练与材料生产企业对接形成教学模块。学生通过企业导师,了解不同材料的生产使用工艺后,选取材料完成课程训练。此外,还可以建立工业设计专业工作室。以工作室作为桥梁与平台对接企业,接纳企业实际问题并立项,通过项目分析,根据项目理论与实际操作进行教学模块组合。这样即可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又完成了学生专业能力教学。在传统的教学课程中可以借鉴“慕课”形式通过网络在线视频方式,联络企业或其它院校导师合作授课,形成校企间或院校间的模块化教学。模块化教学可以优化教学内容,建立起相关课程的合作教学,既强调了专业能力的综合性又避免了相关联课程中的内容重复现象。模块化教学的灵活性使它有别于一般的形式化、标准化教学。它的建立可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专业能力的培养是模块化教学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李斌娟,韩春梅,王志敏.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J].大众文艺,2020(05):215-216.

[2]张超,姜景山,赵延喜.新时代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3):134-135.

[3]周建超,杨俊林.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实践[J/OL].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0(01):1-7[2020-03-14].

[4]张英.浅谈应用型本科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构想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117+119.

[5]尹影,李芬.地方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群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的整体优化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6):99-102.

[6]许江.产品设计专业“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7.

[7]文艳群,李倩.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质量对策研究——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05):162-163.

[8]韩荣,邹雁南,唐心怡.明清时期瓷质饮食器具设计述要[J].中国陶瓷,2016,52(09):95-100.

作者:刘苏萌 宓胜杰 周斌 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