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可以分为八个结构,每个人的智能结构发展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学习与生活中表现出了不同的才能。同时,多元智能理论还指出,智能并无优劣、好坏与等级之分。这个理论观点便对现代高中地理教育有所启示,即教师应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才能,充分锻炼与发扬学生的智能优势,以便学生实现优势互补,促使学生实现整体进步。本文将从实施学生帮扶、组织小组学习、重视分享交流三个角度,来分析高中地理教师应如何让学生实现优势互补。
[关键词]高中地理优势互补教学策略
在常规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且以教师传向学生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导致高中生只能被动接受地理知识,无法达到开发学生智力与潜能的目的。在新课改中,已经有多位教学工作者对这种单一的信息传递教学模式提出了批判,指出教学本是多向的互动过程,教师、学生都有向别人展示个人智慧与分享个人观点的权利。所以,互动、交流也就成为高中地理实施教学改革的代名词。通过观察,我发现高中生在这种开放性的学习空间内变得十分积极,而且他们也十分乐意向同伴、教师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同时,每个学生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地理学习优势,而如果教师可以进一步完善生生、师生的互动结构,那么则可以让学生实现优势互补。
一、实施学生帮扶
每个班级都会有优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而且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地理知识板块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优势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这个客观学情,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尝试组织学生帮扶活动,即将有着不同学习优势的学生组成“帮扶小组”,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彼此分享,成为彼此的学习榜样。值得注意的是,实施学生帮扶活动的前提是组成帮扶小组的学生可以彼此帮助,否则,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本班有一名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很好,在天文地理知识学习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智能优势。只要我提出几个观点,指出学习天文地理的学习方法,这个学生便可以举一反三,将其应用在同类题目解答过程之中。但是,这个学生的记忆能力与学习毅力比较差,所以在学习自然地理时,常常会因为对各个地域自然地理知识的记忆混乱而出现问题。针对这个学生,我为其选择了一名擅长分析自然地理知识,但是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作为“帮扶同伴”,希望他们能够彼此学习,互相扶持。
二、组织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活动一直都是高中地理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但是却由于分组的随意性导致小组学习要么成为优等生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要么会成为个别以优等生为主要成员的小组展示小组智慧的途径。可以说,不科学的分组会导致中等生、后进生无法参与地理学习,将会限制这部分学生的地理发展。为了让高中生实现优势互补,教师所组织的小组学习活动就必须要坚持“隐性分层,显性分组”的原则,教师也应随时观察,检查小组学习是否有利于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才华。就如在“地球表面形态”一课中,我便以“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的方式来组织了小组学习活动。优等生需要担任组长职位,引导本组成员分析地球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总结出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具体影响,并结合板块运动、火山、地震等具体案例表明观点;中等生需要尝试根据“组长”的启示分析具体案例,结合图表信息总结结论;学困生则需要认真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初步了解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与结果。在探讨中,学生也应有明确分工,做好记录、总结、分析、数据收集与筛选等学习分配工作,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小组学习活动。
三、重视分享交流
除了以小组学习活动来让学生加强交流之外,教师还应以“自由分享”扩大学生的交流面与互动范围,使高中生在分享与交流中扬长避短,展露魅力。当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高中生的互动与交流还应延伸到课后探究与实践学习等多种活动之中,甚至可以借助于网络交流来增加学生分享与交流的途径与方式。就如在“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一课中,我便鼓励学生利用周末与节假日时间调查本地地形以及本地的交通线路分布情况,分析本地地形与交流线路结构特征。由于本轮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很强,而且需要一定的时间与周期,所以我并没有规定实践活动的具体方式,而是鼓励学生自主探讨、自由分组、自行设计实践计划。在实践调查过程中,高中生也可随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实践进度与心得,还可相互请教与询问,在交流中解决实践难题。总而言之,让学生实现优势互补,一定会伴随着大量的合作活动,教师要做的便是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丰富学生合作学习的形式。另外,教师也需要向学生阐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让高中生抛弃错误的学习观点,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分享中享受交流与合作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舒建秋.高中地理“1+2+1合作学习”模式教学实践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2]王新香.问题驱动下合作学习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作者:朱凤冠 单位:山东省青岛第三中学