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工业设计基础教学的革新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在此次教学实践中,笔者选择了两个班级分别进行两种不同模式的教学实践。2011级玩具B班(以下简称“玩具班”)和2011级别家具班(以下简称“家具班”)都在一年级第二学期的第一周至第四周有64课时的造型基础课,并且这两个班级的上课时间是错开的。这就保证了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又不会因为时间问题造成教学秩序的混乱。
在前后课程的衔接上,两个班级的前期课程都是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完成的“造型基础一”,而后续课程则有所不同。家具班的后续课程是“技术基础”(即设计构成课),玩具班的后续课程则是“色彩基础”。最终,这两个班在后半学期都会进入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因此,这两个班级在一年级的大平台课程中所获得的前期基础是相同的,这也为比较教学法的实施铺平了道路。
教学设计
从教学设计(表1)可以看出,虽然都是结合小专门化方向进行造型基础课教学,但玩具班的方式是传统式的“照猫画虎”,学生做完作业也就交差了事,在练习的过程中没有很明确的表现目标,课后也没有思考和总结。家具班的教学则采用了多种手段,旨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专业的初步认识,强调重构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是设计的生命。鼓励学生将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创造,进行新的思考”,①才能培养起“思维的手”,实现高职工业设计教育的教学目标。
教学实施
在组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对两个班级采用的教学方式也是有所区别的:家具班的学生在进行第一次写生练习时,大多数学生表现出了对练习形式的不适应,原因是,一方面,学生在之前的假期中放松了手绘练习;另一方面,作业的幅面尺寸和时间要求也是学生之前所没有接触过的。大尺寸的画纸使得学生在起稿阶段就对后期效果有预判,同时作画时间的延长又要求学生能够“深入表现细节”。由于作画的要求是“以表现结构为主”,学生就必须对产品本身进行细致观察,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经过两次练习之后,80%的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表现较为复杂的产品结构了。
进入第二阶段的课程后,笔者通过短片、摄影作品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建筑中的点、线、面等造型元素的应用,比如旋转楼梯中以发散形式排列的线,而建筑立面上整齐排列的窗户则可以被归纳为点。之后要求学生运用各种手段记录生活中的造型元素。在两天之后的集中讨论中,全体学生都能展示出自己的记录及分析,内容涉及动植物、建筑、普通生活用品甚至垃圾废弃物。其中少数学生还能够做出结合色彩构成的相关影像记录,这也是出乎笔者预料的。
经过第二阶段的课程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从形象构成思维角度进行观察的意识。在第三阶段的课程中,笔者向学生介绍了若干件著名的家具,如KonstantinGrcic设计的Chair-one等。这些家具在系里都有收藏,学生可以直接对其进行观察。比对着图片上课,在课堂上以实物为例分析家具的构成形式元素、材质、色彩等设计因素,无疑更为直观,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学生对于“在接下来的三年中我要学习些什么”能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课堂作业的要求则是在2K的纸上表现家具产品的带尺寸三视图及透视图,培养学生严谨的尺寸观念。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接触到了制图规范。
相比之下,玩具班的学生在整个课程中并没有显示出学习的主动性。笔者认为,这与课程内容的安排是有很大关系的。4K的作业尺寸和4课时左右的作画时间是学生已经非常熟悉的,表现的对象虽然由水果器皿换成了工业产品,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也没有余力对产品进行深入观察和表现。因此,其只能依靠大量的课后速写练习来培养对造型的把握能力。在课程后期,有50%的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表现复杂产品的结构和各种材料质感。
教学反馈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课程设计带有一定的研究性,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是不能仅依靠作业表现来评价的。因此,在课程结束时,笔者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整理,以学习报告书的形式提交。这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事求是的评价方式也是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本文作者:韩吟秋 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