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工业互联网职业培训模式创新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工业互联网职业培训模式创新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工业互联网职业培训模式创新分析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职业培训的主要阵地,是现代职业培训体系中重要一环。文章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开展工业互联网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其次分析了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系列高职院校改革创新职业培训活动的主要策略及措施。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高职院校;职业培训;模式创新

引言

随着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等新职业的,面向新兴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在高等学校缺少对应专业、人才供需端匹配度不高背景下,开展系统的职业培训教育将有助于缓解企业对工业互联网人才的需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推动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能力[1]。面向国家核心战略产业链,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构建职业培训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体系,构建政校行企协同,产教深度融合,多方联动,面向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的职业培训服务业务,大力促进就业创业成为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

1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情况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业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将推动形成全新的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持续扩大,预计2020年,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将达到3.7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将升高至3.63%,成为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键动力;工业互联网带动的总就业人数将达到2810.90万人,同比增长4.90%,新增就业人数131.29万人[2-3]。

2高职院校开展工业互联网职业培训的重要性

工业互联网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和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4]。一方面,工业软件、应用开发等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IT人才整体短缺,工业领域必需的工控软件人才、工业应用开发人员缺失更为严重。另一方面,贯通工业和ICT技术产业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工业企业缺少精通云计算、大数据、5G通信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人才,互联网软件企业大多不懂工业知识、流程、业务,这对工业互联网技术攻关带来很大的挑战。目前,高职院校没有设置工业互联网专业,而且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占比较低,与工业互联网职业匹配度不尽相同,导致岗位能力标准化程度较低,人才供需匹配度不高[5]。职业院校面向全体劳动者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可以有效弥补当前普通高校暂无工业互联网专业的现状,是促进企业传统人才向工业互联网专业人才转化的有效手段。

3工业互联网职业培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3.1培训能力不足

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主要以高职院校为主,企业缺乏热情,参与度不高。高职学校培训教师理论方面的功底比较扎实,教学方法和技能比企业工程师强,但是缺乏企业真实的项目经历,动手实践能力较欠缺。相反,企业工程师在指导培训过程中教学技能明显不足。高职学校因为经费问题,实验室的设备往往更新迭代较慢,培训课程往往只是针对某项技能、单一环节,不能很好地对接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的岗位技能要求。

3.2培训缺乏整体规划

高职院校主要专注于在校学生的人才培养,没有建立起系统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虽然目前在师资培训、“1+X”证书培训、培训课程开发、培训教材开发上有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上临时性培训较多,成体系的培训较少,部分受训人员存在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培训资源分配不够合理,培训层次划分不够明确,大部分培训集中在假期进行,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部署,无法形成科学化、体系化的培训。

3.3培训考评体系不完善

系统的职业培训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过程,很多中小制造业企业很难承担培训的成本。高职院校在培训管理、培训考核、培训结果反馈等方面有待加强。很多培训仍然受地域空间的限制,采用传统课程教学、集中面授的教学模式。工业互联网技术离不开真实的生产、实训环境,需要结合生产现场实际才能提高职业培训成效。评价方面比较松散,评价方式单一,往往采用问卷或者心得体会的形式,难以有效反馈培训的质量和提出改进的措施。

4构建高职院校工业互联网职业培训实施策略

4.1构建完善的工业互联网职业培训体系

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根据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进行“岗位驱动”培训模式改革。以工业互联网职业岗位技能和素质为依据,结合学生实践能力掌握规律,实施“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需要,面向重点人群及失业人员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开展面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及新型职业农民、失业待业的就业创业培训项目,建设和完善专门的社会培训教学与管理网络平台与云端平台,丰富职业培训课程资源,形成“互联网+培训”模式[6]。

4.2开发培训教学资源库

构建工业互联网知识技能模块化培训课程体系,强化职业培训资源建设和模式改革,建设与完善职业培训线上平台,丰富职业培训线上课程。将职业培训的内容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训练3大模块,根据这些模块的要求,确定培训课程,并制定每门培训课程的课程标准。围绕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领域,针对不同的受训对象,开发各类个性化的培训线上线下课程。结合岗位工作实际,邀请行业龙头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核心课程与技能培训课程的教材编写,联合开发具有职业特色的培训教材。

4.3建设培训基地和师资团队

建立培训师资准入制度,校企双方共同培养,组建职业培训讲师团队,提升教师数字化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根据学院教学和培训要求,每年选派部分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1~2个月,并对培训教师进行考评员培训,并取得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强化教育部、财政部“职教师资培训省级优质基地”品牌辐射作用,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依托产业学院,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拓展“1+X”证书改革师资培训项目,开展能够同时承担学历教育和培训任务的“双岗”教师培训。

4.4提升校企合作培训能力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高技能创新人才的需求,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依托校内外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资源,开展行业企业证书认证培训工作。与工业互联网行业龙头企业及其生态圈合作伙伴深度合作,共建工业互联网技术技能培训基地,与合作企业制定培训方案,开发专业教材,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共同开发、拓展、运营各类各级培训项目。

4.5完善培训考评体系

深化和完善教学督导和评价制度,再同企业一起实施技术技能比武以及参与行业、政府部门组织的大赛,锻炼师资,检验学生的培训成果,使校企合作成为专业教学的直接推手和有力保障。同时,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技能评价模式,突出技能考核,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胡乐乐.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定位与方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职教发展研究,2019(1):11-18.

[2]张辉.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j].网信军民融合,2020(5):42-43.

[3]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人才白皮书(2020)[EB/OL].(2020-06-19)[2020-07-29].

[4]窦争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人力资本积累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

[5]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EB/OL].(2020-06-03)[2020-06-19].

[6]王斌.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路径[j].中国远程教育,2019(6):71-76.

作者:李超 艾炎 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